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宗教的将来: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吴耀宗卷摘要

宗教的将来: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吴耀宗卷摘要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宗教的将来“宗教的将来”,这个题目很大,恐怕有人要说:对于所有宗教都经过一番研究的人才有资格演讲这个题目。所以我们彼此要排除成见,要用客观的态度和学者的态度,来讨论“宗教的将来”这个问题。(一)宗教的演进——在未讲到本题之前,先要问宗教究竟有无将来。这是因为宗教有演进,是进化的。宗教是只为精神上有病的人而设的。从科学、哲学、美术、宗教各方面观察起来,我们便能够了解超脱的意义是什么。

宗教的将来: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吴耀宗卷摘要

宗教的将来(7)

“宗教的将来”,这个题目很大,恐怕有人要说:对于所有宗教都经过一番研究的人才有资格演讲这个题目。兄弟对于许多宗教都没有精深的研究,实在不配演讲这题目。还有一层,凡是信仰宗教的人对于宗教不免总有一点成见:兄弟是一个信仰宗教而且是信仰基督教的人,当然也有成见;诸位中那些不信宗教的,多少也有些成见。所以我们彼此要排除成见,要用客观的态度和学者的态度,来讨论“宗教的将来”这个问题。

(一)宗教的演进——在未讲到本题之前,先要问宗教究竟有无将来。如果说宗教是没有将来的,那么,这个题目不用讲。但我根据主观的成见,肯定宗教是有将来的。为什么宗教是有将来的呢?这是因为宗教有演进,是进化的。初民的宗教可分为物灵的信仰(animism)和祖先崇拜(ancestor worship)两大派,而其中又可分为许多种,例如庶物崇拜(fetishism)、图腾教(totemism)、巫术(magic),等等。从初民时代直到现在,宗教在它复杂的派别中,渐渐地演进为11种大宗教,而且仍是在不断的演进中。从前的犹太教演进为基督教,后来又演进为基督新教,就是更正教,此外,更有所谓近代派(modernists)及人文主义(humanism)。天主教也是这样,其演进的结果产生新天主教。在佛教方面,也有新佛教。所以宗教是演进的,是进步的。

那么,宗教为什么有派别,为什么有演进呢?这是因为各人对于宗教所见不同。宗教既有派别,于是就有人要问:如果这一派是对的,那么,别一派一定是错的了,决不能两派以上都是对的;又如果在宗教的演进中,以前的宗教是对的,那么,现在的宗教一定是错的了;如果现在的宗教是对的,那么以前的宗教一定是错的了。这样,对于宗教就发生了一种是非问题。但这全要看各人不同的眼光如何去加以评判,或者各派都错,或者一派是对的而别一派是错的。更有一点,或者两派都对也说不定;这一点,在表面上看来好像是很奇怪,然而在事实上是可能的,因为各人的观察不同。让我来做一个比喻。辟如有几十人同游西湖,各人对于西湖都有不同的看法,因为各人的背景和目的不同,例如晴雨、喜怒、色盲、近视等气候上、情绪上、生理上的差别。但我们不应该因为各人看法不同,就断定只有某一人对于西湖的所见是对的,或者各人对于西湖的所见都是错的,这种武断的批评是很危险的。对于宗教也是如此;宇宙是奇妙的、伟大的、复杂的,但客观的现象总是不变的。我们若要知道宗教之所以有演进、有派别,就先要研究宗教是什么东西。我们可以说宗教是一种追求,追求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但这种追求对于我们究竟有什么用处呢?我们可以说,这种追求能使我们对整个的宇宙和人生发生和谐的关系。根据了这种看法,我们就可以下一个断语:就是人类知识愈进步,经验愈丰富,追求的对象也愈清楚,而人和宇宙所发生的关系也愈和谐。宗教既然是这种追求,所以有演进,有进步。

