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停经7个月+阴道流血?

停经7个月+阴道流血?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患者,女性,18岁,因“停经7个月,间有阴道少量流血,发现血β-hCG异常升高”入我院。停经2个月在当地医院查尿妊娠试验阳性。停经5个月后出现轻微恶心、厌食症状,无呕吐,偶有下腹部间歇性隐痛及腰痛。住院医师该患者的临床特征是18岁女性,有性生活史,出现停经后阴道少量流血,检查血、尿hCG均升高,在临床上首先考虑与妊娠相关的疾病。

停经7个月+阴道流血?

【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18岁,因“停经7个月,间有阴道少量流血,发现血βhCG异常升高”入我院。患者平时月经规则,LMP 2004年3月25日。4月上旬第一次开始有性生活,期间曾口服紧急避孕药3次(共6片),4月15日出现少许阴道流血,量少,色暗红,持续3天自止(每天用卫生巾1片),当时无腹痛、恶心、呕吐等不适,无肉样组织或水泡样物排出。停经2个月在当地医院查尿妊娠试验阳性。盆腔B超未发现子宫及附件区异常声像。此后3~5个月反复多次B超均未见子宫及附件区异常声像,而尿妊娠试验持续阳性。停经5个月后出现轻微恶心、厌食症状,无呕吐,偶有下腹部间歇性隐痛及腰痛。于停经7个月,外院再次B超:发现子宫增大,宫腔内异常实质性回声;刮宫病理为“胎盘部位滋养叶细胞伴肌层浸润”;10月14日及23日查血βhCG分别为54 500U/L和235 000U/L。现为进一步诊疗收住院。体重减轻5kg。月经婚育史:13岁月经初潮,平时月经周期28~30天,经期5~6天,经量中等,无痛经,无血块。未婚未育,有性生活史。

体格检查 T 36.5℃,P 86次/分,R 20次/分,BP 110/7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清,查体合作。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式,阴道无血污,宫颈光滑,子宫增大如孕50天大小,质地偏软,表面光滑,无结节感,无触痛,活动。

辅助检查及实验室检查 Hb 116g/L,RBC 3.62×1012/L,

WBC 6.7×109/L,N 0.75,L 0.23,PLT 290×109/L。血βhCG 235 000U/L。刮宫病理为“胎盘部位滋养叶细胞伴肌层浸润”。

入院诊断 停经阴道流血查因:①胎盘部位滋养叶细胞肿瘤?②绒毛膜癌?

【第一次查房】 (入院后第2天)

实习医师 汇报病史如上。

住院医师 该患者的临床特征是18岁女性,有性生活史,出现停经后阴道少量流血,检查血、尿hCG均升高,在临床上首先考虑与妊娠相关的疾病。在外院诊治过程中也一直寻找妊娠相关的证据(包括B超),但均未能及时找到妊娠部位从而作出正确的诊断。直至停经7个月后B超才发现子宫增大,宫腔内异常实质性回声,行诊断性刮宫,病理为“胎盘部位滋养叶细胞伴肌层浸润”,此时血βhCG已逐渐上升至54 500U/L,甚至达235 000U/L。由于该患者既往无葡萄胎病史,而侵蚀性葡萄胎大多继发于葡萄胎之后,因此结合病理检查结果,主要考虑绒毛膜癌与胎盘部位滋养叶细胞肿瘤的鉴别。临床上胎盘部位滋养叶细胞肿瘤很少见,而妊娠滋养叶细胞肿瘤容易引起误诊,该如何鉴别,请上级医师予以指导。

