【原文】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渤然③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译文】
孟子见到了梁襄王,出来后对别人说:“远看他不像个君主,靠近他也看不出有什么可怕之处。他突然问道:‘天下怎么能安定下来?’我回答说:‘统一以后就能安定。’他说:‘谁能统一天下?’我回答说:‘不喜好杀人的人能统一天下。’他说:‘谁会支持他?’我说:‘天下没有人不支持他。您知道那庄稼吧?七八月之间天旱,庄稼就干枯了。这时候如果天上出现了乌云,哗哗地下起大雨来,禾苗就一下子都变得茂盛起来了。如果像这样,谁能阻挡得了?现在那些天下的君主,没有不喜好杀人的,如果有不喜好杀人的,天下的民众就都会伸长脖子而企盼他了。如果能像这样,百姓投奔他,就会像水往低处流,汹涌澎湃,谁能阻挡得住?’”
【讲解】
从孟子的叙述来看,当时天下的君主“未有不嗜杀人者”。所谓杀人,一是敲骨吸髓地横征暴敛,致使本国百姓大量饿死;一是发动掠夺战争,既大量地屠杀外国民众,也大量地使本国民众阵亡;这就使百姓没有了活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君主能反其道而行之,实行“保民”政策,就会得到天下百姓的爱戴与拥护。得民心者得天下,自然就能靠仁政而使天下统一。
【博学角】
西晋灭亡后,祖逖不愿意偏安于南方的东晋小朝廷,心怀收复失地,统一全国的志向。在他的强烈要求下,朝廷答应让他北伐。(www.xing528.com)
祖逖平常礼贤下士,善于体恤民情。即使与他关系疏远,地位不高的人,也广施恩惠,给他们以优厚的礼遇。
在军队中,祖逖实行以耕养战的政策,减轻人民负担。他本人生活俭朴,与战士一起参加耕种。因此,北伐军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戴。
一次,祖逖摆下酒席,宴请当地的父老兄弟,一些老人流泪说:“我们老了!却得到父母一般的对待,死也无憾!”就在席上动情地唱起来:
幸哉遗黎免俘虏,三辰既朗遇慈父。
玄酒忘劳甘瓠脯,何以咏恩歌且舞。
北伐军正是靠着群众的支援,同强大的敌人苦战多年,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而北伐军也是越战越强,成为一支劲旅。但是朝廷担心祖逖的威望会威胁自己,加以重重阻挠,而朝廷内部又是争权夺利,危机四伏。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没有完成统一的大业,病死了。
河南百姓听到这个消息后,痛哭流涕,自发地为祖逖修建祠堂,以纪念这位爱国爱民的名将。
1.祖逖的北伐军胜利的根基是什么?
2.试着翻译一下那位老人歌唱的意思。
3.看了孟子对梁襄王的描写,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读一读:
仁也以博爱为本。 ——康有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