宗教既然有演进,那么科学究竟有没有演进呢?有的,科学和宗教一样,也有演进的。科学的起源是点金术,和星占术这一类东西,但我们不能因此就说科学都是假的。从前牛顿发现地心吸力,后来爱因斯坦又对于他的学说加以阐明,加以修正。Ptolemy说太阳是动的,地球是不动的;后来科白尼(Corpernicus)又说地球是动的,太阳是不动的;从相对论的观点来说,可以说这两者都是对的。从前旧的物理学说所谓物质是很实在很硬的东西,如象牙台球一样。据最近的发见,物质并不是这样东西,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原子无非是少数电子合在一块不断活动,至电子本身,占地很少,而且有“力”而无“质”。这样看来,物质世界,与平常所谓心灵世界,没有多大分别。这是科学的演进。宗教也是一样的有演进。

诸位或许要问:既然如此,那么,迷信和信仰究竟有什么分别呢?究竟有没有标准呢?我们可以说是没有主观的标准,因为人家不妨说我迷信,但我自己可以说是信仰。我对别人亦如此。标准是在于客观事实,在于和更大的智识经验不发生冲突,如果发生了冲突,那就只能叫做迷信,不能算是信仰了。这就是实验主义的标准。马克思说的对:凡一切情感想象和人生观以至宗教,都是从社会物质的组织和伴此而生的社会关系而起的;凡一切思想习惯和制度都是环境所产生的,环境变了,那么,一切思想习惯和制度也都要跟着变了。但如果拿这种学说来否认宗教所包含的真理,这好像因为否认太阳绕地球而行,就否认太阳的客观存在一样。我以为这是错误的。

(二)宗教的元素——宗教既是有演进的,那么,宗教的中心点究竟是什么东西呢?上面已经说过,宗教是一种追求。人为什么要追求呢?因为人在宇宙觉得不安。为什么不安呢?因为人在生活中有障碍,有困难,例如死亡、失败、孤单,等等事实。人是有欲望的,但客观环境,又每每使人的要求不能实现,因而欲望常常和事实冲突,而宗教的目的就是在解决这种冲突,使人不至于不安。小孩和痴愚的人并不感到宗教的需要,具有大智的人也是如此,因为他们已有了宗教之实,可以不必有宗教之名。人之所以需要宗教,是因为人有困难,有欲望和环境的冲突,否则可以不必信教。宗教是只为精神上有病的人而设的。

但是,宗教究竟怎样帮助我们,使我们能在宇宙中觉得安心?其解决的方法只有一句话,那就是“超脱”(disinterestedness)。但是,所谓超脱究竟超脱些什么呢?那就是要超脱主观的成见和爱憎。我们且来举几个例。从科学、哲学美术、宗教各方面观察起来,我们便能够了解超脱的意义是什么。试问科学怎样能够超脱呢?赫胥黎说得好:“坐在‘事实’面前,要像一个小孩一样,要排除每一个的成见。‘事实’领你到无论什么地方去,你就谦逊地跟着它去,否则你将一无所知。”我们看到美术,美术的效力就是在超脱自己。当我们欣赏风景音乐的时候,我们常常会看得出神,听得出神。所谓“出神”就是忘记了自己,融会在客观的美中。我们再看到哲学。譬如斯多噶学派(stoicism)的学说主张个人用公理来自制,说一个睿智之士或斯多噶学派的贤哲是绝对完善的,是能克己的,假使凡事凡物以思想为依据;同时我们的思想又是和世界公理相一致,我们才能达于至善。换一句话说,是我们要承认客观的事实,不要叫主观的东西来管辖我们。康德把善和恶分别了出来:凡是按照世界公理去做的行为叫做善;至于个人的欲望,不按照世界公理去行的,都是恶。我们要服从“无上命令”(categorical imperative)。我们中国孔子也有一句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意思就是说,自己所不愿意做的事情,不必加到别人的身上;自己所想做的事情也要替别人去做。我们要把“我”扩大到他人。墨子也有几句话,他说:“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贼?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人之国若其国,谁攻?”这样,我们才能把“小我”扩为“大我”,以至于“无我”。我们再从宗教方面去观察。例如佛教。诸位前几天大概已在《上海青年》里面看到蒋竹庄先生那篇《我为什么信佛》的演讲录,其中有一段说:“所以佛家主张无我主义,主张舍己从人。若能忘我,便不至于做坏事,便能打破虚妄境界而得到真实境界。……没有一本佛经不是讲的无我主义。”至于基督教,在耶稣的许多教训里有一句话说:“我到世界上来是要为真理作见证”,又说:“你们要先求上帝的国和他的义,其余一切都加增与你。”基督教的超脱,就是服从上帝的旨意。