主治医师 滋养叶细胞肿瘤分为良、恶性两类,良性滋养叶细胞肿瘤主要是指良性葡萄胎,恶性滋养叶细胞肿瘤主要包括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胎盘部位滋养叶细胞肿瘤和上皮性滋养叶细胞肿瘤。良性葡萄胎不会发生转移,当葡萄胎组织侵入子宫肌层或其他组织时,则称为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为侵蚀性肿瘤,由滋养叶细胞和合体滋养叶细胞组成,缺乏绒毛结构,滋养叶细胞高度增生并大片侵犯子宫肌层和血管,伴有明显和广泛的出血坏死,常伴有远处转移。对于良性葡萄胎清宫后1年以上发病者一般临床诊断为绒癌,半年内多诊断为侵蚀性葡萄胎。半年至1年者,绒癌和侵蚀性葡萄胎均有可能,间隔时间越长,绒癌可能性越大。而继发于流产、足月分娩、异位妊娠者临床诊断为绒癌。病理检查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在子宫肌层或子宫外转移灶中若见到绒毛或退化的绒毛阴影,则诊断为侵蚀性葡萄胎;若仅见成片滋养叶细胞浸润及坏死出血,未见绒毛结构者,诊断为绒癌。若原发灶和转移灶诊断不一致,只要在任一组织切片中见有绒毛结构,均诊断为侵蚀性葡萄胎。

侵蚀性葡萄胎、绒癌在临床上较常见,胎盘部位滋养叶细胞肿瘤(PSTT)少见,多为近年报道,文献统计仅百余例。该患者在当地医院曾行诊断性刮宫,病理报告为“胎盘部位滋养叶细胞伴肌层浸润”。这对PSTT的诊断意义如何?目前有什么新的诊断指标吗?

教授 胎盘部位滋养叶细胞肿瘤,主要发生于育龄妇女,临床主要表现为闭经,阴道异常出血以及子宫增大。血浆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一般轻度到中度增高,很少超过10万U/L,部分患者可正常。形态学上主要有以下特征:①检查:通常可以在宫腔内看到肿物,肿物可呈息肉状充满宫腔,有些肿瘤则主要侵犯子宫肌层,甚至造成子宫穿孔。肿物的境界一般是清楚的,但侵犯到子宫肌层后,边界常常不清。肿瘤切面质地柔软,呈灰色、白色或黄色,有时肿瘤内可见灶状或大片的出血。较为罕见的病例可出现囊性变以及卵巢的播散。②镜下观察:肿瘤主要由多角形、圆形或梭形的种植部位中间型滋养叶细胞(IT)组成。细胞多数为单核,细胞核形态不一,通常可见核仁。肿瘤细胞胞质丰富,嗜双色性,可见核内的胞质假包涵体。核分裂象较少见,平均每10个高倍视野可以见到2个核分裂象,通常没有病理性核分裂象。肿瘤细胞通常成片状排列,但在肿瘤周边部位肿瘤细胞常可单个或条索状在子宫肌纤维间浸润。肿瘤细胞还可侵犯血管,此时可以看到肿瘤细胞穿过并替代血管壁,血管壁出现纤维素样坏死。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通常对细胞角蛋白[CK(AE1/AE3)]及CK18等上皮标记物呈阳性反应,对IT人胎盘催乳素(hPL)及MelCAM(黑色素瘤黏附因子)呈弥漫阳性反应,而对hCG仅呈局灶阳性。Ki67增生指数常>10%。PSTT的诊断除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外,最主要是依靠病理检查的结果。

PSTT与绒癌的鉴别诊断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PSTT主要表现为闭经或不规则阴道流血,绒癌主要表现不规则阴道流血或肺、脑转移症状。5%~14%PSTT有葡萄胎史,而50%绒癌有葡萄胎史。PSTT的hCG正常或轻度升高,绒癌hCG明显升高。PSTT由单一的中间型滋养叶细胞组成,肿瘤细胞呈束状或团块状在浸润生长,核分裂象一般1~5/HPF。绒癌由细胞滋养叶细胞和合体滋养叶细胞组成,浸润、破坏伴大量出血坏死,核分裂常>10/HPF。免疫组化PSTT的hCG(-)或弱阳性,HPL(人胎盘生乳素)呈中、强(+),绒癌hCG强(+),HPL(-)。其中病理诊断是关键

