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艺术概论》一书成果

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艺术概论》一书成果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艺术概论》就是艺术理论。(二)《艺术概论》的主要内容明确了艺术理论的研究对象之后,它的研究范围也就清楚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艺术的本质特征、艺术的门类划分、艺术的发生发展、艺术的创作主体与创作活动、艺术作品、艺术的接受与艺术的功能,等等。而这几个方面,也正是这本《艺术概论》的主要内容。

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艺术概论》一书成果

(一)《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

《艺术概论》就是艺术理论。作为课程,它是《艺术概论》;作为学科,它是艺术理论。我们之所以称其为《艺术概论》,顾名思义,就是概括地、简要地讲述或论述艺术的基本理论。如果不是从课程,而是从学科的角度来说,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如与艺术理论关系最为密切的哲学美学、心理学等,都有自己的研究对象。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说,它以整个世界(包括宇宙、自然界、社会和人)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是一切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人文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的目的在于揭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最普遍、最一般的发展规律,解决思维与存在、物质与精神、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以及人的本质与人的价值等一系列最基本的问题。哲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高度概括,涵盖一切学科,包括美学、心理学和艺术理论。

美学,是以一切美的领域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具体地说,就是美的存在、美的本质、美的规律、美的认识、美的感受、美的创造等领域。而美学上的一些基本问题如美的存在、美的本质、美的认识等,又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美学领域的体现,所以许多美学家把美学看成哲学的一个分支。美学的研究对象还包括艺术,而且艺术是美学的研究重点,以至一些美学家如黑格尔、丹纳等把美学看做是“艺术哲学”。

艺术理论在研究人的审美认识、审美情感、审美创造等问题上是同美学相通的,同时又同心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心理学是研究心理规律的学科,如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以及能力、性格等心理特性的规律。审美认识、审美情感和艺术创作活动等,确实涉及到一些特殊的心理现象,于是又出现了心理学美学、艺术心理学等交叉学科,这些学科就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美感或艺术活动的。

根据上面所谈,我们可以把哲学、美学、艺术理论以及相关的心理学几者之间的关系,用一个简单的图式来表明(见下图):

从这个图示可以看出:1.美学、艺术理论、心理学等,都包含在哲学的研究范围之内;2.在审美认识、审美观念、美感等问题上,美学和心理学又是相交叉的;3.艺术理论又包含在美学同时也包含在哲学的研究范围内,在某些问题(如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的情感活动和思维活动等)上,又同心理学相交叉。但是,这个图式还是不够明确。我们必须再次强调:哲学、美学、心理学以及艺术理论,它们彼此的关系虽然大致如此,却又都是各自独立的学科,各有各自特定的研究对象,彼此相关,却又不能相互替代。

那么,作为学科的艺术理论或作为课程的《艺术概论》,它的特定研究对象是什么呢?

概括地说,艺术理论是以各门艺术的普遍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具体地说,艺术理论要综合地研究、考察人类社会的一切艺术现象,探索和揭示各种艺术现象共有的普遍规律,主要是研究各种艺术现象的共性问题,艺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范畴问题。这里需要明确两点:一是艺术理论与艺术史、艺术批评的关系;二是艺术理论与部门艺术理论的关系。第一,艺术理论并不具体地描述艺术发展的历史和艺术历史上的各种思潮流派,也不具体地研究和评价某个艺术家、某件艺术作品或某个艺术派别,因为那是艺术史和艺术批评的任务。艺术理论在论述或论证中,也会借用艺术史和艺术批评的研究成果,涉及一些个案如具体的艺术家、作品或流派,但那都是作为论据而提出的。艺术理论要阐明的是艺术的本质、特征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可以说,艺术理论是研究艺术普遍规律的一门学科。第二,各门类的艺术现象如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与戏曲、电影电视等,都是艺术理论的研究对象。但艺术理论并不专门研究某一部门艺术,而是研究各个部门艺术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它虽然也要研究各部门艺术本身的特点,却并不把某一种艺术现象如诗歌的节律、雕塑的材质、音乐的表演等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这个任务要靠部门艺术理论来解决,如文学理论、美术理论、音乐理论等。(www.xing528.com)

