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组成单体建筑的构件附属物及其作用
我国当前现存的木质古建筑是一个完整的木构架体系。在一座单体木质建筑中数以万种的构件无不在建筑中起着承重、支撑、防护、牵制及艺术效果的功能。为了有利于进一步做好古建筑的消防保卫工作,尤其是在火灾情况下保护好承重构件,在这一节里就组成单体建筑的构件及其作用概括地作一介绍。
一、承重构件
主要有柱、梁、枋、檩、椽等。
1.柱。柱是大木结构中的一个重要构件,主要功能是支撑梁架。总的可分为外柱和内柱。按结构所处的部位可分为檐柱、金柱、中柱、山柱、童柱等。
2.梁。也称栿。是大木结构中的主要承重构件。断面大多为矩形,架在柱子上的纵向构件。按其在构架中的部位可分为单步梁、双步梁,三架、五架、七架梁,老角梁,子角梁以及直梁、月梁等。
3.枋。大体可分三种:(1)额枋。用于柱间,是置于柱子上端联络与承重的构件。(2)平板枋。位于额枋之上是承托斗拱的构件。(3)雀替。是置于梁枋下与柱相交处的短木,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
4.檩。也称桁。是架在梁上的横向建筑构件。按其部位(自上而下)可分为脊檩、金檩(有上、中、下之分)、正心檩(檐檩)、挑檐檩等。
5.椽。是垂直搁置在檩条上,直接承受屋面荷载的构件,按其部位(从下而上)可分为飞檐椽、檐椽、花架椽、脑椽等。其断面形状有矩形、圆形和荷包形等。
二、装修
我国古建筑主要是靠柱子承重,因此,装修在一般情况下不起承重作用,是古建筑物下的小木作,也是古建筑的从属部分。为了室内光洁明亮和使用的需要,常用门、窗、格扇等,把建筑物的柱间镶填起来。在古建筑中我们把各种门、窗、格扇、天花、藻井等,统称为装修(图4-4)。
图4-4 装修示意图
装修虽不属建筑结构承重部件,却也是完整木质结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室内隔断装修其构造形式不仅十分精美,而且显示了古建筑的艺术效果。按其部位来分,可分为外檐装修与内檐装修两大类。
外檐装修(前、后檐均为外檐)主要包括走廊的柱杆,檐下的掛落以及对外的门、窗等。
内檐装修(图4-5,适用于室内)一般有槛框、隔房、花罩、天花、藻井以及护墙板、壁橱等。
图4-5 内檐装修示意图
1.槛框。就是安置门窗的架子。在建筑物的檐枋之下,有时分上、中、下三个部分。一般使用在较大而隆重的殿堂正间的两侧。
2.门窗。古建筑的门窗,明间一般为外檐门,多为四扇、五抹隔扇门,主要作用于通风采光。一般采用双榫实肩做法。门窗的格子心是由棂条组成的各种几何图形,有的是用硬木浮雕、透雕或缠交的动植物、神话故事等。
3.天花、藻井。天花是为了不露出建筑物的梁架,常在梁下用天花枋组成木框,内放密小的木方格或放较大木板,板下施彩绘或贴以彩色图案。
藻井是高级的天花,一般用在等级较高而隆重的殿堂明间正中,如帝王的御座、神佛像座之上。形式有方形、矩形、圆形与多角形(图4-6)。
图4-6 天花示意图(www.xing528.com)
4.家具陈设。我国古建筑日常使用的家具有床、桌、椅、凳、几、案、柜、屏风等。考究的用紫檀、楠木、花梨、胡桃等上等木材制成,表面施油不施漆,有的镶配理石或藤、竹、树根制作,在造型和工艺上都有极高水平。在重要殿堂内,家具多在明间中轴对称置放,成双或成套排列。
陈设。以悬挂在墙壁或柱面的字画为多。厅堂正中悬横匾,下掛堂幅,配以对联或在明间后檐金柱间置槅扇或屏风,上雕书画、诗文、博古图案。有的在墙上悬挂镌玉、贝、大理石的挂屏或在几、桌、条案、地上放置理石屏、盆景、瓷器、古玩等。
5.金属装修。金属用于建筑装修的颇多,特别是铜。由于色泽美观、耐锈蚀、易加工,所以,自古以来铜被大量用于门窗上的铰页、铺首、门钉等。有的建筑物上使用金、银等贵重金属绘贴彩画,或用于错镶构件,称为错金、错银。此外,还有的在古建构件上镌饰珠、玉、贝或缠裹锦绣等。
三、墙体
古代木质建筑,以木构架作承重体系,墙体并不承重。但墙体在许多木构建筑中又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起围护作用,且对建筑外形有一定影响。对古建筑墙体的处理,往往表现了建筑物的精美程度。墙体结构因其本身的结构和艺术成就,在古建筑技术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墙体在古建筑中主要起隔音、防寒、防火及对木架起横撑作用。以其所处的部位可分为檐墙、山墙、屏风墙、照壁、隔断墙、防火墙等。依其常用的建筑材料则有土墙、砖墙、木墙、夹泥墙等。历来有“墙倒屋不塌”的谚语。藏式建筑的墙壁在立面的处理上,采取了横带蜈蚣墙装饰,开设长方形的梯形窗口。墙体下部用石砌,上部用“边麻”装点,饰以铜镜,既坚固又大方,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这是藏式建筑的特征。但是,利用边麻(也称苏芦草,是生长在青藏地区的野生灌木,收获后捆成小捆,晒干切齐,放到盛有赤色或黑色的漆锅中浸煮,然后用来砌墙)砌墙虽然比石料经久耐用。但对防火极为不利,一旦遇火极易燃烧,而且强度大,会造成飞火蔓延。