本例患者在当地医院病理诊断为胎盘部位滋养叶细胞肿瘤。患者发病于18岁,首次妊娠,极为罕见。为慎重起见,立即把当地医院的病理组织切片送病理科会诊,目前先尽快完善各项必要的辅助检查,行腹部B超、头颅CT了解有无其他部位转移,诊断明确后再决定治疗方案。

【第二次查房】 (入院后第4天)

住院医师 患者入院后一直无发热,无头痛、胸痛、咳嗽,无腹痛、阴道流血。有关检查结果如下:肝、肾功能正常,肝、胆、脾、双肾、输尿管、膀胱B超检查正常,头颅CT正常。彩色B超:子宫前位,轮廓清,肌层回声不均,血窦丰富,子宫后壁见一稍低回声区,大小为61mm×36mm×47mm,边界不清,彩超下子宫肌层血流信号丰富,低回声区内尤其明显,均为低阻信号,(RI:0.51,PI:0.75),子宫内膜隐约可见,前移,厚度为3mm。胸部X线片:右肺及左下肺,心影后方见多个大小不一的结节,最大为2.9cm× 2.5cm,病灶边界清,以右肺明显,拟双肺内多发结节影,考虑双肺转移癌。病理切片会诊结果:组织可见大量多角形、圆形或椭圆形的细胞,胞浆丰富,淡染或空泡状、染色质疏松,并见少数多核巨细胞,核分裂少见,细胞呈片状,岛状、条索状排列,中间有粗细不一,形状不规则的平滑肌束。免疫组化检查:CK呈弥漫阳性,hCG及肿瘤细胞胎盘碱性磷酸酶(PLAP)少数细胞呈阳性。符合胎盘部位滋养叶细胞肿瘤。从以上检查结果来看,诊断为胎盘部位滋养叶细胞肿瘤并肺转移,下一步该如何治疗,请上级医师予以指导。

主治医师 根据病理结果可以诊断为胎盘部位滋养叶细胞肿瘤,目前已经有肺转移,暂无脑转移以及肝、肾转移的征象。在治疗问题上,PSTT对化疗相对不敏感,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多数PSTT呈良性过程,但有10%~15%的病例为恶性,可发生肺、肝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转移及播散,死亡率20%。该患者病程只有7个月余,已出现肺转移,肿瘤恶性程度高,我认为需及早切除子宫,不保留生育功能,考虑到患者年轻,而PSTT卵巢转移不常见,术中如未见卵巢转移则可保留卵巢,若已有卵巢转移则同时切除附件。因为已经存在肺转移,所以术后需加用化疗,根据病情变化、化疗反应情况再决定化疗多少个疗程,另外如果切除卵巢还需进行激素替代治疗。(www.xing528.com)