艺术理论与部门艺术理论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普遍与个别的关系。一方面,艺术理论是各个部门艺术共同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它又不能脱离各个具体的部门艺术。离开对部门艺术的研究,艺术理论就会是抽象的、空洞的;反过来,各个部门艺术的研究成果可以推动艺术理论的发展。所以,这二者的研究是统一的,必须紧密结合起来。

(二)《艺术概论》的主要内容

明确了艺术理论的研究对象之后,它的研究范围也就清楚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艺术的本质特征、艺术的门类划分、艺术的发生发展、艺术的创作主体与创作活动、艺术作品、艺术的接受与艺术的功能,等等。而这几个方面,也正是这本《艺术概论》的主要内容。

《艺术概论》全书共有六章,它们是:第一章艺术本质论、第二章艺术门类论、第三章艺术发展论、第四章艺术创作论、第五章艺术作品论、第六章艺术接受论。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六章虽独立成章,却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是一个整体,一个完整的体系,各章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首先,从大的关系来看,前三章与后三章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部分。第一部分包括本质论、门类论和发展论三章,可以看做是全书的总论,它从哲学的高度和历史的广度探讨了艺术的本质、各门艺术的特点和它们共同的审美特征,以及艺术发生与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外部建立起艺术的基本理论框架。第二部分包括创作论、作品论和接受论三章,它深入到艺术的本体,系统研究了创作主体、创作活动、创作成果以及创作后的艺术归属问题,揭示了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的普遍规律。总之,这两大部分并不是相互割裂或相互平列的,它们之间有着必然的逻辑联系,是一个系统的流程。关于这点,我们也用一个简单的图式来表明:

可以看出,艺术来自社会,还要回归社会,它不是也不可能是静止的和孤立的现象。具体地讲,作为观念形态的艺术,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第一,一切艺术家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情境中,各种社会事物(包括政治、经济、道德法律宗教、哲学、科学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意志,艺术家又在不同程度上对社会生活进行体验、实践、认识,从而产生创作冲动、愿望和需要;第二,作为创作主体的艺术家,经过复杂的精神生产劳动即创作活动,其创作成果即艺术作品;第三,艺术作品直接来自艺术家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创造,间接来自但最终来自社会生活,即“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第四,艺术作品一旦产生,就必须回到社会去,以实现其价值,而艺术回归社会的中介就是艺术接受。这样,本书的第一章就与最后一章密不可分地衔接在了一起,其间各章节的相互关系也就很清楚了。

从具体的章节关系来看,学习《艺术概论》切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从整体上系统、全面地把握它的内容。例如,在探讨艺术本质时,如果一味在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还是“自我表现”等具体概念、命题上纠缠,只能是一无所获而又自陷其中。本书探讨这个问题的前提是,把艺术理解为一种具体存在于历史中的活动方式,即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活动方式,而不是简单、独立地从作品或从创作主体去理解。在第一章中,分别从不同的层面论述了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性、艺术的审美特征等基本原理,并指出:从社会关系的角度看,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是社会生活全面的、审美的反映;从创作活动的角度看,艺术又是艺术家审美意识、审美理想和审美情感的一种表现形态,二者具体地统一在社会历史的进程之中。又如,在探讨艺术创作活动时,我们首先把整个艺术创作分为创作主体——艺术家、创作活动过程、创作成果——艺术作品三个部分,然后再深入研究这三者的关系以及相关的带有普遍规律性的基本理论问题。这就是本书第四章、第五章的内容。

在学习《艺术概论》之前,先宏观地把握本书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了解各章各节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是十分必要的,有助于明确学习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