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吴耀宗卷:探索宗教真实性

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吴耀宗卷:探索宗教真实性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我们在本文结束的时候,不得不在“宗教的真实性”这个题目上说几句话。宗教家把这客观的力量称作上帝,称作天父,这并不是因为他相信这力量是像帝,像父。

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吴耀宗卷:探索宗教真实性

七、宗教的真实性

我们在本书“大时代的宗教信仰”一章里曾说过:“宗教的本质是有限的人生在奋斗中对宇宙间无限的真善美一个亘古的追求;是渺小的人生在软弱中向创造他的力量一个恳切的呼显。”用宗教的术语来说,这就是人对上帝的崇拜、仰望、依靠、祈求。这是本书的基本观念,本书对于大时代所发挥的许多意见,都建筑在这个观念之上。但这个观念是否正确的,或者即使是正确的,我们是否必定需要它,尤其是在现在?我们对于这个问题,认为是不能抹煞的,因为现在有许多人,尤其是对于“新”哲学社会科学有点研究的,即使不积极的反对宗教,至少也认为宗教是非必要的。所以我们必须对这个问题,作一个比较满意的回答。

但答复这个问题,不是几句话所能做得到的,也不是本书剩下的有限篇幅所容许的。并且宗教最主要的领域是精神和心理的现象,多少带点玄学性,并不像一般科学之可以用实验的方法来证明的。既是这样,即使用了许多话来作详尽的解释,也未必能使人完全心折。宗教起信的途径不在于理智的说服,而在于心灵的接受,它的道理是要在生活上的体会与领悟中得来的。但是理智上的解释,却也不是不需要的,因为如果没有理智的基础,则信仰何以别于迷信?因此,我们在本文结束的时候,不得不在“宗教的真实性”这个题目上说几句话。

最容易使人发生疑问的,恐怕是上帝存在的问题。上帝是不是我们幻想中的虚构?抑或他确有客观的真实性?我们有没有方法可以证明他的存在?这些问题是浸淫于以人文思想为基础之中国文化的中国人,尤其是受了现代思想影响的中国人,所必定要问的。

我们可以很肯定地回答说:上帝是一个客观的实在,上帝不是幻想中的虚构。人在宇宙间看见许多现象——物质界的现象,社会里的现象,个人心灵的现象。从这许多现象里,他发见了一些普遍的原则;拿最简单的来说:水煮成汽,露结为霜,这是物质界的原则;人需要互助,人不能离群独立,这是社会生活的原则;人的思想受情感的支配,也受环境的支配,这是个人精神生活的原则。这些原则不是人所创造的,它们存在于一切自然现象里。(社会生活和个人精神生活也是广义的自然现象。)人可以把它们利用,却不能把它们修改;人可以局部的一时的违反这些原则,人也可以运用这些原则去造成新的现象,或发现新的原则,但人终不能逃出这些原则的支配之外。明白了这一点,是明白宗教的初步。

但是看见许多现象,发见许多原则,这并不是宗教,它只是物理学、社会学心理学……从事于研究它、应用它的人也不是宗教家,而只是一些牛顿、克鲁泡特金、弗洛伊德马克思。宗教的起点,是把这些客观的东西统一化、人格化、情感化。宗教家,同科学家一样,看宇宙是一元的,是统一的;但科学家是把这一元的东西,看为是自然的,而宗教家却把它人格化,正如诗人在咏着“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的时候,把自然现象人格化了一样。为什么要把它人格化呢?因为人不只是理智的动物,也是情感的动物。人明知道死是必然的现象,却不能不悲哀,不能不恐怖;人明知道忧虑是无益的,却免不了辗转反侧,皱眉蹙额;诗人明知道风是没有感觉的,却不能不把内心的情绪反映到无知的事物上去。

在宗教,这统一化、人格化、情感化了的宇宙,究竟能发生什么作用呢?它的作用就是叫人感觉这宇宙是有规律的;这规律虽则并不是处处替人打算——因为人常常遇到无可解释的灾难,但就大体而论,如果人肯与它合作,它是与人的最高愿望一致的,是能够实现人的理想的。用自然主义的话来说,这就是所谓“顺天者存,逆天者亡”;用宗教的话语来说,这就是保罗所说的:“万事互相效力,叫爱上帝的人得益处。”宗教家把这客观的力量称作上帝,称作天父,这并不是因为他相信这力量是像帝,像父。有限的人类,贫乏的名词,怎能给这贯彻宇宙、统辖一切的力量一个确切的称谓呢?他之所以称他作上帝天父,只是要象征着这力量对我们的亲切,对我们的指导,对我们的权威。在他向着理想追求的时候,他知道他不是孤独的,而是与一个伟大的力量同工的。在他成功的时候,他不会觉得骄傲,因为他知道他之所以能够成功,只有一小部分是由于他主观上的努力,而大部分却由于客观条件的许可,这客观条件的力量,也就是他所称为上帝者的力量。在他失败的时候,他也不会感觉懊丧,因为他知道,如果失败是出于他自己的错误,这错误是可以改正的,如果是出于外来的阻力,这阻力是可以因他的信仰与努力而消灭的。即使失败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他也会从失败中得到教训,而不致怨天尤人。他的一生的目的,就是基要主义者的所谓“荣耀上帝”。这一句话常常被人文主义者所抨击,因为他们以为人是要为生活而生活,不是要为什么“上帝”而生活的。他们之所以有这样的攻击,是由于他们没有了解这句话的意义。所谓“荣耀上帝”就是照着宇宙的规律,客观的真理而生活的意思,也就是耶稣所说的“为真理作见证”的意思。一个宗教信仰者能够说“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而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的时候,便是他的宗教信仰到了登峰造极的时候,也就是他得到了“重生”的时候。到了这个阶段,他的生活是光明的,是愉快的,是勇敢的。因为他的主观的要求已经和客观的真理打成一片,所以他再没有心理学家的所谓分裂的人格。他能随着真理而进步,而不致被许多互相矛盾的欲望弄得支离破碎。