四、屋顶瓦件和结构
我国古代建筑的屋面是古建筑中最有代表性和富有特色的部分。它在建筑形式、建筑等级、建筑艺术等方面都有十分详细、完整的规定。对这方面了解不够,就不能达到更好的保护古建筑的目的。
(一)屋顶的结合形式和瓦件的使用
屋顶的形式。古建筑的屋顶都是用木架支承的,可分为庑殿、歇山、悬山和硬山四种常见的形式。每种形式都可能有重檐形式。在封建社会里,屋顶的结构形式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重檐庑殿为最尊贵的建筑,重檐歇山次之,再次为单檐庑殿、单檐歇山和悬山,硬山最为低下。凡在屋顶上两坡相交的地方或两端都要做“脊”。脊既是我国古建筑结构不可缺少的部分,又是装饰艺术组成的重要部分。建筑越雄伟,脊就越高大,脊的线条也越复杂。其名称繁多,有正脊、垂脊、戗脊(岔脊)、博脊(围脊)、角脊等等。
瓦的种类和瓦件的使用。古建筑屋顶上所使用的瓦主要是琉璃瓦和布瓦(也称青瓦)两大类。而琉璃瓦又分上釉和不上釉两种。其颜色颇多,有黄、绿、黑、蓝、紫、翡翠等。只有皇宫和庙宇才能使用黄色琉璃瓦。除琉璃瓦和布瓦以外,屋面上的其他瓦件不下六十种。而最令人注目的是正吻和怪兽。正吻,也叫鸱尾,是古建筑屋脊上两端的饰物,其形制有八个级别。现存古建筑物上最大的正吻高达一丈多,重达三千七百斤,由十三块琉璃件拼成,正脊的高度往往是正吻的近二分之一,构成了破拆的困难。怪兽是建筑等级的象征,均以奇数出现,最多不过十一个。它不仅具有艺术与装饰的效果,而且作为一个建筑构件,用它覆盖脊瓦,让小兽下的连砖与脊瓦结合在一起,使建筑更加坚固。
上述三种情况的结合,形成了中国古建筑绚丽多彩和不拘一格的独特风格。
(二)屋面的做法和材料
这里主要指椽以上建筑部位的做法和用料。古建筑的屋面构筑十分考究。为了防止雨水淋湿墙壁,在屋顶上采取了较大出檐。为了避免出檐过深而影响采光,在形状上做出向上反曲的屋檐,使屋角反翘,而使屋顶呈现出一种舒展飘逸的形象(图4-7)。这是中国古建筑的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
图4-7 屋角反翘飘逸形象示意图
为了解决古建筑的防寒、防热、防虫、防水、防腐、防火,古代的匠师们对屋面处理采取了十分严谨而细腻的技法。按其层次而分,是在椽上铺设了2—3厘米厚的望板或方砖,其上敷泥、苫背、撒瓦、扶脊、接吻兽。在等级较高的宫殿、堂阁建筑大都在天沟屋脊上做锡背或灰背处理,以解决屋顶雨水渗漏问题。灰背与锡背做法大致是,在望板上刷桐油,然后糊油衫纸,油衫纸上苫泥背,内夹麻布,背上压麻或压油衫纸,泥背上铺锡背。反复三次后再用灰背收顶。如为瓦顶,灰背上再加盐卤铁灰背。这样处理后的屋面,在灰背表面形成三氯化铁,并在苔藓等自然物质的作用下,就被固定在屋面上,形成硬度高、寿命长、防水性能好的屋面建筑(当然要进行破拆,困难也是较大的)。
数百年的大殿、庙宇至今不渗漏、不腐朽,仍然保存完好,处理防水的绝技令人惊叹。
五、油漆彩画雕刻
中国古建筑的特点,不仅在建筑方式、造型、使用材料等方面具有独特之处,而且在绚丽多彩的油漆彩画陪衬后,使得建筑物更加金碧辉煌,庄重美观。木结构表面施以油漆彩画等艺术装修,不仅保护了木材,而且也起到了装饰、美化的作用。
油漆。我国旧式油漆,均以桐油为主,加入樟丹、广红等颜料,刷后光泽饱满,油皮耐久,永不变色。一般程序,从披灰打底到成活,须经六道工序。其中刷油四次(层),虽对防腐极好,但对防火则极为不利。
彩画。纷繁的古建彩画种类极多,最常见的有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三大类。和玺彩画是等级最高的装饰彩画。宫殿式的彩画中,龙凤是广泛被应用的题材,因为龙凤是至高无上的象征,代表着皇权的标志。
雕刻。人们常用“雕梁画栋”来描述古建筑的精美。其实,我国古建筑何止雕梁。在单体建筑中,从石做的台基、踏步、栏杆,木做的梁、枋、板、斗拱,各个构件的出头与收尾,装修中的门窗、槅扇、雀替、花牙、垂头处理,瓦件的猫头、滴水、门额、戗脊、吻兽、宝顶,以及建筑群体中的影壁、花墙、花窗,甚至沟眼井盖、树池、甬道,到处都闪烁着我国雕刻艺术的光辉。古建筑的雕刻在取材上是多种多样的,如石、木、砖、金属、泥、琉琉等。题材上也是丰富多彩,如花卉、翎毛、走兽、鱼、虫、龙、凤,以及人物、吉祥如意图等,其形式上也是变化无穷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