总起来说:所谓超脱,就是要从客观的事实发现法则(laws)——这便是所谓真理——按着它去生活。这些法则,有些是物质界(自然)的,有的是人事界(社会)的。天然法则,显而易见:如火可烧手,手应避火;火可烫水,火当利用。自然界的真理,是我们天天按着它去生活着的。至于人事界的法则,则比较复杂,例如爱人:野蛮人可以拿杀人为爱,我们则以杀人为残忍。但无论如何,爱的方法虽不同,而爱的原则——我与人共同完满的发展——是不变的。超脱就是要叫我们常常发现这些法则、公理,而服从它。

诸位或许要问:既然科学、美术、哲学,都讲超脱,那么,何必定要信仰宗教呢?例如蔡元培先生就是主张以美育代宗教的。但这种看法未免不了解宗教的本意,因为宗教是整个的人生,是整个的我和整个的宇宙所发生的关系。宗教是以人生各部分的生活为材料,把人生各部分连贯起来,给以一个中心,离开各部分的生活,就没有宗教。(www.xing528.com)

但宗教究竟是怎样来的呢?宇宙是不是整个的呢?比如我们论到基督教。基督教是信仰一个上帝的,信仰上帝是以宇宙为整个的,有中心的。上帝的观念和信仰是怎样来的?我们不妨以人作比喻。我们只要看到人的外表和皮毛,看到人的两眼的流盼和口中所出的气(言语),就能够推想到人是有一个统一的东西,是一个有机体,是有着心,有着“我”。因为他是统一的,所以他能有“目的”及达到“目的”的“手段”,渴知饮,饥知食,去计划一切的事。我们虽然并没有亲眼看见“心”或是“我”,但我们一见人的动作行为就能够推知他是有着“心”有着“我”的。基督教的上帝观也是如此。从宇宙间的事实和公理,我们就不能不推想到宇宙中那个统一、组织、维系的东西——姑且说他是个X。宇宙是统一的,是有严密组织的,是息息相关的,这是科学所诏示我们的事实,用不着我们来证明。基督教的信仰,无非是把这个所以统一的、组织的、维系的X,呼它作“上帝”,与它发生上一种情感上的关系,如同我们看到人的外表等等就推论到(其实是“直觉”到)他里面的那个“我”或“心”与它发生关系。宗教是“整个”的人生,对于“整个”的宇宙所发生的关系,我们研究科学可以与宇宙片段的事实和其经验发生关系,但宗教是对于宇宙全体所发生的关系。正如我们研究病理,可以对于人的某部分,某种动作,发生关系,但与人交接,或讲到友谊,就要与整个的“他”发生关系。如果有人批评这是“拟人”(anthropomorphic)的推论(休谟和康德均曾对此有过讨论),我也不辞其咎,不过我以为这种推论是合理的。

再从心理学上说,人生的冲动、欲望,和吸引我们的力量很多;这些东西常常会发生冲突,冲突的结果便是分裂的人格,这是我们感觉缺乏能力一个主要原因。解决冲突的方法,就是要得到统一。“超脱”所以能给人能力,就是使我们把一切冲突的东西都统一于客观的事实和真理。

