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商业银行概述
§6.1.1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1. 商业银行的产生。商业银行的产生与货币兑换、保管、借贷是分不开的。 现代资本主义银行是通过两条途径产生的:一是由旧式高利贷性质的银行逐渐适应新的经济条件而转变为资本主义银行;二是按资本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股份制银行。
2. 商业银行发展的模式。
(1)以英国为代表的传统模式的商业银行。
(2)以德国为代表的综合式的商业银行。
3. 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
(1) 混业经营趋势。
(2)经营手段电子化。
(3)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
(4)资产证券化。
(5)国际银行的并购与扩张风潮。
(6)注重市场营销。
§6.1.2商业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1. 商业银行的性质。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首先,商业银行具有一般的企业特征。 其次,商业银行是特殊的企业。第三,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的金融企业。
2. 商业银行的职能。商业银行的性质决定了其职能作用,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商业银行具有以下职能:
(1)信用中介职能
(2)支付中介职能
(3)信用创造职能
(4)金融服务职能
(5)调节经济职能
§6.1.3 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
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是一个国家用法律形式所确定的该国商业银行体系、结构及组成这一体系的原则的总和。
1.商业银行组织制度建立的基本原则
一是公平竞争原则。
二是安全稳健原则。
三是规模适度的原则。
2. 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形式。
(1)单元制
(2)分行制
(3)持股公司制
(4)连锁银行制
§6.2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是衡量银行经营状况和进行银行管理的基本依据。要了解和掌握商业银行业务的最佳途径就是研究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是综合反映其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状况的财务报表、由资产方和负债方两部分构成。
§6.2.1资产负债表的负债方
资产负债表的负债方反映了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及对他人的负债,其主要内容有:
1. 资本项目。
(1)股本。
(2) 银行盈余。
(3)债务资本。
(4)储备金。
2.存款负债。
3.借入负债。
4.其他负债。
§6.2.2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
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反映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及对他人的债权。资产方的主要科目:
(1) 现金资产。
(2) 贷款
(3) 证券投资
(4) 其他资产
§6.3 商业银行负债业务
商业银行负债业务是形成商业银行主要资金来源的业务,是其最基本、最主要的业务。在商业银行的全部资金来源中90%以上来自于负债。商业银行的负债主要由存款、借入款和其他负债组成。
§6.3.1 存款负债
1. 交易存款。
(1) 活期存款。
(2)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NOWs)。
(3)超级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Supper-NOWs)。
(4)货币市场存款账户(MMDA)。 (www.xing528.com)
(5)自动转账服务账户(ATS)。
2. 非交易存款。
(1) 储蓄存款。
(2)定期存款。
§6.3.2借入负债
1. 同业拆借。
2. 中央银行借款。
3.回购协议。
4. 欧洲货币市场借款。
5. 发行中长期债券。
§6.4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亦称"授信业务",是指商业银行资金运用业务,主要分为放款业务和投资业务两大类。
§6.4.1 放款业务
1.按贷款期限划分,可分为活期贷款、定期贷款和透支三大类。2. 按贷款的保障条件分类,可分为信用贷款、担保贷款和票据贴现。3. 按贷款的偿还方式分类,可分为一次性偿还和分期偿还两种方式。4. 按贷款质量分类,可分为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和损失贷款等五类。5. 按贷款用途分类。
(1)按照贷款对象的部门分类,分为工业贷款、农业贷款、商业贷款、科技贷款和消费贷款。
(2)按照贷款的具体用途分类,一般分为流动资金贷款和固定资金贷款。
§6.4.2 证券投资业务
商业银行的证券投资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上运用其资金购买有价证券的活动。商业银行投资的有价证券主要是国库券、中长期国债、政府机构债券、地方政府债券及公司债券。
§6.5商业银行表外业务
