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替孩子选职业
有几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都诚恳地致信给中国青少年,以及他们的父母。这些信里大都提到了怎样改善学习方法、怎样进行家庭教育的问题。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人吉罗姆·卡尔,他是1985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他在信中说:“我不愿意对于如何教育孩子提出任何建议,我想申明的只有两点,第一是全力地支持孩子自己的职业选择,即使你发现在整个孩子读书期间,这个选择会多次改变;第二,不要代孩子选择职业,这样的做法不但伤害孩子,也最终会伤害父母,而且绝不会成功。”
有一位华尔街的银行投资者,聪明能干,反应特别快,非常适合他所从事的工作。他从美国名校的金融专业毕业,在华尔街的工作薪水丰厚,一个月的收入就相当于在大学的教授同学一年的收入,看上去他现在工作得简直就是如鱼得水。
可是,每当同学聚会的时候,他总会没完没了地发牢骚,说生活没有意思,让别的同学感到无所适从。
原来,这位在工作中游刃有余的投资者,并不喜欢自己现在的这份工作。很小的时候,他就有一个梦想,做一名服装设计师。他喜欢研究服饰色彩和服装搭配之类的东西,而且也很有潜力。他说,他的妈妈只要在出门的时候找不到适合的衣服,就会让他提意见。他打量一番,然后给妈妈提出搭配建议,总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每次,妈妈买衣服,都会带上他当参谋。
读高中的时候,他自己买了一个本子,画满了自己设计的各种款式的服装,一件件都有独特的风格。有一次,上课的时候,他禁不住又拿出了那个本子,偷偷地画起来。结果被老师发现了。这个老师后来告诉了他的父亲,说他有一个服装设计的本子。父亲听了以后,显然很不高兴。回家后,父亲告诉他,以他的能力,完全可以在金融方面做出很大的成绩。父亲还说,自己是银行高管,是不会看错人的,在这方面,儿子比很多人都更优秀。
他最后屈服了,因为父亲的话并非没有道理,而且父亲对自己的期望又是如此之大。为了不辜负父亲,他放弃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在大学报考了金融专业。
他的确很优秀,也的确很适合学习金融,因此,大学的学业对他来说并不难。大学毕业以后,在父亲的帮助下,他非常容易地在华尔街谋到了一份高薪的金融工作。很快,他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每周常常工作七八十个小时。工作的疲惫让他没有机会,也没有心情重新拾起以前的爱好。现在,当他感觉钱挣得差不多了,想停下来再做服装设计的时候,却发现,脑子里充溢着无数的数字,当初的灵感和创造力早就被磨没了。于是,他想请个假,休息一下吧,可是闲下来又发现自己跌入了无聊、空虚的深渊。因为没有什么爱好,在家里闷得难受,想出去旅游,也提不起精神。他感觉自己好像除了工作,什么也不会做了似的。不得已,假期还没有结束,他就提前回去上班了。
虽然谁也不能肯定地说,如果他当初选择了服装设计,以他的聪明和才情,他一定会出类拔萃,他也同样会有很高的收入,但是,起码他会感到快乐,他会享受自己的成就,他会满足于自己的灵感闪现,他会感受到生活的幸福。(www.xing528.com)
世界很大,变化很多,爸爸妈妈总爱拿自己的经历和见识来约束孩子。其实爸爸妈妈的经验未必适合孩子,而这些现有的经验也未必适合几年后的社会。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他们所喜欢的职业也因此而不同。实际型的孩子可能比较喜欢有规则的工作,这样的工作通常有一套既定的程序,对创造力的要求要少一些,比如木匠、操作工;研究型的孩子善于思考,可能比较喜欢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体现创造力的工作,比如工程师、师计员、研究员;还有一些艺术型的孩子,他们感情细腻丰富,他们喜欢的工作是能够用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诗人、歌唱家、画家;当然还有擅长社交活动的社会型孩子,他们能够把各种人际关系处理得妥妥帖帖,这样的孩子比较适合律师、保险业务员、部门经理等职业。
只有孩子自己才知道内心真正的需要,只有这才是最重要的。有些孩子干着爸爸妈妈认为很辛苦的工作,却乐在其中;而有的孩子拥有高薪厚职,却郁郁寡欢。所以,别为孩子选职业,父母只能给出建议。
记得电视上采访一位著名运动员的时候,记者问:“你想念你的孩子吗?”
“当然想。”
“孩子长大以后,你会让他像你一样做运动员吗?”
“不一定吧,他爱做什么就做什么。”
多么朴实的语言,多么智慧的思想,这才是真正的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