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世,难得糊涂
大凡立身处世是最需要聪明和智慧的,但这两者有时候却依赖糊涂才得以体现。
“打破砂锅问到底”、“怀疑与学问”的精神都是在做学问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学习精神,许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沿袭了这种习惯,对什么事都喜欢问为什么,并且习惯性地去找答案。
该糊涂时就得糊涂,只要把握好大原则,适当地装装糊涂。生活自然也就会更愉快、更自如、更逍遥。
不可否认,正是因为这种好习惯,年轻人喜欢在工作领域去创新,力求把每一件事情做好做细做到位,这是非常好的;但是,如果把这种精神用在为人处世上,事事都要明白其中的缘由,事事都要证明“我已经知道答案了”,那就不是一件好事了,有时还会给你带来许多麻烦。
最具代表性的是众所周知的“杨修之死”。
三国时期,杨修在曹操手下任主簿,杨修非常聪明,曹操也很看重他。说起学问与工作能力,杨修的确称得起“才学过人”。但是,杨修却不拘小节,处处显露出自己聪明,一次又一次犯了曹操忌讳。
例如,有人送给曹操一盒酥,曹操吃了一些,就又盖好,并在盖上写了“一合酥”的字样,杨修见了,就拿起匙子和大家分吃,并说:“这‘合’字是叫一人吃一口啊!”
还有一次,建造相府,造好大门后曹操亲自来察看了一下,没说话,只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就走了。杨修一见,说门中加个“活”字就是“阔”吗,丞相是嫌门太大了,就令工匠把门改窄了。
杨修每次都猜出自己的心意,这让曹操很恼火。后来,在建安24年(公元219年),刘备进军定军山,曹操的大将夏侯渊被黄忠杀死,曹操亲自率军到汉中来和刘备决战,但战事不利,前进则困难重重,撤退又怕被人耻笑。一天晚上,曹操喝鸡汤时,说了一句“鸡肋”,杨修得知后,便对军士说:“大家都收拾行装,准备撤退吧!”(www.xing528.com)
曹操知道后非常生气,杨修还自以为是地辩解说:“魏王传下的口令是‘鸡肋’,可鸡肋这东西弃之可惜,食之无味,正和我们现在的处境一样,进不能胜,退恐人笑,久驻无益,不如早归,所以才先准备起来,以免到时慌乱。”
曹操一听,大怒。以“造谣乱军心”之罪将杨修斩首,并把首级悬挂在辕门之外,警戒三军。
可见,事事聪明并不是好事。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中,不难遇到类似的情形,每个人都想表现得很聪明,总怕自己不表现,别人就会认为我们愚蠢,殊不知,“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真正的大智慧却是“该聪明时要聪明,不该聪明时还是要糊涂,甚至是装糊涂,尤其是不可自作聪明”。
美国前总统威尔逊小时候比较“木讷”。在小镇上,人们都说他很蠢,每次有人一手拿着一美元,一手拿着五美分,问他要哪一个时,威尔逊都会回答:“我要五美分。”
许多人不信小威尔逊竟有这么傻,纷纷拿着钱来试,然而屡试不爽,每次小威尔逊都回答“我要五美分。”整个学校传遍了这个笑话,每天都有很多人用同样的方法愚弄他,嘲笑他。
终于,他的家人忍不住了,问小威尔逊:“难道你真的傻到连一美元和五美分哪个多哪个少都分不清吗?”
“我当然知道。可是,我如果要了一美元的话,就没人愿意再来试了,我以后就连五美分也赚不到了。”
看来,这“糊涂”也是一种大智慧。郑板桥也说过:“难得糊涂”。人有时该糊涂时就得糊涂,只要把握好大是大非,不违反大原则,有些事情不必较真,某些场合还必须得放弃自己的明白,顺其自然,心平气和地装装糊涂。拥有了这样的心态,也就会活得更轻松些。在个人名利面前糊涂些好,糊涂些也就会忍让些、包涵些,矛盾也就会少些,生活自然也就会更愉快、更自如、更逍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