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否定过孩子的感受吗
越来越多的孩子被医生告知有抑郁倾向。这些孩子从来不会大吵大闹以宣泄内心不满的情绪,他们不会表露,也从来不向任何人表达,没人知道他们心里的感受。而大多数抑郁倾向的产生都跟父母不理解孩子的情绪、不尊重孩子的感受有关。因为害怕受到责罚,孩子不敢表达出自己的负面情绪;因为害怕受到排斥,孩子也不愿意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是一群令人担忧的孩子,没人知道他们什么时候遭到了负面情绪的袭击,也无法帮助他们宣泄,他们极有可能因此而出事。
有时候孩子说出很多不满的话,或者愤怒的语言,爸爸妈妈要仔细倾听,留意观察孩子是否只是为了找个发泄的对象,千万不能随意否定。爸爸妈妈不能训斥孩子,也不能责难孩子。等待孩子把负面情绪宣泄完以后,自然就平静下来了。
爸爸妈妈还要牢牢记住的是,孩子有感受的权利。当孩子在感受负面情绪的时候,爸爸妈妈应该让孩子完整地感受。首先要倾听孩子的话,才会了解孩子的痛苦和愤怒,然后跟他们一起分担,给他们一些建议。
有的爸爸妈妈因为深切的爱,不但剥夺了孩子进行自我探索的机会,还不愿意承认孩子的真实感受。他们总是习惯性地把自己的感受强加在孩子身上,并且固执地认为那就是孩子的感受。如此强硬的态度,使得孩子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感受,把父母的感受认为是自己的从而迷失了自己。
有一天,我带着小小在一家店买冰激凌。这时,进来一位女士,带着她的女儿。那个小女孩跟小小年纪相仿,一进来就盯着柜台里各种各样的冰激凌。
“要什么口味的冰激凌?”妈妈问女儿。
“我要香草味的。”女儿回答。
“你看,还有巧克力味的。”
“嗯,我喜欢香草的。”
“其实巧克力的更好。”
“不,我就要香草味的。”(www.xing528.com)
“你不是喜欢吃巧克力吗?”
“可是我喜欢吃香草冰激凌。”
“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呢,真是的!”妈妈有些生气了。
在整个过程中,妈妈一直在否认孩子的感受。孩子坚持着自己的感受,妈妈也坚持着要把自己的感受给孩子。这样的行为无疑就是告诉孩子,孩子的感受根本不重要,不需要重视,也不值得尊重。
有一位母亲说,她也是这样对待儿子的。每天她都买糕点给儿子,每次买糕点之前她都会问问儿子喜欢吃哪种糕点,但是买的时候,她还是买了自己喜欢吃的那种。
这样的例子生活中比比皆是。有的爸爸妈妈不知道孩子的感受,也不愿意了解孩子的感受,更不会尊重孩子的感受,只是让自己的爱紧紧地锁住了孩子。
还有一位父亲陪着女儿学了十年钢琴。但是女儿上高中以后,就再也不愿意去弹钢琴了。她告诉爸爸,她从来都不喜欢弹钢琴。这让爸爸一口否定了。爸爸说:“你一定喜欢的,因为你一直弹了十年。”
如此这般的例子正好说明了很多父母内心一直坚持的悖论:小孩子哪里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呢?所以男孩子从小就被爸爸妈妈告知:你是男孩子,不应该有悲伤,不应该哭泣。于是,孩子的真实感受被忽视了,被阻止了,没有人理会。
而一个真正爱孩子的父母应该尊重孩子所有的感受,无论是高兴还是愤怒,是快乐还是悲伤,是兴奋还是忧愁,都是一个人正常的感受,不应该被压制,也不应该被指责。
当孩子诉说他们的感受时,爸爸妈妈切记要静静地侧耳倾听,还要切记紧紧地闭嘴,不给予任何的评价。因为现在孩子只是述说他们的感受,而所有的感受都是可以被接受的,只有当孩子表现出不当的行为时,爸爸妈妈才可以进行制止。比如,孩子说,非常恨自己的小伙伴。这时爸爸妈妈一定会紧张了,怎么能恨人呢?可是,恨也是一种正常的感受,不能阻止也不能压制,要像对待其他感受一样对待,还要让孩子也明白这一点。但是爸爸妈妈却可以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愤怒,说出恨的原因,用语言排解这些负面的情绪,而不是用行动。
指责和说教是没有用的,只会让孩子成为别人的附庸,而无法了解孩子内心真正的感受。如果要培养一个能够处理各种情绪、能够应付压力、能够发展健康关系的孩子,那么就不能粗暴地压制,或者简单地忽视孩子的各种感受。虽然我们无法帮助孩子解决生活中所有的问题,但是我们可以让孩子知道,无论他有什么样的感受,都是合理的,都是正常的,没什么大不了。我们可以让孩子相信,爸爸妈妈真的理解他们,尊重他们,也尊重他们的感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