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出血病(hemorrhag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HDN),又称为新生儿自然出血症,是由于维生素K缺乏,使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合成不足及活性降低所致的一种自限性出血性疾病。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根据发病时间分为3型。
(1)早发型:生后24h之内发病,多与母亲产前服用干扰维生素K1代谢的药物有关。轻重程度不一,轻者仅有皮肤少量出血或脐残端渗血;出血严重者可表现为皮肤、消化道、头颅等多部位、多器官出血,颅内出血常是致命的。
(2)经典型:生后第2~5天发病,早产儿可迟至生后2周发病。见于生后未及时应用维生素K及早产、缺氧患儿。多表现为胃肠道出血,而一般情况好,出血呈自限性。
(3)晚发型:生后1~3个月发病,多见于纯母乳喂养、慢性腹泻、营养不良、长期接受全静脉营养者。几乎均有颅内出血,死亡率高,幸存者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2.辅助检查 ①血常规见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血小板计数正常;②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延长;③怀疑颅内出血,可行头颅B超及CT检查明确出血部位。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消化道出血者暂禁食,予以肠道外营养。
2.补充凝血因子 维生素K1、凝血酶原复合物或输新鲜或冰冻血浆。(www.xing528.com)
3.对症治疗 止血、输血。
【药物选择及作用机制】 止血药物可加速血液凝固或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促使出血停止。
1.维生素K1等可影响某些凝血因子,促进或恢复凝血过程而止血。
2.血凝酶是从巴西蝮蛇的毒液中分离、精制而得的一种酶类止血药物,不含神经毒素及其他毒素。具有类凝血酶样作用,能促进血管破损部位的血小板聚集,并释放一系列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因子Ⅲ,使凝血因子Ⅰ降解生成纤维蛋白Ⅰ单体,进而交联聚合成难溶性纤维蛋白,促使出血部位的血栓形成和止血。
3.凝血酶是一种由凝血酶前体(血浆中的必要成分)形成的蛋白质水解酶,催化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而促使血液凝固。用于毛细血管出血的局部止血以及外科手术后组织愈合。
4.凝血酶原复合物包含凝血因子Ⅱ、Ⅶ、Ⅸ及Ⅹ,由健康人混合血浆提取制成。因子Ⅸ参与内源性凝血系统,在因子Ⅺa及Ca2+存在的情况下,可转化为因子Ⅸa,进而连同因子Ⅷ、Ⅹa,促进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因子Ⅶ参与外源性凝血过程,在因子Ⅹa和Ⅸa存在的情况下可转化为因子Ⅶa,并与组织因子共同活化因子Ⅹ,促进凝血酶生成。
【用药方法及注意事项】
(续 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