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建筑结构种类和特点

古建筑结构种类和特点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使用榫卯组合木构架,是我国古建筑的突出特点。由此可见,我们在扑救木质结构古建筑火灾时,其榫卯交汇点应当是我们的保护重点。因此,建筑物上有无斗拱成为识别等级地位的明显标志。

古建筑结构种类和特点

第二节 建筑结构的种类和特点

我国的古建筑,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在结构发展、平面处理和艺术造型等方面,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在用木质材料构筑房屋时,其基本的构架,是用立柱和横梁组成的。

一、木质结构古建筑的种类

我国因受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和生活习俗的影响,古建筑普遍采用木质结构。从结构种类上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一)叠梁式

在屋基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放短柱,其上再置梁,梁的两端承檩,如此层叠而上,在最上层的梁中央放脊瓜柱承脊檩。这种结构在我国应用极广,实际完全是北方建造的特色。其特点是运用斗拱承重出挑,室内少柱或无柱,空间较大。但梁柱用材较大,耗材多。

(二)穿斗式

又称立贴式。柱距较密,柱径较细,落地柱与短柱直接承檩。柱径不施梁,而用若干穿斗联结,以挑枋承托出檐。这种建筑多见于长江流域(图4-1)。

img14

图4-1 穿斗式木构架示意图

(三)干栏式

它的特征是居住面是用支柱架离地面的楼层。有的是由全竹、半竹半木或全木结构,以有利于防水和防虫、蛇毒害,分布于西南地区的云、贵一带的少数民族地区(图4-2)。

img15(www.xing528.com)

图4-2 干阑式示意图

(四)藏式和藏汉结合式

藏式建筑主要以柱、平檩构成屋架,其上置小径圆木或厚板,排成平形屋面,上敷泥,设排水槽;藏汉结合式建筑,主要是把汉式的迭梁形的坡形屋顶、斗拱、方亭和藏式平屋顶结合而成的建筑。

二、木质结构古建筑的特点

(一)榫卯结合的形式

木质结构古建筑共同的特点是,在各节点的构造上都使用了榫卯结合的方式,使建筑结构有一定的承受外力的能力。使用榫卯组合木构架,是我国古建筑的突出特点。

单体古建筑,是用成千上万个构件通过各种不同的榫卯连接成一个完整的木构架。在木构架中,构件之间的互相结合是个关键。许多古建筑的破坏,常常是因为节点榫卯的破坏,致使建筑物歪斜倒塌。可见,榫卯连接的好坏,对延长木质结构古建筑的寿命是十分重要的。古代的匠师在这方面创造了各种不同用途的榫卯。一般较大的古建筑,常见的大木榫卯就有20余种:固定垂直构件(各种柱子)使用管脚榫、套顶榫;垂直构件与水平构件拉接、相交(柱与枋),使用馒头榫、燕尾榫、箍头榫、透榫和半榫;水平构件互交(正身檩、扶脊木)使用燕尾榫、刻半榫和卡腰榫;水平及倾斜构件重叠稳固(额枋、平板枋与斗拱、老角梁与子角梁、脊桩、复莲梢等)使用的栽销榫、穿销榫;水平与倾斜构件半迭交(扒梁、抹角梁、角梁与田线、檩与梁头)使用桁碗、扒梁刻榫、刻半压掌榫;板缝拼接(榻板、博缝板、实榻门、山花博缝)使用银锭扣、穿带、抄手带、裁口和龙凤榫(企口榫)等等。

榫卯结合的构造手法,大约在我国已有六千年以上的历史。目前,我国保留下来的唐代以来的大型木质结构古建筑,经过一千多年,未因地震或自身重量而倒塌,充分显示了榫卯结合的严谨可靠。由此可见,我们在扑救木质结构古建筑火灾时,其榫卯交汇点应当是我们的保护重点。

(二)斗拱——不可缺少的构件

我国木结构中使用斗拱,在世界建筑中是独一无二的。大约在二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时期,我国的建筑上已经出现了斗拱。它在建筑中的作用最初是用以承托梁枋和支承屋檐。后来被广泛地使用于构架各部的节点上,成了不可缺少的构件。特别是高大的殿堂和楼阁建筑,出檐深度越来越大,而檐下的斗拱层数也越来越多。尤其是隋唐时期和以后的明清时期,凡属高级建筑的宫殿、坛庙、城楼、寺观和府第等,都普遍使用斗拱,以示尊严华贵。然而法制规定,不许庶民百姓使用斗拱。因此,建筑物上有无斗拱成为识别等级地位的明显标志。

斗拱在建筑中的作用不仅是为了装饰,而且是梁架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构造完善、制作精密的一组构件。它在建筑结构上的主要作用是挑出承重,并将屋面上的大面积荷载经过斗拱传递到柱子上,也是木质古建筑屋顶和屋身立面上的荷重过渡。

斗拱从外观上看,是由各种形状的小木件组装而成,层层迭迭颇为复杂,但看它的细部又是有条不紊,是一件非常科学的建筑结构物。它的种类很多,若从大的方面分,可分为内檐斗拱和外檐斗拱。外檐斗拱又分为上檐斗拱和下檐斗拱。从具体部位上,又可分为柱头斗拱、柱间斗拱,转角斗拱以及平坐斗拱,等等。斗拱本身的构件组成也是名目繁多,如升、斗、拱、昂、翘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