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哲学的产生和含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新编

哲学的产生和含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新编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从与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的关系来看,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是人们对周围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科学的方法论有助于人们不断丰富、深化和修正世界观。任何科学,都离不开这种或那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影响;无论从科学的发现、发展还是检验,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作用都是存在的。

哲学的产生和含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新编

一、哲学的产生和含义

哲学产生于文明社会。古代的埃及、巴比伦,特别是印度和中国以及稍后的希腊有过辉煌灿烂的文明,是哲学最早的发源地。人类进入文明时期以后,就尝试着运用自己的理性去理解周围的事物和现象,从那时起,哲学作为理论思维的意识形式就诞生了。古代的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与宗教神话占卜巫术相交织,体现了古代人对世界的认识,它们为哲学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进入奴隶制社会后,生产力的发展、阶级统治的形成、国家的产生和脑力劳动者的出现,使哲学的产生由可能变成了现实。

哲学是一门古老而常青的人文学科人类文明初期的哲学几乎包罗了其他所有的科学知识。从近代开始,科学逐渐与哲学分离,哲学的对象和性质更加明确。但是,从时间上看,哲学的发展源远流长,内部又有不同的派别和演变,复杂而又曲折;从地域来看,世界各大民族一般都有自己的哲学,民族差异非常明显。因此,要给哲学下一个比较一致的定义,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西方的“哲学”一词,源于古希腊语philosophia,由“爱”和“智慧”两个词根构成。这表明,哲学与科学知识不同,而且也不是一般的智慧,而是人类最高的智慧,它始终围绕着真、善、美这些根本问题而展开。它没有技术上的直接用途,但却担负着塑造人的信仰、启迪智慧的作用。我们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哲学这一“最高的智慧”作一些初步的分析,力求对哲学下一个比较合理的定义。

(一)从与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的关系来看,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世界观是人们对周围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人要生存,要发展,必须时时刻刻通过自己的活动同现实世界打交道。在此过程中,人们逐渐形成了对于现实世界各种事物和问题的看法和观点。最初,这些看法和观点是零星的、个别的、具体的,人们接触的事物多了,就会前前后后、上下左右联系起来思考,从而逐渐产生了对周围世界总的、根本的看法,这就是世界观。世界观有两个层次,一个是自发的世界观,一个是自觉的世界观。一般来说,自发的世界观人人都有,大体上形成于18岁左右。世界各国大体上都把18岁作为享有各种公民权利的年龄界限。许多民族有“成人节”或成人仪式,有意无意地把世界观作为个人成熟的标志;有了成熟的世界观,才能有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才能正确判断自己行为的性质及后果,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因此,世界观是人成年的条件和标志,而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观念。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坚持着自己的世界观,并把它作为精神的支柱。世界观的核心是信仰问题。信仰是人的一种在理智抉择和价值评价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稳定的情感意志状态和心理定势,是人心理的最高形式。但是,大多数人并不专门反思自己的世界观,只有少数的人主要是哲学家、宗教人士、艺术家等把世界观作为反思的对象,并形成系统化的世界观。也就是说并非所有的世界观都是哲学。日常生活中的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零乱的,对周围世界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缺乏系统的理论表述和严密的逻辑论证。只有把这种自发形成的世界观作以理论上的概括和逻辑上的论证,把关于世界的根本观点、范畴、原则系统化,使之具有理论形态并构成一定的思想体系时,方称得上是完整的、自觉的世界观,才可以叫做哲学。哲学所关注的是宇宙和人生的根本问题;它探讨的是世界的本质、普遍规律以及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关系。世界观问题始终是哲学的主要内容,哲学就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艺术家体验生活、宗教人士超越现实,都立足于自觉的世界观。但是,艺术和宗教所拥有的世界观,是一种用意象来表达的世界观,达不到哲学的理论化高度。艺术与宗教可能比哲学生动,但哲学比它们更为深刻。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方法论是人们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根本原则和方法。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人们关于世界的观点、看法形成世界观,用这种观点、看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构成为方法论。可以说,方法论是世界观的自觉的应用方式。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着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但是,方法论对世界观也有很大的制约作用。科学的方法论有助于人们不断丰富、深化和修正世界观。