信仰上帝或是信仰别的神的原理是一样的。我们所信仰的神不一定要称呼它作上帝,你说他是道、理、天,都可以,所谓上帝不过是一个假定名词,这是很要紧的。旧宗教的困难就在于先摆出一个上帝,然后再来证明他的存在,但这是不能证明的。上帝观并不是先告诉你有上帝,然后再加以证明,乃是先告诉你事实,然后再做一个推论,推论是个假定,是个X,这个X的内容因着知识的进步,人类关系的进步,天天益加丰富、充实、正确,因此,上帝的观念,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宗教和科学一样,是根据有限知识和生命不断的向宇宙无穷的真理与生命作一种探险。但因为它是探险,所以它同时也不能不有直觉的成分,神秘的成分,信仰的成分,超事实的成分。

我已经讲得很长,应该作一个结束。宗教上的超然态度对于人生究竟有什么帮助呢?大概超脱是有着两种效力。第一,给人以生活上的能力;第二,给人以内心的平安。能力怎样来的呢?人对于事物和环境有了知识,然后再从事归纳,不断发见真理就有了能力。科学家说“知识是能力”。怎样叫做“平安”呢?要回答这句话,我们先要问:人为什么有烦闷,要悲伤呢?这是因为理想与环境的冲突,因而人的心中感受到一种压迫,有了压迫就想设法解放。例如当我们遇着困难问题的时候,我们有时便到朋友那里去,把这问题的始末原原本本的告诉他,使他能了解我们的困难而予以解决。其实他不一定能够把这困难问题解决,不过我们既把我们的困难告诉了他,心理也就顿时觉得舒畅了许多,仿佛这困难已摆在别人的身上,又仿佛这个问题已解决了一大半似的。又譬如当我们倾听悦耳的音乐时,音乐的美妙使我们心中感到平安,我们是忘记了自己,没有了自己,而得到超脱。宗教所以能给人平安是因为使人有所寄托——寄托于宇宙的真理和它代表的那个整个的实在。其实所谓能力与平安,不过是一件事实的两种说法。

(三)宗教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刚才我所讲的是宗教和个人生活的关系,现在我要讲宗教和社会生活的关系。马克思说,宗教是一种麻醉物。其实宗教——我们上面所说的那种宗教——不但不是麻醉药,而且还是一种兴奋剂。因为宗教是要发现人与人当中的法则,而实现一种使社会能共同发展的关系。即如基督教信仰上帝,不是求来世的幸福,忽略今世努力,乃是要将天国实现于世界。所以耶稣说:我要传福音给贫穷的人,叫被掳的得释放,瞎眼的得看见,受压制的得自由。已往和现在的宗教,的确有许多麻醉的成分在内,这是须从宗教里面铲除的。

(四)宗教的将来——我的话就要讲完,我再把关于宗教的将来说几句话,作为结论。第一,宗教是进步不止的,而且是要科学化的,因为上文所说的宗教是以科学的事实与真理为根据的。将来的宗教一定要逐渐把迷信破除。但宗教是人在宇宙中地位的追求,这一点是不会改变的。第二,宗教是要社会化的,是一种社会的力量,因为宗教是根据于人在社会上所发现的公理。第三,宗教是趋向统一的。因为科学化与社会化的宗教是要逐渐归于一致。

(五)我的宗教——最后,我再用几句话,说到我个人对于宗教的认识。第一,我信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有它们的理,而且这个理因着我们的努力,是有发现的可能的。这样,遇着什么困难问题时,我们就不至于有烦闷了。第二,服从我们所发现的真理是我们最大的责任和快乐。这样,就能使我们从利己主义的陷阱中跳出来。第三,从服从中产生创造力。服从就是创造。科学的创造力是怎样来的呢?就是从服从科学所发明的公理而来的。总之,我的宗教信仰,简单的说起来,就是不断的发现真理,在不断服从中不断创造。我的信仰里面,有一个“上帝”,上帝并不是虚构出来的,乃是根据种种的经验、事实、知识,使人不能不相信上帝的存在。上帝的信仰使我零碎复杂的生活有系统,使我的生活变为有意义,这便是我的宗教。

1931年11月在上海青年会演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