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退之人,后福无穷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我们不可能离群索居。在人与人接触的过程中免不了意见不合,甚至会为各自的利益而发生矛盾。而在待人处事的过程中,肚量直接影响我们能不能协调发展。如果斤斤计较、耿耿于怀,只会伤害彼此的感情;反之,如果能够拥有谦让之心,以谅解的态度去对待别人,就可以缓和矛盾,更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谚语常说:量大福大,以宽大的胸怀做人做事,往往后福无穷。古今中外的伟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为人大度、胸襟开阔,并能宽容他人的缺点,宽恕他人给自己带来的伤害。在中国历史上,这类事例多得不胜枚举。
退一步,拥有谦让之心,以谅解的态度去对待别人,就可以缓和矛盾,赢得他人尊重。
齐桓公不计前嫌,敢于重用昔日“政敌”管仲,终于在管仲的辅佐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张良早年时,就凭借其宏大气量从老者那里得到奇书,成为“汉初三杰”之一;唐太宗则以魏征为镜,广纳谏言,勇于改过,终于成就“贞观之治”的辉煌政绩。
与此相反,心胸狭窄的人,因为不能容言、容事、容人,争强好胜往往导致身败名裂、国破家亡。西周末年,周厉王政令严酷,只要听到谁说他的坏话就杀谁。虽然,人们的怨言暂时被“平息”了下来,但三年后,人们忍无可忍,最终发起暴动,推翻了厉王残暴的统治。
争强好胜,依靠着自己一时的势力,毫不留情地将对手打败,并不见得就是最后的胜利者。相反,那些能够忍让和后退的人,才更能得到真心的颂扬。因为迫于形势,弱势者会暂时服从,但是他们却在心里等待着翻盘的机会。能以宽厚之心待人,在一些问题上能作出让步,这是一种生存的智慧。(www.xing528.com)
张廷玉是清朝康熙、雍正、乾隆的三朝宰相,他甚至被人称为“千古明相”。一次,张廷玉的家人为三尺宅基地与邻居发生争执,家人写信给张廷玉,希望他出面解决。张廷玉看见家书后,给家人写了一首诗:
“千里求书为道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谁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看信后,就立即让出三尺地,邻居随即也后退三尺,两家不仅和好了,还为过往行人留下了一条六尺宽的通行巷道,大大地方便了邻里乡亲。
心地开阔之人能以宽厚之心待人,所以人们都乐于与他亲近交往。这也许就是张廷玉为官五十年而不倒的原因,所谓的百年康乾盛世,也是与此密不可分的。
宽容他人的缺点,宽恕他人给自己带来的伤害,并不会给自己带来多大的损失。相反却可以给自己更多的机会和空间。一个为人大度、胸襟开阔的人一定拥有丰富的人生,因为这样的人必定能够得到大家的尊敬和爱戴,也更能得到机会的垂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