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真正的慈悲,不分对象,没有条件
对于佛来说,慈悲是没有对象、条件之分的,佛讲究的是人人平等,如果有一碗粥,则人人有份。无论对谁,佛都一样看待,因为讲究众生平等。人是没有三六九等之分的,除非自己也在这几等之列,人人平等,公平地对待每个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平等地对待每个人
在古印度有位女居士,她是佛教的忠实信徒,虽然她没有出家当比丘尼,但是对佛教的教义、法术却十分精通。她时时刻刻修炼钻研,不但功道深,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名望。一天,女居士前往拘萨罗国游历,在迦旃延的尼庵中的罗园里住了下来。婆罗门尼的几位弟子外出化缘、拾柴回来的时候,一进罗园,便看到她端坐在大树下,面容祥和舒朗,心凝神注,一副超然世俗、安宁寂静的模样。弟子们感叹的同时赶忙上前施礼,恳请女居士赐教,于是女居士就跟这几个年轻的弟子侃侃而谈。她不但说古论今,讲法释道,还勉励她们要潜心向佛,努力研修,最终一定会获得佛道的真谛。
女居士讲的句句透彻,字字箴言,几位弟子听得也是频频点头,心服口服。她们从来都没有听过这样中肯切实的教诲,女居士讲的事理高深而又平易,于是她们对女居士越发尊敬与感激起来。听完话后,弟子们便依依不舍地辞别了女居士,高高兴兴地向婆罗门尼回话去了。
她们一见到自己的师父,便争先恐后地抢着说:“师父,咱们庄园里来了一位姓瞿昙的女居士,此人可谓是道法高强啊。她特别善于讲法说道,而且句句都能说到人的心里去,切中我们迷惑不解的地方。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婆罗门尼听到自己的徒弟如此眉飞色舞地赞扬那个初来乍到的女居士,心中有些不悦,便吩咐道:“既然她这么高深,值得你们讨教,那么明天就替我去请她来庵里吃饭吧。”
她的弟子们一听,惊喜万分,因为这正是她们求之不得的事情。于是其中的一个弟子赶快跑到罗园去,向女居士传达师父的话。女居士听到之后,依旧是平静地坐着,沉默不语。弟子见女居士没说去也没说不去,很是纳闷,但唯恐她不答应,也不等女居士开口,她就兴冲冲地往庵里跑,告诉自己的师父女居士答应了她的邀请。
第二天一早,端坐在正堂上的婆罗门尼远远地就看见了女居士穿着素衣,手持钵盂,信步朝着尼庵走来。婆罗门尼吩咐自己的弟子给女居士添了一个座位,然后就是上菜开饭。满满一桌子的菜,招呼客人可谓是绰绰有余,可婆罗门尼只顾着自己吃喝,对女居士既不谦让,也不关照,表面看来似乎并没有把她当做自己请来的贵客。她不动,底下的弟子自然也不敢动,女居士就只得自己照顾自己了。
饭后,女居士起身出去洗漱净面,又把自己的钵盂洗干净,然后回到屋里,坐在为自己特设的位置上。而婆罗门尼却舒舒服服、心满意足地挺着身子,穿着鞋侧卧在一张高高架起的床上,并且用衣角遮住了头,显得舒懒懈怠,漫不经心。她侧着头,漫不经心地问女居士:“我们有许多不明白的地方,想向你讨教讨教。我的弟子对你的口才与智慧盛赞不已,不知你是否有空为我们解答呢?”
女居士看到婆罗门尼傲慢无理的样子,平心静气地说:“姐妹们有事问,我当然要尽力解答,何必如此客气呢。不过,今天恐怕不是时候。”说完,便起身告辞。婆罗门尼见此,只是稍微在床上欠了欠身,摆出了个草草送客的姿态,目送她出了门。弟子们都不知道师父是怎么了,都觉得很不自在。第二天,弟子们又外出,回来的时候去听了女居士的讲道。回到庵中,又向师父如实禀报了。婆罗门尼便又把女居士请到庵中吃饭。这样一来二去,连请了四回。第五次的时候,婆罗门尼终于开口说要请女居士说法布道,女居士依然说“不是时候”。婆罗门尼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很是着急。旁边的弟子倒是看得清楚,便在私下议论开来:“师父初次见女居士就对她不敬,不仅在礼数上有些怠慢,而且还瞧不起人家。现在又想向人家求法,不是有些强人所难吗?”这样的话很快就传到了婆罗门尼的耳朵里,她很是惭愧,决定亲自登门拜访。女居士见她有悔悟之意,便接受了她的道歉,第六次来到庵中用餐。
饭后,婆罗门尼脱鞋坐在一张低矮的床上,毕恭毕敬地向女居士请教。她问道:“为什么说一个人的苦和乐是由自己的言行决定的,又说一个人的苦和乐是由他人的行为决定的呢?还有,为什么说一个人的苦和乐既是由自己,又是由他人所决定的?又说一个人的苦和乐既不是由自己,也不是由他人所决定的呢?”。(www.xing528.com)
女居士说:“苦与乐是相反相生的呀。正是因为它们对立、矛盾,所以才能同时存在于一个人的身上。而且,苦与乐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此时为苦,彼时则为乐。没有苦,也就谈不上乐;没有乐,还有什么苦可言呢?”
“那么对一个生在世间的人有什么具体的意义呢?”
“世上的事物都有因有果,而因与果都是包含在对苦和乐的追求之中,是由苦与乐的谁多谁寡,谁强谁弱所决定的。”
婆罗门尼接着问:“我现在提问,您随意应答,毫无语塞、含糊之处。那么我再请问,您有眼吗?”
“有。”
“那么,有‘色相’吗?”
女居士回答道:“有!”
“是不是因眼识、眼触来接触外界事物,而感受苦乐或不苦不乐呢?”
女居士感慨地说:“世间万物都是从其因缘而生苦乐啊!”她暗自赞许婆罗门尼对人生苦与乐的悟性,“这正是佛的含义之一呀!”
婆罗门尼顿时开悟,整衣正服,合掌端坐,从此皈依佛门,终生致力于探求更深、更广的佛法道义。
出家人讲究慈悲为怀,还讲究众生平等,不管自己面前站的是如来佛祖还是平民百姓,都应该一视同仁。在这个世界上,并没有谁比谁强一说,人人都是一样的。人虽然有贫富之分,但是穷人有穷人的好,富人有富人的好,他们在人格上都是一样的,都应该受到尊重。慈悲地对待每一个人,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人,这样才能得到他人的尊敬与尊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