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意识的能动作用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高度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但意识一经产生,就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对物质有着积极的能动作用。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和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是辩证统一的。
(一)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指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形成主观观念,并且能动地指导人们进行实践活动,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意识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对象时,总是基于实践的需要带着一定的主观倾向和要求,抱有一定的动机和目的。人们在活动之前预先制定的蓝图、目标、活动方式和步骤等,都体现着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马克思说:“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7]
第二,意识活动的选择性和创造性。意识对外部世界的反映不是机械的照镜子式的,而是带有选择性和创造性的反映。外部信息非常繁杂,意识能选择有用的信息。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由感性认识能动地上升到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现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创造出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人类正是借助于意识的这种主动创造性,创造出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第三,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有一定的调控作用。科学及其医学发展提供的许多事实证明,人的心理过程一方面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另一方面又积极地对人体的生理过程起着调控作用。人在产生情绪波动时,必然会伴有生理指标的某些变化,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胃肠蠕动方式改变、肌肉紧张僵硬等等。心理医生通过对运动员心理或精神状况的调整,能使他们将最佳的生理状态调整到比赛阶段,使运动员在大赛中取得好成绩。意识和心理因素能够引起或抵制人体生理和精神的疾病,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医生常对病人说,要心情愉快、精神放松就是这个道理。
第四,意识对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意识的能动性不仅表现于人们在实践中正确把握住客观对象,形成思想、理论,更重要的还在于以这些正确的思想和理论为指导,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这是意识能动性的最突出、最集中的表现。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意识对实践指导作用的程度日益加深,范围日趋扩大。人的主观意识的指导如何,实践的结果就将如何,主观指导正确与否,对实践的成败具有决定意义。一般地说,符合客观实际的意识,能指导人们展开正确的实践,促进事物发展,对人类产生积极的意义,错误的思想、意识,能够引导人们采取错误的行动,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和破坏作用。
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和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是辩证的统一。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割裂了这种统一,在理论和实践上走向相反的两个极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论证物质决定意识这一原则问题上做了大量的有价值的工作,但它只对这一原则做了机械的片面的理解,认为坚持物质的决定作用就不能同时承认意识的能动性,把人对物质世界的反映看成是消极的被动的照镜子式的反映,以否定意识的能动性来维护自己的唯物主义原则。这样就把唯物主义应该占领的这块重要阵地让给了唯心主义。同时,由于看不到意识的能动作用,也使人们容易产生无所作为,消极等待,听天由命的思想。唯心主义虽然论证了意识能动性原理,但又脱离了意识的物质根源和基础,否定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宣扬不同形式的意识决定论、精神万能论,这种以否认物质的决定性为前提来抬高意识的作用,容易使人犯盲目蛮干,为所欲为的主观主义和唯意志论的错误。
(二)意识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www.xing528.com)
所谓客观规律,是指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运动本身所固有的规律,是事物的本质的、内在的、稳定的必然联系。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为了有效地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必须正确地把握意识的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意识的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是辩证统一的,二者既对立、又统一,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首先,从二者的相互依存上看,一方面,意识的能动性依赖于客观规律性,没有客观规律性,也就没有主观能动性可言。如果事物运动毫无规律可言,人们的活动就无所适从,根本也谈不上发挥意识的能动性。如果人们的活动无视客观规律而任意妄为,也会以失败而告终,甚至会遭到客观规律的无情惩罚。近几十年来,困扰人类的环境恶化,生态失衡,自然灾害增多等问题,不正是人类违背自然规律所带来的后果吗?所以客观规律是发挥意识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正确发挥意识能动性是认识规律,利用规律的条件。规律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没有主观能动性,就不能透过现象,抓住本质,认识规律,就不能把客观规律转化为科学规律,因而也不能使客观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
其次,从二者的相互转化上看,一方面是客观规律向主观能动性转化。具体来说,一是在实践过程中,人们可取得感性经验,经过思维加工,形成理性认识,使客观规律转化为人们所掌握的科学规律;二是把科学规律再变成计划、方案、政策付诸实践,发挥改造世界的主观能动作用。另一方面是主观能动性向客观规律的转化,具体来说,就是人作为主体,创造使客观规律发挥作用的条件,使客观规律为人的目的服务。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意识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它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从现实条件出发,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忽视甚至抹煞意识的能动作用,否认科学精神的作用,不去发挥甚至压制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思进取、墨守成规,这是形而上学和宿命论的表现,片面夸大意识能动性,置客观规律于不顾,心血来潮,忘乎所以,盲目蛮干,是主观主义和唯意志论的表现。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既要有革命干劲、工作热情,又要有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
(三)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途径和条件
肯定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为了正确地发挥它。要正确地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除了必须从实际出发,以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以外,还必须通过正确的途径,以必要的条件作保障。
意识的能动性是通过实践实现的。意识是一种精神力量,要使它得到实现,变成现实的物质力量,就不能只在意识本身的范围内兜圈子,必须通过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的活动——实践才能达到。可见,实践是意识转化为物质的桥梁和途径。人们不论是认识事物,还是将一定的意识转化为现实,即意识自身的“物化”过程,都必须通过实践。从根本上说,离开实践,人们既不能认识事物,更不能反作用于事物。
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手段。人们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都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手段,并与物质技术条件的发展水平成正比。要认识客观天体,就需要有射电望远镜、光谱分析仪、航天探测器等观测设施。要认识微观世界,就要有基本粒子探测器、粒子加速器等技术装备。人们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更需要凭借一定的物质手段。这就进一步说明了意识的能动作用不是无限的,它总是受客观存在的制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