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谨慎,夹缝求生
在生活当中,我们每个人都不会事事遂意,都会有处在夹缝中,面临左右不定、进退两难的局面。这时,可能没有选择的机会,那就不妨低下头来,学会看别人的脸色,懂得不轻易表露自己的心迹。在夹缝中积聚力量,借势发挥自己的潜力。
司马迁是我国西汉时期的大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的祖上都是汉朝的史官。司马迁从小就跟父亲来到长安,10岁开始攻读古文,20岁后游历中国的大江南北,他到过长城,渡过黄河,登过泰山,经过长江。一路上,他风餐露宿,不辞辛劳地采访民间传说,考察文物古迹,搜集历史资料。
做人要能屈能伸,处在夹缝中,不妨低下头来,学会看别人的脸色,在夹缝中积聚力量,借势发挥自己的潜力。
当司马迁游历回来后,父亲已经病危了。父亲在临去世前,拉着司马迁的手说:“我家世世代代都当史官,你将来也要接替这个职务啊。我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想写一部通史,看来这个愿望实现不了啦!你一定要继承我的事业,千万不要忘记啊!”司马迁泪流满面,但还是坚定地说:“我虽然没什么才能,但我一定会实现您的愿望!”
父亲去世后,司马迁接替了史官的职位,开始着手完成父亲的遗愿。谁知六年后,一次政治事件把他卷了进去。司马迁为国家着想,说了几句真心话,因此得罪了汉武帝。本来被处以死刑,要免死只能出钱赎身或接受腐刑。司马迁家里没钱,他万不得已,接受了腐刑,以求活下去。这对司马迁是多大的打击呀!也因此招致很多的非议:有的人认为他怕死贪生,甘受污辱;有的人疏远了他……
此时,司马迁还是被关在监狱里。他夜以继日地写作。50岁那年,司马迁被释放出狱,他更加奋发,几乎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到写《史记》中去。14年后,他终于完成了这部50多万字的千古名著《史记》。此时,司马迁泪流满面地说:“人都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我死就有如九牛亡一毛,有什么可怕的?我是为了写这部史书而求生!我不愿意我们国家的历史在我手里中断,英雄的事迹在我心中埋没。现在书写成了,就是让我死千次万次,我也不怕了!”是啊,《史记》是司马迁用毕生的精力,写出的一部永远闪耀着光辉的伟大著作。
若能在夹缝中生存保全,那这对人的历练将是巨大的,有朝一日,这必将成为其一飞冲天的资本。但是,很多人却不明白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做人之道,受不了逆境的折磨,故无有所成,甚至遭受了杀身之祸。
明太祖朱元璋吏部的给事中王朴,是洪武十八年的进士。他本名王权,王朴这个名字是朱元璋给他改的。王朴性情耿直,数次与朱元璋争辩,不肯屈服,触犯了龙颜而被罢官回家。不久,王朴又被起用,任监察御史。(www.xing528.com)
王朴刚上任,就上千言书,指责朝政。朱元璋对此颇为不满。
有一日,王朴为一事又与朱元璋争辩,言词十分激烈,朱元璋大怒,下令杀他。刚推到刑场,朱元璋想给他一次反悔的机会,又把他叫回来,问:“你改变自己的主意了吗?”王朴却义正词严地说:“陛下不认为我是无才能的人,升我为御史,为何现在将我摧残污辱到这个地步?假使我没有罪,为什么杀我,有罪又为何让我活下去?我今日只求速死!”朱元璋更是大怒,命令赶快行刑。
路过史馆时,王朴还高声喊道:“翰林学士刘三吾记下,某年月日,皇帝杀无罪御史王朴。”王朴就这样丢掉了性命。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在一言九鼎的皇帝面前,如果稍有不慎,随时都有人头落地的危险。所以应懂得如何在险象环生的夹缝中求生,如何保全自己,如何寻找机会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才是身为人臣的关键。一味地心高气傲,一点都不懂处世策略,只能毫无价值地送了自己的性命。如果能够克制住自己,谨慎一些,不但可以保全自己,还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刘备是蜀汉的开国皇帝,他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少年时,刘备孤贫,以贩鞋织草席为生。黄巾起义时,刘备与关羽、张飞桃园结义,一同剿除黄巾军,有大功,之后任安喜县尉,不久辞官。董卓乱政之时,刘备随公孙瓒讨伐董卓,和关羽、张飞三人在虎牢关大战吕布。后来,诸侯割据,刘备势力弱小,经常寄人篱下,先后投靠过公孙瓒、曹操、袁绍、刘表等人,几经波折,却仍无自己的地盘。赤壁之战前夕,刘备在荆州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辅助。在赤壁之战中,联合孙权打败曹操。之后,刘备又占领荆州、益州,夺取汉中,建立了横跨荆益两州的政权,从而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刘备起家并不是什么大人物,他却在夹缝中生存了下来,最后三分天下有其一。所以,如果一个人不懂得伏藏,即使能力再强,智商再高,也会在夹缝中被压迫、利用,甚至被挤压窒息。
若想在夹缝中保全自己,就要事事小心谨慎,在夹缝中穿梭,在艰辛中涅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