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改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 表外业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表外业务是指那些未列入资产负债表,但同表内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关系密切,并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表内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经营活动。广义的表外业务则除了狭义的表外业务,还包括结算、代理、咨询等无风险的经营活动,这类业务通常被称为中间业务。
§6.5.1狭义的表外业务
1.担保和类似的或有负债。2. 承诺。3. 与利率或汇率有关的或有项目。
§6.5.2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是指银行不运用或较少运用自己的资金而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从中收取手续费的业务。包括:
1.结算业务。 2. 代理业务。 3. 信托业务。 4. 租赁业务。 5. 银行卡业务。 6. 信息咨询业务。
§6.6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是指对银行的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进行科学的协调和管理,以实现在保证资金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获得尽可能多的盈利的战略目标。
§6.6.1资产负债管理的原则
商业银行经营的特点 :
(1) 高负债率。
(2) 高风险性。
(3)监督管制的严格性。
商业银行经营原则 :
(1)安全性原则
(2)流动性原则
(3)盈利性原则
(4)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权衡的原则。
§6.6. 2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的演变
1. 资产管理理论
(1)商业性贷款理论。又称真实票据理论,这一理论认为,银行资金来源主要是吸收流动性很强的活期存款,银行经营的首要宗旨是满足客户兑现的要求,所以,商业银行必须保持资产的高流动性,才能确保不会因为流动性不足给银行带来经营风险。因此,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应主要集中于以真实票据为基础的短期自偿性贷款,以保持与资金来源高度流动性相适应的资产的高度流动性。短期自偿性贷款主要指的是短期的工商业流动资金贷款。
(2)转移理论。又称转换理论,这一理论认为,银行保持资产流动性的关键在于资产的变现能力,因而不必将资产业务局限于短期自偿性贷款上,也可以将资金的一部分投资于具有转让条件的证券上,作为银行资产的二级准备,在满足存款支付时,把证券迅速而无损地转让出去,兑换成现金,保持银行资产的流动性。
(3)预期收入理论。一种关于资产选择的理论,它在商业性贷款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银行资产业务的选择范围。这一理论认为:贷款的偿还或证券的变现能力,取决于将来的收入即预期收入。如果将来收入没有保证,即使是短期贷款也可能发生坏帐或到期不能收回的风险;如果将来的收入有保证,即便是长期放款,仍可以按期收回,保证其流动性。只要预期收入有保证,商业银行不仅可以发放短期商业性贷款,还可以发放中长期贷款和非生产性消费贷款。
2. 负债管理理论 负债管理理论认为:银行资金的流动性不仅可以通过强化资产管理获得,还可以通过灵活地调剂负债达到目的。商业银行保持资金的流动性无需经常保有大量的高流动性资产,通过发展主动型负债的形式,扩大筹集资金的渠道和途径,也能够满足多样化的资金需求,以向外借款的方式也能够保持银行资金的流动性。
3.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 流动性问题。
(2) 风险控制问题。
(3)资产与负债的对称。
§6.6.3资产负债管理方法
1. 资产管理方法。资产管理方法的理论依据是资产管理理论,它主要包括:
(1)资金总库法 。又称资金汇集法,或者资金集中法。这一方法的基本操作程序是:由银行将来自各种渠道的资金集中起来,形成一个"资金池"或称作资金总库,将"资金池"中的资金视为同质的单一来源,然后将其按照资产流动性的大小进行梯次分配。
(2)资金分配法 。又称资金配置法、资金转换法。这种理论认为,资产的流动性和分配的数量与获得的资金来源有关。也就是按照不同资金来源的流动性和法定准备金的要求,决定资产的分配方法和分配比例,建立资产项目与负债项目的对应关系,把各种资金来源按照周转速度和法定准备金的要求,分别按不同的比重分配到不同的资产形式中去。
(3)线性规划法。线性规划法(Linear Programming Approach)的主要内容是:首先建立目标函数,然后确定制约银行资产分配的限制因素作为约束条件,最后求出目标函数达到最大的一组解,作为银行进行资金配置的最佳状态。
2. 负债管理方法。负债管理方法的核心内容是银行通过从市场借入资金,调整负债流动性需要来满足资产的需要,以此来扩大负债与资产的规模。负债管理方法主要包括两种:
(1) 储备头寸管理方法是指银行借入资金补足一级储备,以满足存款提取和贷款要 求,通过营运头寸调度来保持高收益、低流动性的资产。
(2)全面负债管理方法又称纯负债管理方法,是银行通过借入外来资金持续扩大资产负债规模的方法。
3.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方法。资产负债综合管理方法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对资产负债进行组合而获取相当收益并承担一定风险的管理方法。它主要是应用经济模型来综合协调与管理银行的资产和负债,所用的经济模型主要是融资缺口模型(Funding Gap Model)和持续期缺口模型(Duration Gap Mode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