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神
精神(psyche)即心理,也就是人的心理活动或心理现象。人的精神活动从内容上、现象上讲就是我们的认知、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等表现。例如我们走进一家超市,看到了葡萄,一串串、圆圆的、紫色的,喜欢它,想到它的味道,想到它对身体有营养,想吃,于是就买下来。这整个过程,包含了我们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意志行为3个方面的过程,通常被简称为知、情、意。
精神活动是生物进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生命现象,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现代神经科学进展证明了人类所有的精神活动(包括广义的行为表现)均由大脑调控。我们对幼童时代的一些经历能清晰地回忆起来,是源于我们大脑的功能,人类的喜怒哀乐,一言一行,均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体现。正常的大脑功能产生正常的精神活动,异常的大脑功能与结构可能导致精神活动的异常。因而,大脑是重要的精神活动的物质(生物学)基础,与精神活动不可分割。如果丧失了大脑的完整性,就不可能有完整的精神活动,同时人类如果没有环境刺激、反映对象、社会实践,这种完整性也必然受到严重影响,人类的精神活动也就毫无意义。
(二)精神障碍
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或精神疾病(mental illness)两个概念近似,多数教科书常相互混用。它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在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意志行为等精神活动方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障碍。也就是说,在内、外致病因素的作用下,人的精神活动出现了异常,其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均超出了正常精神活动波动的范围,因而或轻或重地损害了正常人的生物及社会功能,这就导致了精神障碍。例如阿尔茨海默(Alzheimer)病有全面的认知(尤其是记忆)功能障碍;精神分裂症有明显的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的改变,且互不协调;心境障碍出现病态的情绪高涨或低落;这一类疾病通常被称为重性精神障碍。而神经症(neurosis)则主要表现为焦虑、恐惧、强迫、疑病等症状,这类疾病往往伴有明显的痛苦体验,社会功能相对完好,有求治要求,通常被称为轻性精神障碍。
(三)精神病学(www.xing528.com)
精神病学(psychiatry)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以研究各种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的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康复预防的一门学科。
随着学科的发展,精神病学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其中,研究社会学与精神疾病关系的,为社会精神病学;研究不同国家地域、文化差异与精神疾病关系的,为跨文化精神病学;法律与精神病学的关系密切,研究精神病患者所涉及的法律问题,主要来评价或鉴定精神病患者违法行为的责任能力或处置问题的,为司法精神病学;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精神药物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大大改善了精神病患者的预后以及管理模式,精神药理学也形成了独立的研究范围和特色;儿童和老年有其独特的生理学、心理学特点,因而儿童和老年精神病学的研究愈来愈受到重视;传统的精神病学中另一个主要分支——生物精神病学,是从生物学角度来探讨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和预后,这些年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四)精神卫生
随着时代的发展,精神病学的服务和研究对象也有明显的拓宽。20世纪70年代以来,精神卫生(mental health)这一术语在国际、国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广义的精神卫生较精神病学的含义更为广泛,它除了研究各种精神疾病的社会防治,同时探讨保障人群心理健康以减少和预防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精神病学的这种变化也体现在既往以重性精神障碍为重点渐向轻性精神障碍如神经症(neurosis)、行为障碍(conduct disorder)等方面拓展。既往的封闭式管理的服务模式逐渐转向开放式或半开放式。新型的精神药物的迅速出现,也为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或预防复发带来了光明。因此,当代精神病学的概念已远远超出传统的精神病学所覆盖的范围。国际国内多数学者认为Psychiatry(精神病学)改译为精神医学似乎更为贴切。这种表达既能较好地涵盖主要涉及的内容,也能减少对精神疾病患者的误解和歧视。实际上冠以“精神医学”作为高等医学院校教材或专业书籍已有面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