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先秦两汉时期骨伤科概况

先秦两汉时期骨伤科概况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黄帝内经》阐发的肝主筋、肾主骨、肺主皮毛、脾主肌肉、心主血脉及气伤痛、形伤肿等基础理论,一直指导着骨伤科的临床实践。西汉初期,名医淳于意留下的“诊籍”记录了2例完整伤科病案:一则是堕马致伤;一则是举重致伤。东汉《神农本草经》载入骨伤科药物近100种。汉代著名外伤科医家华佗发明麻沸散,施行于剖腹术、刮骨术,还创立五禽戏。

先秦两汉时期骨伤科概况

中医骨伤科的萌芽,自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476年,夏代已有了人工酿酒。酒是最早的兴奋剂、麻醉剂和消毒剂,可以通血脉、行药势,也可以止痛、消毒,这对治疗创伤疾病很有意义。商代冶炼技术有很大发展,“刀”已经作为骨伤科手术工具了,并已应用活血药内服治疗跌打损伤。周代已有医政的设置和医疗的分科,如《周礼·天官》记载食医、疾医、疡医、兽医,其中疡医就是外科和骨伤科医生,当时,损伤分为伤(皮肤损伤破裂)、创(皮肤与肌肉损伤破裂)、折(骨骼折断)、断(皮、肉、筋、骨完全断裂)四种不同类型,同时采用“瞻”“察”“视”“审”4种诊断方法,这既是法医学起源的记述,又是古代中医骨伤科诊断水平的标志。

骨伤科基础理论的形成自公元前476年至公元220年,马王堆汉墓的医学帛书有《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阴阳脉死候》《五十二病方》和《帛画导引图》等,系战国时代的文献,保存了当时诊治骨折、创伤及骨病的丰富经验,包括手术、练功及方药等。《五十二病方》描述了“伤痉”的临床表现,这是对创伤后严重并发症—破伤风的最早记载;应用水银膏治疗外伤感染,这是世界上应用水银于外伤科的最早记载。

黄帝内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人体解剖、生理、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基础理论,奠定了中医理论体系。《黄帝内经》阐发的肝主筋、肾主骨、肺主皮毛、脾主肌肉、心主血脉及气伤痛、形伤肿等基础理论,一直指导着骨伤科的临床实践。此外,《吕氏春秋·季春纪》认为:“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主张用练功疗法治疗足部“痿躄”,为后世骨伤科动静结合理论奠定了基础。(www.xing528.com)

西汉初期,名医淳于意留下的“诊籍”记录了2例完整伤科病案:一则是堕马致伤;一则是举重致伤。东汉《神农本草经》载入骨伤科药物近100种。汉代著名外伤科医家华佗发明麻沸散,施行于剖腹术、刮骨术,还创立五禽戏。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临床医学巨著,创立理、法、方、药结合的辨证论治方法,记载了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摩等创伤复苏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