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活中的韬光养晦和伺机而动:优势积累与成功机会

生活中的韬光养晦和伺机而动:优势积累与成功机会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韬光养晦,伺机而动韬光养晦是在平凡中表现不平凡,在消极中表现积极,在无备中表现有备,在静中观察动,在暗中分析明,因此它比积极奋进更具优势,更能让自己在机会来临之时展开手脚。而资本和实力的积累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那些能够韬光养晦、伺机而动的人才能拥有这个资本和实力。韬光养晦是一种以静制动、以暗处明、以柔克刚、降格以待的生存智慧。

生活中的韬光养晦和伺机而动:优势积累与成功机会

韬光养晦,伺机而动

韬光养晦是在平凡中表现不平凡,在消极中表现积极,在无备中表现有备,在静中观察动,在暗中分析明,因此它比积极奋进更具优势,更能让自己在机会来临之时展开手脚。在中国成功学艺术中,韬光养晦常被演变为一套内容极其丰富的成功之术。

见识和眼力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但更重

韬光养晦是在平凡中表现不平凡,是一种以静制动、以暗处明、以柔克刚、降格以待的生存智慧。

要的是有实力、能够抓住良机的决定进退。有时明明知道机会就在眼前,却不知如何行动而与机会擦肩而过。“有想法没办法”是件非常令人苦闷的事。而资本和实力的积累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那些能够韬光养晦、伺机而动的人才能拥有这个资本和实力。

菲利普工作稳定,但他坚信自己能在商业上做更多的事情。他懂得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就得先积累资本。他尽最大努力地开始积累资本,甚至到了非常节约的地步。整整十年他的生活都非常寒酸,而在他的账户上已经有了一笔不小的资金数目。

这笔资金虽然不少,但这并不是菲利普的最终目的,这些只会让他成为一个中产者,而他的目标是要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他希望用这些钱做“跳板”,等待机会一举成功。菲利普没有盲目投资,在漫长的等待中,菲利普抵制住了所有的诱惑,这笔钱没有被挥霍而是在不断地增加。

菲利普偶然看到一条新闻:“墨西哥发现了类似瘟疫的病例。”在证实情况属实之后,他毅然买断了邻近墨西哥的两个州的牛肉生猪,并及时运到东部。果然瘟疫不久就传到了美国西部的几个州。美国政府下令禁止这几个州的食品和牲畜外运,一时美国市场肉类奇缺,价格暴涨。菲利普在短短几个月内净赚了900万美元。(www.xing528.com)

菲利普最终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他的成功之处在于能够十年如一日地节俭生活,为的就是积累资本。而且他能够冷静地分析机会和陷阱,最后才一举成功。如果缺少了任何一条,他不可能成功。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这一古训,极其深刻地说明了韬光养晦的道理,因而每当身处一些“特殊关系”的微妙场合,或者在面临生命威胁的紧要关头,智者无不恬然淡泊,大智若愚。因为愚笨、拙劣、屈服、木讷都给人以消极、低下、委屈、无能的感觉,这样的感觉能够让敌手放弃戒惧或者与之竞争的心理,这时却是我们伺机而动的最佳时机。

隋朝的时候,隋炀帝十分残暴,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隋朝的许多官员纷纷倒戈,转向农民起义军,因此,隋炀帝的疑心很重,对朝中大臣,尤其是外藩重臣,更是易起疑心。唐国公李渊(即唐太祖)曾多次担任中央和地方官,所到之处,悉心结识当地的英雄豪杰,多方树立恩德,因而声望很高,许多人都来归附他。

这样,大家都替他担心,怕遭到隋炀帝的猜忌。正在这时,隋炀帝下诏让李渊到他的行宫去晋见。李渊因病未能前往,隋炀帝很不高兴,猜疑他肯定暗中有什么预谋。当时,李渊的外甥女王氏是隋炀帝的妃子。于是隋炀帝就向她问起李渊未来朝见的原因,在得知他的确是生病之后,忽然向王氏发问:“他会病死吗?”王氏惊讶之余敷衍了过去。

王氏马上把这消息传给了李渊,李渊知道形势已经不利于自己,更加谨慎起来。他知道迟早会被隋炀帝所不容,但过早起事又力量不足,只好隐忍等待。于是,他故意广纳贿赂,败坏自己的名声,整天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而且大肆张扬。隋炀帝知道了这些情况之后,果然放松了对他的警惕。

李渊如果不是自毁声誉、低调做人,而是怒火中烧、马上与之理论或采取兵变,很可能会因为准备不足、时机不成熟而失败。这样就不会有后来的太原起兵和大唐帝国的建立。可以说,李渊把大智若愚发展得最为充分。许多成大事者,在成就大事之前都有韬晦的历史,他们无不以弱者的姿态做出强者的举动。

韬光养晦是一种以静制动、以暗处明、以柔克刚、降格以待的生存智慧。如果要克敌制胜,那么可以在不受干扰、不被戒惧的条件下,暗中积极准备,出奇制胜,以有备胜无备;如果意图在于获得外界的赏识,愚钝的外表可以降低外界对自己的期待,而实际的表现却又超出外界对自己的期待,这样的智慧表现就能格外出其不意,引人重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