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新编:意识的本质及其内容与人脑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新编:意识的本质及其内容与人脑的关系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意识活动同人脑的生理过程分不开,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基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这说明人的意识活动及其内容离不开体内外环境的刺激作用。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物质世界作为意识的对象作用于人的大脑的结果。意识是由认识、情感和意志等各种反映形式共同组成的完整的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新编:意识的本质及其内容与人脑的关系

二、意识的本质

(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要正确理解意识是人脑的机能,首先要认识人脑这个意识的器官。现代科学表明,人脑是由高度严密和极其复杂的神经网络组成的物质系统。人的大脑是由大约1000亿个神经细胞组成,分为大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和小脑等部分,神经细胞的细胞体大多数分布在大脑皮层。神经细胞之间,神经细胞与感觉器官的神经末梢之间形成了复杂的神经网络。神经网络具有“等级式”结构,简单地分析、综合外界刺激和调节行为的职能,是由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分——脊髓、延髓、中脑和间脑来执行的,复杂的职能则是由大脑皮层来执行的。人的大脑皮层是进行意识活动的中心,整个大脑皮层与身体各种感官相联系,是人体高级中枢的总和,也是人体各种生理反应和活动的控制机关和指挥机关。外界因素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引起的各种刺激,沿着神经纤维传达到大脑皮层专司不同职能的区域,在此基础上形成复杂的意识过程。神经生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功能是不一样的。左半球在语言逻辑思维、分析能力等方面起决定作用;右半球在对音乐艺术的理解,对空间和形状的识别以及对复杂关系的理解能力等方面起决定作用。此外,人的精神活动,如感觉、记忆、情绪等都与脑的不同部位的生理活动相联系。如果大脑某一部分受伤或致病,人的意识活动就不能正常进行。

人脑是通过内在的生理机制来进行意识活动的,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高等动物的心理和人的意识都是通过大脑对客观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生物的反射活动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种。以实物为信号的条件反射是除人以外的动物惟一的信号系统,通常称为第一信号系统。而对于人来说,作为条件反射的“信号”不仅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语言。语言是信号的信号,通常被称为第二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是动物和人共有的,是对具体形象的感性反映;第二信号系统是人所独有的,是抽象概括的理性反映,人脑在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进行的心理活动和思维活动就是意识。

现代脑电科学的研究进一步表明,人脑是通过传递生物电、处理信息流来进行意识活动的,当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刺激了感觉神经末梢,就产生了脉冲生物电,传导到人脑,经过信息处理和加工,然后传到相应的器官,这就是意识活动的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批判了唯心主义否认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的错误观点,同时也批判了庸俗唯物主义把意识混同为物质的错误观点。庸俗唯物主义把意识看成是人脑分泌出来的特殊物质,其错误在于取消了物质和意识的区别,对唯物论做了庸俗的解释。其实意识并不是物质,而只是特殊的物质即人脑的机能。意识活动同人脑的生理过程分不开,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基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二)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人脑是意识的器官,不是意识的源泉。只有当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客观世界的事物、现象通过感觉器官传达到大脑,才会产生意识。现代科学证明,人脑如果没有来自体内、体外传入的信息,就不可能产生意识活动。因为人脑要进行思维活动,就要靠大脑皮层维持其兴奋状态;要使整个大脑皮层维持兴奋状态,就需要人脑网络结构上行活化系统的激动;而要使上行活化系统发生激动,又需要来自体内和体外的环境刺激。这说明人的意识活动及其内容离不开体内外环境的刺激作用。

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它的内容是客观的,它的形式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一方面,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它依赖于被反映的客观对象。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物质世界作为意识的对象作用于人的大脑的结果。人的大脑好比一个加工厂,如果不从外界输入加工原料,就无法生产出“意识”这种产品。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但意识并非只是简单的客观世界本身,而是经过人脑加工的产物。正如马克思所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大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6]因此意识所反映的客观世界就有是否符合客观世界本来面目的问题。正确的思想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错误的思想是对客观世界的错误的、歪曲的反映。但不论是正确的思想还是错误的思想,甚至是荒唐的迷信、宗教邪说都可以在客观世界中找到它的根源。人们通过抽象思维而获得的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反映,其原型也来自客观世界,如数学中的“五”这个数,它是从五个手指头,五个人,五间房等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人们可以把客观世界中存在的东西进行无限制地组合,但人们不能创造出客观世界中绝对不存在的内容。各种妖魔鬼怪的形象,不过是人与动物形象的奇特化。如人身牛头、马面的鬼神等,而天堂地狱也只不过是人间社会秩序与社会制度的缩影。总之,离开了被反映的客观世界就没有意识的内容。

另一方面,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它的反映形式具有主观的特性。意识作为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它不是物质的东西,不同于外界的物质世界本身,而是把客观存在变成了人们的感觉和思想。所以意识的反映形式具有主观特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意识形式的主观性。意识是由认识、情感和意志等各种反映形式共同组成的完整的体系。就认识来说,它既包括感觉、知觉、表象等感性认识,又包括概念、判断、推理等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是人的主观世界所特有的,它们还受到人的主观状态如情感、兴趣、意志、知识、经历、思想方法等的影响。

第二,个体意识之间具有差异性。就是说对同一对象、同一事物或同一过程,不同的主体会有不同的反映,存在着反映速度的快慢、数量的多少、程度的深浅等区别,甚至相反的反映。这表明个体意识之间往往因人而异,具有主观性。

