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唯物主义哲学都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统一于物质。那么,究竟什么是物质呢?对此问题,唯物主义哲学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理解和回答,并形成了不同的物质观。在哲学史上,科学的物质观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逐渐深化、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即由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到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和现代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三种不同的历史形态。
(一)哲学物质观的形成和发展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具体物质形态,如水、火、气等,认为这些就是构成万物的“原初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始基”。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的。古希腊最早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泰勒士认为,水是万物的“始基”,万物由水产生,毁灭后又复归于水。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最具代表性的是元气论和原子论。我国东汉时期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认为,混沌未分的元气是产生和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不可分割的微小物质粒子(原子)和虚空构成的,原子是世界的共同基础。原子论代表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最高成就。这些朴素唯物主义在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坚持用物质的原因来说明世界的根本方向上是正确的。但是,由于人类尚处在对自然的初步认识阶段,人类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也不够发达,哲学家们对世界物质性的解释带有朴素的、直观的性质,或为一种天才的猜测,缺乏科学的根据和论证。
近代唯物主义继承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唯物论传统,用物质本身所具有的某种结构和属性来说明世界,以当时的实证科学为依据,特别是从物理学上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入手,把原子看成是构成万物的最小单位,并进而认为原子就是物质本原,并且将原子所具有的物理属性,如不可入性、不可分性、广延性等,看成是物质的一般属性。近代唯物主义在物质观上能将当时自然科学成果应用到哲学领域,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相比,是对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深化和发展,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个进步。但由于科学材料的相对不足和缺乏辩证思维,使其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的缺陷。
由此可见,哲学的物质观随着社会实践和认识的发展,在不断深化,但直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以后,才有了真正科学的哲学物质观。
(二)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和发展了以往唯物主义的传统,在总结近代科学,特别是19世纪以来自然科学重大成就的基础上,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物、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就是说,物质不是指具体的物质形态或结构,是对物质世界共同本质的概括。列宁批判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唯心主义对现代物理学成就的歪曲,批判了用相对主义的诡辩论方法来否定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的错误,并依据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物质的论述,通过对当时物理学上的新发现进行分析和概括,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对哲学的物质概念做了科学的规定和深刻的阐述。他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的物质定义表明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www.xing528.com)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第一,列宁的物质定义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从根本上同唯心主义、二元论和多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列宁的物质定义坚持了可知论和反映论,肯定了物质这种客观实在可以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这就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第三,列宁的物质定义辩证地解决了哲学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关系,与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列宁的物质定义把握住了一切物质形态的共同属性,从普遍和特殊、绝对和相对的对立统一中,明确了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物质概念的辩证关系,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缺陷。
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有了巨大发展,对物质具体形态、结构、属性有了进一步认识。现代科学发现物质除了实物的形态外,还有场的形态,如电磁场、引力场、核力场等等。人们又认识到原子核可以分为质子和中子等基本粒子,而且这些基本粒子也有内部结构,是由多种不同的层子或不同的夸克以及它们的反物质组成的。就物质的属性来说,现代物理学发现了与电子、质子等已知粒子的某些物理属性成相反对应的“反粒子”(阳电子、反质子、反中子等)。由此,有的科学家推断在宇宙中存在着完全由反粒子组成的各种实物——反物质。现代科学的发展,为反物质的存在提供了一些间接证明,例如,一个质子和反质子相遇湮灭后产生的介子很快衰变,转变成γ射线和中微子等。目前,人们在宇宙中发现了许多γ射线源和γ射线爆,这说明宇宙中有可能存在着反物质。再如,根据理论计算的双等离子体的射电谱,与天文观测类星体所得到的射电谱相吻合,这表明像类星体这样的天体的巨大辐射能量,很可能来源于物质和反物质的湮灭。尽管如此,时至今日,人类尚未发现有反物质的宇宙。
可见,“反物质”这个概念,不过是指各种反粒子及由反粒子组成的实物。因此,它同样是不依赖于人们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粒子和反粒子之间的判别是相对的,涉及到的仅仅是它们的电荷符号、磁矩等这样一些局部性的物质特性,它们的其他特性都是相同的。况且科学家也早把各种反粒子都归于“基本粒子”的范畴之中,所以“反物质”只不过是物质的一种特殊形态。
这些科学事实说明,物质世界的具体形态、结构和属性是无限多样的,人们对它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但是,一切物质形态、结构、属性的共同本质——客观实在性是不会改变的,这些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不仅没有否定,反而进一步证实、丰富和深化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