世界观不但有不同的类型,而且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自然观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等是其基本的组成部分。一般来说,世界观、历史观及价值观包括并决定着人生观,但人生观对它们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二)从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来看,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www.xing528.com)

哲学与科学从诞生之日起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哲学一方面表达了人对宇宙的体验,另一方面又是人对世界的认识。因此,哲学与科学相同,二者都是理性觉醒的成果,与宗教、神学等有本质的区别。在此意义上,人们经常把哲学也视为科学。但事实上,任何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一般都不直接探讨人的生存及其意义问题。所以,哲学与科学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首先,哲学与科学有许多相同之处:(1)都以现实世界为研究对象,与宗教神学有着本质区别;(2)都以规律为研究内容,探索事物之间本质的、必然的联系;(3)都由一定的概念、判断和推理的知识体系构成。

其次,哲学与科学的区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研究对象上看,哲学以世界整体为对象,而科学以世界的某一领域为研究对象,二者有整体与部分的区别;从内容来看,哲学探讨的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最一般的规律,而科学只研究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二者在此意义上有普遍与特殊、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从思维方式或视角来看,哲学从人与世界的关系特别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这一视角反映世界,而科学只是以客体自身的问题为出发点,二者在思维方式上有很大的差别。另外,从二者的相互影响的方面看,哲学与科学的关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二者一直是相互影响的。一方面,哲学能为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任何科学,都离不开这种或那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影响;无论从科学的发现、发展还是检验,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作用都是存在的。有的科学家自觉地接受哲学的影响,有的在科学研究中不自觉地受到了某种哲学的启迪和指导。正如恩格斯所说:“自然研究家尽管可以采取他们愿意采取的态度,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1]另一方面,科学是哲学的重要基础,能为哲学提供思考的材料。哲学立足于基本的科学结论,不能违背科学事实,哲学家也经常从科学家的思维方式中得到极大的启发。科学哲学家波普与物理学家相对论的创立者爱因斯坦的交往和相互影响,是当代的典范。严格地说,真正的科学家多少都有自己的哲学见解,伟大的哲学家不能不了解科学上的重大发现;许多人往往兼具哲学家与科学家双重身份。所以,哲学与科学是分不开的。在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上,要注意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贬低哲学的“无用论”和“取消论”,即认为哲学没有什么用处,可以用科学取消哲学;另一种是夸大哲学作用的“代替论”,即认为可以用哲学取代具体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

(三)从哲学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来看,哲学是最高层次的社会意识形态

哲学是一种能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的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有机统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映并服务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以及与它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哲学是最高层次的意识形态,离经济基础的距离最远。因此,无论哲学对现实的反映还是对社会的反作用,都是间接的。哲学与社会的发展不完全同步,有时超前,有时滞后。社会经济水平的高低,往往并不能说明哲学的发展情况。哲学只能对一定时代所提出的一些根本性问题特别是有关真、善、美的问题,做出高度概括地反映,把一些有普遍影响的社会思潮凝结为哲学世界观。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人们把哲学称作“时代精神的精华”。

从世界各大文明的发展来看,先进的民族都有自己独立的哲学。欧洲哲学、中国哲学、印度佛教哲学是水平较高、成就辉煌的三种哲学,也代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较高成果。近代以后,工业文明异军突起,商业文化刺激了哲学的迅速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的哲学占据了世界哲学的重要位置。历史进入后工业时代,对哲学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社会问题异常突出,环境公共卫生问题日益严重,恐怖事件不断发生,对传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提出了挑战;另一方面,科技革命步伐加快,信息技术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网络时代的文化观念对传统哲学观念形成了巨大冲击。诸如此类的问题都要求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的哲学作出概括和反思,启迪人们更进一步理解和体验社会生活。哲学是最高层次的社会意识形态,距离社会生活最远,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以冷静、深刻见长,具有高屋建瓴的视角。因此,有人提出“哲学无用”,那只不过是说哲学没有具体科学之用,但哲学却有树立世界观和信仰的“大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