第三,意识具有创造性。有的哲学家说,人脑是一块“白板”,“一面镜子”,客观世界是什么样子就反映成什么样子。这是机械唯物主义的反映论,人脑反映客观世界并不像镜子反射物体那么简单。无论是感性形式还是理性形式,都不仅是对客观对象的近似的摹写,而且可以创造性地深入到事物的深层本质中,还可能表现为同现实毫不相干的虚幻的、荒诞的观念。

总之,意识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三)意识和思维模拟(www.xing528.com)

20世纪40年代以后,随着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客观地研究人脑的机能、意识的本质提供了大量新的实证材料,为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论提供了新的论据,有力地证明了人的意识活动是以客观的物质过程为基础的,是可以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加以描述和模拟的物质过程。同时,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对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论提出了新的课题。

1.思维模拟及其发展

思维模拟和人工智能是通过电脑实现的,即通过对人的思维功能进行的模拟,它把人类已经认识了的人脑思维功能和规律赋予电脑,使人类思维物化。

今天,电脑在计算量、计算速度和信息贮存、信息处理方面的功能已突破了人脑的生理机制的局限。人类借助于电脑,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提高到高速化、巨量化、精确化、自动化的新阶段。

人们不会忘记1997年的人机大战,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输给了IBM公司的一台叫“深蓝”的计算机。“深蓝”每秒钟思考2亿步,而世界顶尖棋手卡斯帕罗夫每秒钟仅能思考3步。这些都说明电脑的功能在许多方面是人脑望尘莫及的。

人工智能对人的思维进行模拟,主要包括推理、学习联想三大智能要素。目前,人工智能的推理功能已获突破,学习功能正在研究之中,联想功能尚处在探讨阶段。现有的计算机技术已充分实现了人类左脑的逻辑推理功能,人工智能研究的下一步是模仿人类右脑的模糊处理能力和整个大脑并行化处理(同时处理大量信息)功能。人工智能将在逻辑推理计算机,模糊计算机和神经网络计算机三者的基础上实现,现在科学家正在研制模糊计算机和神经网络计算机,并把希望寄托于光芯片和生物芯片上。甚至有未来学家预言,未来将微型超级计算机植入人脑也可能变成现实,即机器将可能与人体结合在一起

2.思维模拟与意识的本质区别

尽管电脑在许多功能上超过了人脑相应的功能,但却不能由此得出这样的结论:电脑从总体上超过人脑,最终取代人脑,机器将统治人类。因为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首先,人的意识与人工智能的物质承担者不同,它们是性质不同的两种物质运动形式。人类思维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基础上的人脑的生理——心理过程,而人工智能则只能是建立在机械和电子元件结构基础上的一种机械——物理过程,虽然在信息的输入、输出的行为和功能上与人脑相似,但其本身是无生命、无意识的,不具备人类意识那种对象意识和自身我意识相统一,知、情、意相统一的主观状态。

其次,人的意识是指令的发出者,人工智能是指令的接受者。人工智能是人类将思维的部分功能交给机器去执行的结果,而不是机器本身能够思维。人的思维活动虽然可以通过电子计算机在一定程度上部分地形式化、物质化,但这种过程是由人来安排的,必须要有人的意识参与才能进行。电子计算机是人脑的产物,是人脑的工具,是人类思维能力的物化。

再次,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人工智能不具有创造性。从思维模拟和人工智能的实现过程及其发展过程来看,电脑尽管力求模拟人脑,但永远不能等同人脑,更不可能超越人类智慧,它的发展程度取决于人类智慧的发展程度,无论人工智能达到多么高的水平,人类既有能力创造它,也有能力、有办法控制它。

最后,人工智能没有社会性,而人类思维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具有社会的属性。因此,人工智能在解决问题时,不会意识到问题所具有的社会意义和社会后果,而人类思维是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它的发展取决于整个社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程度,其发展形式离不开社会的教育、训练和对历史文化传统的吸收。因此,人类意识总是对其社会意义有自觉的理解。

总之,人工智能并非人类思维本身。人脑,这是思维模拟和人工智能永远不可逾越的界限。

3.思维模拟为揭示意识本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技术基础

从电脑模拟机制来看,用电脑的输入器模拟人脑的眼、耳、鼻、舌、身等感官,接受外界的信息,用电脑的储存器模拟人脑对信息的记忆功能;用运算器模拟人脑对信息加工、分析、处理的过程;用控制器模拟人脑的调节、指挥作用,以调节各方面信息、指挥各项指令正常进行;用输出器模拟人的效应器官,用以输出信息;电脑又以电脉冲代替人脑的神经脉冲,以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亿个电子元件代替人脑的神经细胞。人脑的神经细胞对信息接受或不接受是在兴奋和抑制两种状态下进行的,电脑也具有接通和断开两种状态;人脑的信息传递按“有”和“无”的规律进行,电脑则采取“1”和“0”的二进制加以模拟。通过电脑功能的这种模拟,有力地说明了人的意识活动不管多么复杂,都是以客观的物质过程为基础的,而不是什么神秘的超物质的东西。人脑这种物质器官的机能,完全是一些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方法加以描述和模拟的物质过程。因此,思维模拟的产生和应用,并没有改变意识的本质,而是进一步证实了辩证唯物主义意识论的科学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