教授 该患者血hCG在早期持续升高,但一直未能确诊,通过追踪观察,最后经由病理检查确诊为PSTT。PSTT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无特异性,其诊断需要依靠病理。除与稽留流产、绒癌鉴别外,我还想补充几点。来自中间滋养叶细胞(IT)的肿瘤与病变是近年才被认识的,它包括胎盘部位滋养叶细胞肿瘤(PSTT)、上皮样滋养叶细胞肿瘤(ETT)、胎盘部位过度反应(EPS)、胎盘部位结节或斑块(PSNP)。ETT是一种由绒毛膜型IT组成,形态类似于低分化癌罕见的滋养叶细胞肿瘤。ETT一般呈结节状及膨胀性生长,细胞常呈巢状及索条状排列,可以围绕在血管周围但不侵犯血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TT仅对hPL和MelCAM呈局灶阳性。由于报道例数较少,长期的预后情况尚待观察。EPS是一种良性的非肿瘤性的病变,它表现为种植部位的IT数量增多,并可浸润到子宫内膜和肌层中。在妊娠初3个月自然及选择性流产病例中,有1.6%可以发现EPS。PSTT与EPS两者均来自种植部位I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达相似。但前者IT常成片状分布,可破坏子宫肌层,可找到核分裂象,肿瘤中没有绒毛成分。而在EPS时,IT常被玻璃样物质分隔,不破坏子宫平滑肌,病变范围一般局限在子宫肌层1/3以内,在病变区内常可以看到蜕膜和绒毛组织,并可含有更多的多核滋养叶细胞,Ki67标记指数PSTT明显高于EPS,该病是一种生理过程,病变清除后无需特殊治疗。PSNP也有称胎盘小结,以绒毛膜型IT局灶增生为特征。PSNP的病变范围小,边界清楚,常伴有广泛的玻璃样变,细胞常呈退行性改变,分裂象极为罕见。PSNP对胎盘碱性磷酸酶(PLAP)呈弥漫阳性反应,对HPL和MelCAM仅呈局灶阳性反应,该病是一种非肿瘤性病变,手术完整切除后可痊愈,不出现复发和转移。因PSTT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缺乏特异性,病理发现IT亦需进一步行免疫组化检查以助于鉴别。有时PSTT还可能与分化差的非滋养叶细胞肿瘤和肉瘤相混淆。

本病的关键在于明确诊断,PSTT,绒癌及ETT,EPS和PSNP虽然同属于滋养叶细胞疾病,但在治疗原则和预后方面均有明显不同,准确的病理诊断是关键。PSTT临床较少见,至今文献报道仅百余例。我们可通过该例患者提高对PSTT及相关滋养叶细胞疾病的认识。该患者早期即有肿瘤肺转移,肿瘤恶性程度高,提示预后不良。PSTT本身的良恶性鉴别,病理诊断标准尚未确定,可参考下列指标:恶性PSTT细胞构成致密,坏死广泛,分裂象高(>5/10HPF,良性一般<2/10HPF),hCG(+)细胞更多见等。目前尚无准确的PSTT预后指标,一般认为有下列高危因素者预后差:FIGO分期Ⅲ、Ⅳ期;有子宫外转移;核分裂象>5/10HPF,但核分裂不高并不一定预后良好;潜伏期超过2年;出现大片坏死与出血;出现大量透明细胞;血清βhCG阴性或低度升高,但βhCG染色阳性更具有进展性;合并足月妊娠;前次妊娠为女婴者。

在治疗问题上,我同意主治医师的意见,PSTT对化疗相对不敏感,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手术范围一般为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由于PSTT卵巢转移不常见,而卵巢切除也不能阻止术后子宫外转移或改善预后,故年轻妇女手术时未见卵巢转移者可保留卵巢。该患者病程只有7个月余,hCG明显升高,子宫内病灶大,并且已出现肺转移,肿瘤恶性程度高,我认为不保留生育功能,及早切除子宫的做法是正确的。患者只有18岁,术中如果未见卵巢转移应尽量保留卵巢。关于这点,要对患者和家人做好解释病情工作,稳定患者情绪,鼓励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第三次查房】 (入院后第7天)

住院医师 本例患者于入院后第6天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术中大体见子宫后壁一肿瘤,大小为6cm×5cm×5cm,肿瘤切面呈微黄色。镜下见:子宫胎盘部位滋养叶细胞肿瘤浸润外1/2肌层,伴淋巴管内瘤栓形成。术后病理检查符合胎盘部位滋养叶细胞肿瘤。该患者术后化疗应如何选择和评价疗效,如何进行随诊,请上级医师指导。

