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郭与人体各部存在着一定的生理联系,因此,当人体患病时,往往可在耳郭的相应部位出现反应点。在这些反应点上进行针刺治疗疾病的方法,就叫做耳针疗法。这种疗法具有适应范围广、奏效迅速、不良反应少、操作简便和费用低廉等优点,所以临床上被广泛应用,深受病人的欢迎。
1.耳郭表面的解剖名称 ①耳轮。耳郭最外圈蜷曲的部分。②耳轮脚。是耳轮深入到耳腔内的横行突起部。③耳轮结节。指耳轮后上方稍突出处。④耳轮尾。指耳轮末端与耳垂交接处。⑤对耳轮。与耳轮相对的隆起部,其上方有两个分叉。⑥对耳轮上脚。指对耳轮向上分叉的一枝。⑦对耳轮下脚。指对耳轮向下分叉的一枝。⑧三角窝。指对耳轮上下脚之间构成的三角形凹窝。⑨耳舟。即耳轮和对耳轮之间的凹沟。⑩耳屏。指耳郭前面的瓣状突起处,又称耳珠。屏上切迹。即耳屏上缘和耳轮脚之间的凹陷。对耳屏。与耳屏相对的隆起处。屏间切迹。指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耳垂。即耳壳下部、无软骨的皮垂。耳甲艇。指耳轮脚以上的耳腔部分。耳甲腔。指耳轮脚以下的耳腔部分(包括外耳道开口)。外耳道开口。在耳甲腔内。
2.耳针的穴位及其分布规律
(1)穴位:当人体内脏或躯体有病时,就会在耳郭上一定部位出现反应(反应常表现为压痛明显或电阻变低,有的伴有变形、变色)。这些部位就是针刺点,即耳穴(图2-1)。
(2)分布规律:耳穴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一般说,耳郭好比一个在子宫内倒置的胎儿,头在下,脚在上。其分布规律大致如下:①耳垂相当于面部。②对耳屏相当于头部。③耳甲腔相当于胸部内脏。④耳甲艇相当于腹部内脏。⑤耳轮脚相当于膈。⑥对耳轮相当于躯干。⑦对耳轮的耳甲缘相当于脊柱。⑧对耳轮上脚相当于下肢。⑨对耳轮下脚相当于臀部。⑩耳舟相当于上肢。三角窝相当于生殖器。屏间切迹相当于内分泌。耳郭背面相当于背部。
图2-1 耳针穴位
3.耳穴的探寻方法
(1)压痛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探寻方法。即在病人可能出现压痛反应的耳穴附近,探寻压痛点。探寻时,应从可能出现反应的耳穴周围向该穴找(如胃病病人可从食管或肝、脾穴向胃穴找)。方法是用探针或毫针柄以均匀的压力探寻,探寻时让病人比较哪一点最痛,及时反应,才能找准。
(2)良导法:即用耳穴探测器在耳郭上探查电阻较低的良导点。使用这种专用的耳穴探测器,在病人耳郭上按顺序或重点探测,当耳塞中出现吱吱的响声时,该点即为良导点,一般响声较大的地方压痛也较明显。此法对昏迷、小儿病人应用较好。
(3)肉眼观察法:有时耳郭反应点处可表现为变形、变色,如出现脱屑、小红点、小黑点、小水疱等。这些地方一般压痛明显,电阻较低,亦可作为探寻耳穴之参考。
(4)探寻耳穴的注意事项:
①各人耳郭的大小、形状不完全一样,因此耳穴的分布图、模型等仅能供参考,治疗时必须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切忌生搬硬套。
②人体患某种疾病时,大致在耳郭相应的区域内出现反应点,该区域一般是疗效较好的穴位。但反应点到底出现在这一区域的哪一点,每个病人并不完全一致。即使在同一病人,处于不同病程,亦可见到其反应点有向上、下或左、右移动的情况。能否正确确定耳针的穴位,对疗效有很大的影响,故在治疗时应以压痛法或良导法探查,方能比较准确。
