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艺术概论:揭示世界真实性

艺术概论:揭示世界真实性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艺术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性——再现的真实所谓艺术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性,即是说,艺术品的形象要符合它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实际,符合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实际。这是因为,真实的艺术形象不但可以再现客观世界现象的真实,而且还要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真实,是现象的真实与本质的真实的统一。艺术形象只有以形似表现神似,以现象的真实表现本质的真实,它的真实性才是圆满的。

艺术概论:揭示世界真实性

艺术形象作为艺术家社会生活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成果,就存在着一个认识的正确与否或真实与否的问题。具体地说,作为创作主体的艺术家,由于各人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认识能力与审美修养的差异,他们所创造的艺术形象,有的就比较真实或高度真实,有的就不够真实或非常空虚。然而,艺术形象的真实性,是一切优秀艺术作品的基本要求。从来的理论家和有创造性的艺术家,都十分重视艺术的真实性,认为“艺术的生命就在于真实”,视真实性为艺术的生命。战国时期音乐理论著作《礼记·乐记》中说:“唯乐不可以伪。”五代时期山水画家荆浩提出“图真”的艺术主张,说:“画者,画也。度物象而取其真。物之华,取其华,物之实,取其实,不可执华为实。若不知术,苟似可也,图真不可及也。”[43]黑格尔说:“艺术的特性就在于把客观存在(事物)所显现的作为真实的东西来了解和表现。”[44]法国雕刻大师罗丹认为:“美只有一种,即宣示真实的美。当一个真理……闪耀在某一文学和艺术作品中,这种文体、色彩与素描,就一定是卓越的;显然,只有反映的真实,才获得这种优越性。”[45]可见,优秀的艺术作品之所以优秀,美的艺术作品之所以美,它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它的能够强烈感染人的力量,都是以真实性为基础的。

艺术的真实性是艺术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如: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再现的真实与表现的真实、现象的真实与本质的真实、客观的真实与主观的真实,等等。我们就这些问题,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艺术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性——再现的真实

所谓艺术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性,即是说,艺术品的形象要符合它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实际,符合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实际。这是一般再现型或再现性艺术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特征。

所谓“再现”,是指艺术家在其作品中对他所认识的客观对象或社会生活的具体描绘,在创作手法上偏重于写实,追求感性形式的完美和现象的真实;在创作倾向上偏重于认识客体,模仿现实。再现性艺术是中外艺术史上的主要倾向,其作品平易近人,如实摹写,生动细腻,具有独特的审美魅力,一般容易为观众所欣赏和接受,拥有广大的群众基础。其特点是感性的现实和冷静的理智在创作中起主导作用,观察缜密,技法严格,细节真实。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艺术的再现不是对客观现实的机械反映,不是纯客观地复制现实,而是艺术家将他所认识的客观现实,按照美的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媒介如文字、语言、音律、节奏、线条、色彩、青铜、大理石等,充分传达和表现出来。因此,再现之中也有表现,而且不能没有表现,艺术中的再现离不开艺术家的主观能动作用,离不开他对社会生活和客观世界的认识、选择、提炼、加工和改造,体现着他的目的和本质力量。因此,再现的真实不是客观世界本身的真实,而是艺术的真实,而艺术的真实又不同于生活的真实。

艺术可以认识客观世界、反映现实生活,具有艺术真实性,但这种真实性是一种假定的真实、审美化的真实,它根据于客观的实际社会生活,却不是实际的社会生活。艺术的这种假定性,不但不会削弱它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性,反而会使它的形象比实际的现实生活更加真实。这是因为,真实的艺术形象不但可以再现客观世界现象的真实,而且还要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真实,是现象的真实与本质的真实的统一。在实际生活中,事物的本质往往被现象掩盖着,不能明显、突出地表现出来,所以人们很容易被各种假相所迷惑,不能一下就洞察到事物的真相。而艺术则不同,由于创作主体的参与,其形象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性就具有了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艺术形象可以再现事物的现象的真实,而且由于艺术家的才能,现象的真实可以刻画得非常鲜明生动;另一方面,艺术形象又不仅仅是现象的真实,还能通过艺术家主观意识的能动作用达到本质的真实,达到对现实生活本质的把握。东晋人物画家顾恺之“以形写神”和“传神”的艺术主张,就是要求人物画要形神兼备,通过形似达到神似。形似,是对人物外形外貌刻画的真实,即现象的真实;而神似,则是对人物精神性格特征刻画的真实,是本质的真实。艺术形象只有以形似表现神似,以现象的真实表现本质的真实,它的真实性才是圆满的。所以别林斯基认为:“在一幅伟大画家描画的肖像中,一个人甚至比银板照相中自己的反影都更像自己些,因为伟大的画家把隐藏在这个人内部,也许构成这个人的秘密的一切东西,都非常明确地揭示了出来。”[46]