主治医师 对于PSTT凡有子宫外转移者手术后均需化疗,EMA/CO方案包括依托泊苷(鬼臼乙叉苷)、甲氨蝶呤、放线菌素D、甲酰四氢叶酸钙、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是高危妊娠滋养叶细胞肿瘤的一线化疗方案,该患者术后可以首选这个化疗方案,初步化疗4~6个疗程,密切随访,根据病情变化再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虽然EMA/CO方案用于转移性PSTT的总反应率为71%~75%,但完全反应率只有28%~38%,因此对EMA/CO方案复发或耐药病例,还可使用EMA/EP方案(鬼臼乙叉苷、甲氨蝶呤、放线菌素D及甲酰四氢叶酸钙、顺铂)。EMA/EP方案治疗转移性PSTT的结果表明,其效果比应用EMA/CO方案有明显改善,但存在中度毒性反应,血液系统毒性可达3~4级;68%的病例出现白细胞下降,40%的病例血小板减少,21%的病例血红蛋白下降。对难治病例,有试用BEP方案(顺铂、足叶乙苷、博来霉素),或VIP方案(足叶乙苷、异环磷酰胺、顺铂)或紫杉醇,或高剂量化疗的报道。有学者提出,对于有肺转移和(或)其他高危因素的病例,应行预防性鞘内注射,防止发生中枢神经系统转移,其意义尚无定论。请教授指示。

教授 我同意首选EMA/CO方案进行化疗,暂不主张进行鞘内注射。患者终止化疗及治愈的标准为:①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原发和转移灶完全消失;②查血hCG每周1次,至少连续3次正常后,再巩固化疗2~3个疗程方可停药。之后进行随访观察,随访5年无复发者称为治愈。患者治疗结束后的随访应遵循以下原则:在终止治疗的第1年每月随访1次,随诊内容包括体征、X线胸片、血hCG等,如有需要加行盆腹腔B超或头颅CT,1年后每3个月1次直至3年,以后每年1次共5年。由于PSTT血或尿hCG测定通常不高,所以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在随访中的意义相对更重要。

【预后及随访】

术后8天开始EMACO方案化疗。化疗后血βhCG进行性下降,至第5疗程后降至0.70U/L。胸部X线片:双肺多发转移瘤基本消失。此后患者拒行进一步化疗并自动出院。

【最后诊断】

胎盘部位滋养叶细胞肿瘤。

【述评及相关进展】

在人胎盘中与绒毛相关的滋养叶细胞称为绒毛滋养叶细胞,而在其他部位的滋养叶细胞称为绒毛外滋养叶细胞。绒毛滋养叶细胞主要由细胞滋养叶细胞和合体滋养叶细胞组成,并有少量中间滋养叶细胞(IT)。而绒毛外的滋养叶细胞几乎全部由IT组成,它浸润在蜕膜、子宫肌壁间和胎盘部位的螺旋动脉。根据IT所在部位的不同又将其分为绒毛IT、种植部位细胞以及绒毛膜型IT。来自IT的肿瘤与病变是近年才被认识的,它包括胎盘部位滋养叶细胞肿瘤(PSTT),上皮样滋养叶细胞肿瘤(ETT),胎盘部位过度反应(EPS),胎盘部位结节或斑块(PSNP)。

大家应提高对滋养叶细胞疾病的认识,对发现存在血hCG升高,又未发现有妊娠证据的患者,应积极随访跟踪,以能及时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美国学者Khanlian等曾回顾性分析了114例持续低水平血hCG而未发现妊娠或妊娠滋养叶细胞疾患(GTD)的患者,结果51例为hCG假阳性,另63例前次妊娠为葡萄胎、正常妊娠和GTD,其中40例接受了化疗或子宫切除术,但低水平hCG持续存在,1~4.5年后,63例中4例血hCG突然升高,并确诊为恶性GTD(其中1例为PSTT),他认为持续低水平血hCG反映体内存在侵袭前期或静止期GTD,应密切监测。大家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诊疗水平,细心观察病人病情变化,避免误诊漏诊。他认为侵袭性滋养叶细胞抗原(ITA)能反映侵袭细胞的存在与否。

(张帝开 李秀云 李艳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