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委婉:谨慎地表达你的意见
英国思想家培根曾说过:“交谈时的含蓄得体,比口若悬河更可贵。”委婉实际上可以说是一种修辞手法,即在讲话时不直陈本意,而是用委婉之词加以烘托或暗示,让人思而得其意,而且越揣摩,似乎含义越深、越多,因而也就越有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
所谓委婉表达,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对于不便、不能或不想直说的内容,巧妙地运用具有多义性隐含性的语言,加以婉曲表达的说话方式。在处理和回答棘手问题时,恰到好处地运用委婉表达,往往能到理想的表达效果。
柯立芝有一次批评他的女秘书:“你这件衣服很漂亮,你真是一个迷人的小姐。只是我希望你打印文件时注意一下标点符号,让你打的文件像你一样可爱。”女秘书对这次的批评印象非常深刻,从此打印文件极少出错。
掌握好批评的尺度,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当需要指出别人的错误的时候,不妨拐一个弯,用含蓄的方式来告诉对方,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先表扬后批评就是一个很好的迂回之策。
1831年,歌德在批评雨果的剧本《玛利安·德洛姆》时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看出一个优点,就是作者对描绘细节很擅长,这当然还是一种不应小看的成就。”
看上去这似乎是一种称赞,其实是批评了雨果在描绘细节上花了太多的工夫,而行文不够简练的毛病。
虽然,说话直言不讳是许多人所推崇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并非处处都能直说,有时非得含蓄、委婉一些,才能使表达效果更佳。直道跑好马,曲径可通幽,各有各的妙处。
一辆电车上人很多,这时又上来一位抱小孩的妇女。售票员对乘客说:“哪位同志给这位抱小孩的女同志让个座儿?”可她连喊两次,无人响应。售票员站起来,用期待的目光看了看靠在窗口处的几位青年乘客,提高嗓音:“抱小孩的女同志,请您往里走,靠窗口坐的几位小伙子都想给您让座儿,可就是没看见您。”(www.xing528.com)
话音刚落,“呼啦”一声,几位小伙子都不约而同地站起来让座。这位女同志坐下之后,只顾喘气定神,忘记对让座的小伙子道谢,小青年面有冷色。售票员看在眼里,心里明白,她忙中偷闲,逗着小孩说:“小朋友,叔叔给你让个座儿,你还不谢谢叔叔。”一语提醒了那位妇女,连忙拉着孩子说:“快,谢谢叔叔。”那位小青年听到小孩道谢时,脸色由冷变热,连声说:“不客气。”
生活中,要理解人们的合理需要,维护人的自尊心,只有这样,才能把话说到别人的心坎里去。试想,如果售票员请人让座时说:“那么大的小伙子一点也不自觉。”;在劝女同志道谢时说:“别人给你让座,你也不知道说声谢谢。”后果会如何呢?这里,妙就妙在“曲径通幽处”。同样,在工作中,对待员工也应该注意方式方法,特别在试图说服或批评时,更应该维护他们的面子。
日本的大银行不允许职员留长发,因为留长发会给顾客留下颓废和散漫的印象,有损银行的声誉。
有一次,一家银行的经理和人事部主任发现一批经过笔试合格的考生中有不少留长发的男子。为了能使这些留长发的考生留短发,人事部主任在致词时,没有正面提出要求,而是充分运用了他杰出的口才,只说了几句话,便使留长发的考生愉快地接受了他的意见。
他是怎么说的呢?人事部主任留着陆军式的发型,说:“诸位,敝行对于头发的长度问题,历来持豁达的态度。也就是说,诸位的头发长度只要在我和经理先生的头发长度之间就行了。”众人立即把目光投向经理,只见经理面带笑容地站起来,徐徐脱帽——露出一个秃头。大家都笑了。第二天,他们正式上班的时候,全是很显精干的短发,没有一个留长发的。
应该说,面对这种情况,人事部主任直截了当地说出要求也可以。但这种委婉的说服,会显得更有效力。一是增加了幽默感,从而使他的要求更易于为考生接受。因为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同一个要求,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其客观效果是不一样的。
当然,使用委婉语,必须注意避免晦涩艰深。社交谈话的目的是要让人听懂,如果一味追求奇巧,会使他人摸不着头脑,甚至造成误会,必然影响表达效果。要做到语言含蓄,就要善于洞悉谈话的情景和宗旨,还要练就随机应变的本领,这样才会使你的语言得体,别有新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