(二)艺术反映主观世界的真实性——表现的真实

艺术的真实性,除了上面所说的反映客观世界从现象到本质的真实之外,还有另外一层重要的含义,即表现艺术家主观世界的真实,亦即真实地表现创作主体的精神世界,包括他的思想、情感、个性、人生态度和理想追求,等等。这是一般表现型或表现性艺术所特别强调的。

所谓“表现”,是指艺术家运用艺术表现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审美理想,在创作手法上偏重于理想地、情感地表现对象或抛弃具体的物象,追求超感觉的内容和观念,常常采取象征、寓意、夸张、变形以至抽象等艺术语言,以突破感受的经验习惯;在创作倾向上,则偏重于表现主体意识,直抒胸怀。艺术中表现的真实,即艺术形象中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家的真诚与真挚。表现性艺术具有震撼人心、高度概括、不求形似等特点,是中外艺术史上的另一主要倾向。中国自宋代以后,“文人画”开始从偏重真实地再现客观现实向着重表现主观情感方面转移。苏轼反对以形似论画,主张“寓意于物”;倪瓒说:“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写胸中逸气耳”[47];石涛则强调“我之为我,自有我在”,“借笔墨以写天地万物而陶泳乎我也”[48]。西方美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到二十世纪现代主义诸流派,大都强调主观的表现,强调情感、个性、自我,强调自由创造。在音乐、建筑工艺美术、现代设计以及中国的书法艺术中,艺术家则无需从外部造型、色彩或构成上模仿客观事物,而是通过自由运用形式美的规律,从作品的外在形式上对自身做精神上和情感上的肯定,表现出一定的情绪、格调、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

事实上,对主体的表现与对客体的再现,都是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如前所述,再现客观世界的真实,离不开主观的表现;同样,表现主观的真实,也不能完全脱离再现。两者或者达到完美的统一,或者各有侧重的程度不同。齐白石的“似与不似”[49]说,就深刻地说出了这一道理。任何艺术作品,其形象上都凝聚着艺术家的主观思想感情,是他的个性的表现,是他的主体意识的表现,同时也是他对社会生活的审美认识、审美评价和审美理想的表现。而优秀的美术作品,其视觉形象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家的思想认识和个性特征定是一真实的,他的精神情感一定是真挚的,他的对社会生活的审美评价和审美态度一定是真诚的。

综上所述,艺术的真实性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一是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或再现的真实,一是反映主观世界的真实或表现的真实。艺术形象的真实性,应该是这两个方面的相融合,相统一。(www.xing528.com)

(三)高度真实的艺术形象与艺术典型

艺术典型问题,是明确了艺术的形象性和形象的真实性之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一个问题。艺术典型问题涉及的理论面很广,它既关系到形象的真实性,又关系到形象的概括性,既关系到艺术的认识本质,又关系到艺术的审美本质,是艺术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在艺术典型问题上,集中地表现出艺术的各种性质和主要特征,通过对它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把握艺术的本质和特征。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当前人们在艺术典型的问题上还存在着一定的误解。近十多年来出版的各种文艺理论著述中,很少有论及艺术典型的,或避而不谈,或以谈论艺术概括而一笔带过。“文革”期间,极“左”文艺思潮发展到极端,“四人帮”利用本属于艺术理论范畴的典型问题大做文章,把它歪曲成为其阴谋政治服务的所谓“三突出原则”,强迫艺术家们按照他们的旨意创作“高、大、全”的人物形象。这种违背生活实际和艺术规律、压制创作自由和创作个性的所谓“理论”,当然受到广大艺术家和理论家的抵制和拒绝。但是,如果以为艺术典型问题是“四人帮”的发明,是极“左”文艺路线的产物,实在是一种误解,“三突出”与艺术典型完全是本质不同的两个东西。在历史上,特别是在德国古典美学家和俄国现实主义美学家的著作里,典型问题一直是与艺术本质问题联系在一起的。别林斯基说过:“典型性是创造的基本法则之一,没有它,就没有创造。”[50]所以,我们在这里讨论艺术典型问题,既是为了深入探讨艺术的本质特征,也是为了澄清过去极“左”文艺思潮蒙在这个问题上的尘埃。

那么,什么是艺术典型呢?在作品中,艺术典型就是高度真实和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它一方面以非常鲜明生动的现象和特殊性充分地、集中地表现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普遍性,同时,它又凝聚着创作主体突出的个性、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创造。

首先,艺术典型是同社会生活的本质、事物和人物的普遍性、共性密切相关的。既然艺术典型是创作主体根据他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创造出来的高度真实的艺术形象,那么这形象就必须表现出社会生活的本质,概括出事物或人物的普遍性和共性,具有深刻的认识意义,否则它就不能算是高度真实的。从历史上典型理论的发展来看,也是如此。“典型”[51]一词,在希腊文中原意是铸造用的模子,用同一个模子脱出来的无数事物具有共同的模样,也就都具有一种普遍性。所以,西方许多关于“典型”的艺术理论,都与事物的共性和普遍性相联系。如亚里士多德说:“诗所描述的事带有普遍性,历史则叙述个别的事。所谓‘有普遍性的事’,指某一种人,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会说的话,会行的事,诗要首先追求这目的。”[52]狄德罗说:“要显出这类人物的最普遍最突出的特点,这不是恰恰某一个人的画像,也没有什么人能从这里面认出自己来。”[53]巴尔扎克则认为“典型是类的样本”[54]。达·芬奇也主张“从许多美丽容貌选取最优秀的部分”[55]进行肖像画创作。