③探查耳穴时,手法要轻巧、均匀。如压痛点探不到时,可用手指按摩一下再探,或改在对侧耳郭的反应区探查。
4.耳针疗法的应用范围 目前,耳针不仅用于疾病的治疗,而且还可预防疾病和用于辅助诊断。
(1)预防疾病:针刺耳穴,对某些病可起到预防作用。如腮腺炎流行时,针腮腺、内分泌;晕车、晕船者,乘坐前针皮质下、神门、枕穴,都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2)治疗疾病:耳针疗法的适应证很广,目前已可治疗100多种疾病。不仅能治疗许多功能性的疾病,而且对一些器质性疾病也有较好的疗效。
(3)辅助诊断:利用耳穴对疾病的反应规律,又可反过来作为辅助诊断的手段。即先在病人耳郭测出敏感点,譬如此点在阑尾穴,再结合急腹症的其他表现,就可诊断出急性阑尾炎。目前,耳针对肝炎、肺结核、妊娠中毒症等的诊断和急腹症的鉴别诊断均有一定的价值。
5.耳针疗法的取穴原则与具体操作方法(www.xing528.com)
(1)取穴的原则
③按中医辨证取穴:如皮肤病取肺(肺主皮毛),耳病取肾(肾开窍于耳),心律失常取小肠(心与小肠相表里)等。
④按临床经验取穴:如失眠取神门穴,哮喘取平喘穴,高血压取降压点。
取穴要少而精,一般用同侧,少数可用对侧或双侧。为了加强对某些疾病的疗效,必要时可一针多穴或横刺透穴。
(2)具体操作方法
①通过诊断,决定针刺点,用探针轻巧、均匀地探求反应点,然后将针刺部位与针具(28号0.5寸或1寸毫针)用乙醇消毒。
②左手固定耳郭,右手持针垂直刺入,进针的深度一般以刺穿软骨、不刺穿对面皮肤为度。多数病人进针时甚痛,亦有感到胀、麻、酸、重的。
③一般留针20~30分钟。治疗关节疾病时,每10分钟捻转1次,同时活动患病关节,可提高疗效。慢性病可留针1~2小时,也可以用皮内埋针法(用特制的揿钉样或蝌蚪样皮内针,刺入耳穴后,用胶布固定,此法可起持续刺激作用,还可让病人自己按医嘱定期按压埋针,以加强刺激)。
④起针时,备干棉球1个,以备万一针眼出血时作压迫止血。
⑤疗程和针刺的时间间隔视病情而定,一般5~10次为1个疗程。
6.耳针疗法的注意事项
(1)进行耳针治疗时,如发现病人有眩晕、恶心、胸闷、四肢发冷、面色苍白等晕针现象,必须及时处理。
(2)注意严格消毒,防止耳郭感染。耳郭由于外伤或冻伤所致的炎症部位禁针,以免炎症扩散。耳郭皮肤感染,一般症状不显著,若一旦感染波及软骨,则很难恢复,因此要重视预防,除针刺前严格消毒外,最好能在拔针后的针眼处涂2.5%碘酒。若发生轻度感染,应及时处理。
(3)妊娠期第2~5个月,最好禁针,第5~9个月最好不采用子宫、卵巢、内分泌、腹等穴位。
(4)耳针疗法虽然适应证较广,但也有一定局限性,有些疾病往往疗效不能巩固,或者仅能减轻某些症状,故用耳针治疗某些疾病,除充分发挥耳针的治疗作用外,还需与其他疗法综合应用。
(5)正确诊断、辨证选穴、准确探查反应点(压痛点),是耳针治疗成败的三个重点。此三点的正确掌握与运用,对疗效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每治疗一例病人,必须明确诊断,然后按选穴原则进行压痛点的探查,当按压到压痛点时,病人会出现皱眉、眨眼等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