这样的信仰是带着科学性的,它的所谓上帝,并没有离开客观事实的显示。由于我们对客观事实进一步的了解,我们对于上帝和他的旨意,也可以有进一步的了解。我们不否认宗教是在客观的事实上加了一点煊染,如同诗人在客观的事实上加了煊染一样。这样的煊染自然有离开客观事实的危险,这在宗教思想史上可以找到许多例证,但只要我们保持着实证的精神,随时用理智去控制情感,这危险是可以避免的。(www.xing528.com)

除了上帝的问题以外,还有一个连带的问题,就是祈祷的问题,这恐怕也是受过现代思想洗礼者的一块绊脚石。其实祈祷并不是一件很神秘的事。如果我们对上帝的认识,必须靠着客观的真理,祈祷只是使真理更能向我们显示,使我们更能接受真理之心理上的准备。在祈祷的时候,我们似乎是面对着真理之海,让它把我们主观的思想、欲望、祈求,淘洗干净,使它们更能适合于客观的需要。在祈祷的时候,我们又似乎是面对着真理之磐石,让它把我们的忧虑抛开,把我们的恐惧消灭,把我们混乱着的心绪整理,在一个稳定了、澄清了的精神状态之下,让它回复我们的勇敢、光明、愉快。如果我们以前是无所适从的,而现在是无往而不适的;如果我们以前是怯懦的,而现在是无畏的,这便是祈祷的“应验”。所谓祈祷的应验,不一定是说我们所祈求的都能得到。如果所求的不是马上能得到的,祈祷会叫我们忍耐;如果所求的是不应当求的,祈祷会叫我们把这愿望放弃;如果所求的是要我们去努力的,祈祷会指示我们努力的方法。

这样的解释祈祷,并不能代替祈祷的经验。祈祷是一种多方面的灵性上的纪律,不是能够用几句话来完全解释清楚的。我们要学习游泳,并不到课堂里听讲,而是要到海滨或游泳池里去实地练习。同样的,我们若要真正了解祈祷,也必须实行祈祷的生活,在经验中了解祈祷的意义。

最后,我们还可以说几句关于我们所信仰的耶稣基督的话。我们是不是要称他作“救主”?我们应不应当拿他的教训作为金科玉律?他是否也和我们一样的受着时代和环境的限制?我们对这问题的答复是:耶稣,同我们一样,是时代的产物,然而耶稣却是超时代的。为什么耶稣是时代的产物呢?他不但有一般人的软弱和试诱,他也受时代意识的影响,相信魔鬼,相信奇事,相信末日,相信天使;他是同我们一般人一样,因而也有人的限制。假如他不是人,无论他有什么成就,无论他的人格多么伟大,我们只有望洋兴叹,因为他所做的,我们永远不能做。然而为什么耶稣又是超时代的呢?他虽然不能完全超脱时代的影响,他的见解,他的生活,却是空前绝后的。“你们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说……只是我告诉你们……”这是何等的大胆,何等的胸襟!但他说话的权威,我们却没有方法去否认。像当时亲近他的群众一样,我们不能不“希奇他的教训,因为他教训他们,正像有权柄的人,不像他们的文士”。

耶稣之所以超绝古今,理由究竟在哪里?似乎两千年来的基督徒对这问题都会有同样的回答:我们看见耶稣就仿佛看见上帝。他们所以称耶稣作“救主”,不是因为他的智慧,也不只是因为他的人格;这些都是可贵的,然而却不是耶稣所独有的。他们所以信仰耶稣,承认他是“道路、真理、生命”,是因为他们觉得耶稣整个的生活是宇宙间最高的真理的表现,这就是宗教术语的所谓“道成肉身”。当他告诉我们:“上帝爱世人……”的时候,我们不但想到上帝对我们的爱,也觉悟到上帝贯彻于宇宙万物之爱。原子的构成是由于电子间相互的作用,器皿的构成,是由于部分间相互的作用,友谊的构成是由于朋友间相互的作用,推此而至于夫妇、家庭、社会、国家,都无不循同一的原理。原子可以毁灭,器皿可以破坏,禽兽可以相食,人类可以相争相杀,地震风火雷电等无妄之灾,可以把人伤害,但是我们不能安于这些现象,要永远努力,使这些现象不致妨碍人类的生存,这正表示着贯彻于宇宙的爱是正常的,而一切违反爱的东西,只是在整个宇宙规律里所不可避免的现象,是人类追求其美善中所不可缺少的磨练,是生活的大学里所必有的课程。耶稣的死于十字架和他在历史上永不止息的威力,正是这一个原则最有力的证据。我们之所以称耶稣为“救主”,甚至称他为“神”,也就是因为他在十字架上表现了爱的本质。

耶稣没有给我们一些生活上琐碎的规矩,也没有给我们一个改造社会的具体方案;他所给我们的是生命的活力,是人生的透视,这些东西是一个革命的伟大力量,是大时代的战士所不可或缺的武器。让我们踏着他的足迹前进!

【注释】

(1)青年协会书局,1938年12月初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