另外,艺术典型还必须具备鲜明生动的现象、个性或特殊性,而且这鲜明生动的现象、个性或特殊性还要充分地、集中地表现出事物的本质、共性或普遍性。典型不同于类型。类型的普遍性脱离了特殊性,共性脱离了个性,本质脱离了现象,是抽象的,在现实生活中是没有的。典型的普遍性是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的,共性是通过个性表现出来的,本质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的,在现实生活中是可以见到的。那么,根据现实生活而创造的艺术典型,就不是某种事物或人物的类型,不是其量的平均数。艺术典型虽然需要突出地表现事物或人物的本质、共性或普遍性,但如果缺乏鲜明生动的现象、个性或特殊性,就只是公式化、概念化的东西,也就不成其为艺术典型了。我们所说的艺术典型,是有着特定的个性的,是“这一个”,而不是“这一类”。正如恩格斯所说:“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正如黑格尔所说的,是一个‘这个’。”[56]拉斐尔在谈到他创作的加拉提壁画时,道出了他对艺术典型的正确理解:“为了创造一个完美的女性形象,我不得不观察许多美丽的妇女,然后选择出那最美的一个作为我的模特儿。”[57]

再者,艺术典型不但要表现出它所描绘的事物和人物的个性,还要体现出创作主体即艺术家的独特的个性及独特的创造。前面曾经讲到,艺术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其真实性是艺术家真挚的主观思想情感与所反映的客观世界的真实的统一。艺术的创造离不开创作主体的主观意识的作用,而且正是由于艺术家的主观意识或主观精神作用,才使得他所认识的社会生活在他所创造的艺术形象中得到加强和升华。如果艺术家创造的形象是高度真实的,那么这高度真实的形象即艺术典型中就同时自然地体现出艺术家的主观精神,主要是他的个性和情感我们再从艺术家认识社会生活、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来看。创作主体在认识生活、进行艺术构思时,一方面要高度概括事物的普遍性或和这普遍性相关的特征,努力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真理,也就是以典型性为基础,而使其他的属性条件都从属于这典型性;另一方面,要将非典型的以及与典型性无关的或不一致的属性条件舍去,也就是进行典型化的艺术概括和取舍。通过典型化的构思,艺术家便在他的头脑中构成了一个具有典型性的内心视象,或称之为典型意象。但这并不是创作的完成,艺术家还要把他头脑中的典型意象通过表现工具和物质媒介传达出来,将其物化,创造出可以凭感觉把握的艺术典型。在艺术传达或物化的过程中,艺术家一方面要将事物的典型性以及和典型性相关的属性条件尽量地表现或传达出来,另一方面要将一非典型的以及和典型性无关或不一致的属性条件尽量地舍去,最后完成创作。因此,艺术家通过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创造出的艺术典型,就自然凝聚着他对生活的审美认识能力,以及他的艺术概括能力和艺术表现才能,简言之,即他的审美创造性。

作品中的艺术典型,从根源上说,是来自社会生活的,是艺术家概括生活中事物的普遍性,经过艺术传达而创造出来的。它和一般的艺术形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的真实性更高,概括性更广,思想性更深刻,情感性更强烈,感染性更持久,是艺术家对于生活真理的独特发现和对于美的独特创造。任何模仿前人和他人艺术风格的艺术家,都不可能创造出艺术典型,艺术典型是不可重复的。

艺术典型的创造,是优秀艺术作品的标志,也是艺术家杰出艺术才能的表现,在中外艺术史上,杰出的艺术家大都创造出具有永久魅力的艺术典型。古希腊菲狄亚斯的《雅典娜女神像》、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米开朗基罗的《大卫》、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林黛玉鲁迅笔下的阿Q,等等,都是文艺史家们常常提及的艺术典型。

深刻理解艺术典型和典型化的原理,对于今天的艺术创作是十分必要的。艺术创作是美的创造,如果没有典型化或艺术概括,一味机械地不加选择取舍地模仿现实,是谈不上创造的。鲁迅曾说:“因为世间实在还有写不进小说里去的人。倘写进去,而又逼真,这小说便被毁坏。譬如画家,他画蛇,画鳄鱼,画龟,画果子壳,画字纸篓,画垃圾堆,但没有谁画毛毛虫,画癞头疮,画鼻涕,画大便,就是一样的道理。”[58]艺术固然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又不是现实生活,应该高于现实生活,应该把现实生活中各类事物不那么明显的本质真理形象地揭示出来,使观众通过艺术家创造的艺术典型认识真、理解善、欣赏美。这正如毛泽东所说,艺术比起普通的实际生活来,应该“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5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