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名医经验
1.刘奉五诊治经验
(1)对月经病病理的看法:引起月经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内因、外因两方面。内因如情志不遂、忧思郁怒、房劳、多产、饮食劳倦等;外因如寒、热、风、湿等六淫之邪内侵。正如《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中所说:“天地温和经水安,寒凝热沸风荡然”。当上述因素不论是影响了月经生理过程中的哪一个环节,都可以引起月经失调。临床体会,月经周期的变异与脏腑功能紊乱有关,经量的多少与气血的虚实有关,经质的病变与寒热盛衰相关。另外,经色淡多为血虚,经色黑多为血热。
虽然月经失调表现虚、实、寒、热交错,比较复杂。总的说来(若以周期病变为主),大体可分为漏经类月经失调和闭经类月经失调。而月经先后不定期,又可因不同的因素而向两极转化。从寒热的影响来看,基本倾向是偏寒或偏热。偏于热者,多表现为漏经类月经失调;偏于寒者,多表现为闭经类月经失调。但是,其中也有变异。例如,偏于虚寒者也可引起月经淋漓不止,偏于血热血枯者也可引起闭经。另外,脏腑功能失调之中,也有重点在肝、在脾、在肾之不同,以及气虚、血虚、气滞血淤、血淤气阻之别。所以,在观察其基本规律的同时,又当根据具体情况辨证分析。因为对于月经失调的辨证,不仅要观察月经周期的变异,对于经量、经质、经色的变化,都不应当有所忽视。
(2)对于月经失调的治疗:首先应当看到,月经周期、经色、经量、带经时间等,仅仅是现象,而脏腑功能失调、冲任二脉、气血津液、天癸生化异常则是其本质。根据“治病必求其本”的原则,分析其病因,掌握住病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分别按照寒者温之,热者清之,实者、郁者泄(疏)之,虚者补之,下者上(升)之,上者下(降)之,崩者、漏者收之,闭者、淤者开之等法则进行治疗。也就是通过温、清、补、泄(疏)、升、降、收、开等法则,使机体阴阳趋于相对平衡,气血调和月经才能恢复正常。所以调治月经似是治血而非治血,而是治疗天癸和调整脏腑功能。
月经先期者刘老认为主要由于平素嗜食辛辣油煎食物或郁怒伤肝引动肝火,以致血分蕴热。因为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二脉与月经密切相关,热传冲任,则血热妄行,月经先期而至。另外,脾虚不能摄血,冲任不固,月经也可先期而至。血热所引起的月经先期又分实热与虚热两种情况,经量多为实热,经量少为虚热。如《傅青主女科》中说:“先期而来多者,火热而水有余也;先期而来少者,火热而水不足也”。脾虚者又多兼肾虚,肾虚闭藏失职,开而不阖,也能引起月经先期而至。所以,在治疗上多以清经化热或健脾补肾,固涩冲任为大法。从临床实际情况来看血热型者较为多见。对于实热者治以清热凉血,多用清经汤加生牡蛎、旱莲草;虚热者,滋阴清热,多用两地汤加旱莲草、黄芩、椿根皮。对于脾虚者,多用归脾汤加川断、熟地,或经验方安冲调经汤加减治疗。
月经周期尚正常而月经量少,多见血虚、血淤两类。对于血虚者,可用八珍汤以补之。血淤者又有兼寒兼热之别,兼寒者宜用少腹逐淤汤以温之疏之;兼热者宜用芩连四物汤加桃仁、红花、泽兰、益母草以清之疏之。
经间期出血,此类病人除月经中期阴道出血外,多伴有小腹冷痛或痛经,因而多使用温宫散寒的法则治疗,但是效果很不理想。再细分析病情,观察到这类病人多以月经中期阴道出血,少腹冷痛,白带量多为主症,而苔多见白腻或薄黄,脉象多见弦滑。虽然见有少腹冷痛的症状,但是应当明确地辨识其寒热属性与真假,而不能一见此症就辨为寒证。因为真正的寒证少腹冷痛,其面色多见白,脉弦细,苔薄白。而这类病人面色正常或见微红,脉象多见弦滑,苔白腻或薄黄。其所以自感少腹冷痛,主要是因为湿热阻滞经络,冲任二脉气血不通所致。每遇月经中期(即排卵期),即阴道出血,是因为平时湿热内伏冲任,月经中期以后,冲任脉道逐渐充盈,功能也逐渐旺盛。功能为阳,阳盛则热,引动内伏之湿热,湿热下注,则见白带量多,湿热入于血络,则伤血动血,妄溢于冲任脉道之外,故见阴道出血。所以,刘老从整体出发辨证分析,全面观察病情,认识到月经中期出血实属湿热下注,热伤血络而致,故用清热利湿行气活血的法则进行治疗。刘老用他的经验方清肝利湿汤加减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从总的来讲是符合通因通用的法则,使之湿热得清,气血得通,血脉疏达,冲任调和,则血止病除。
总之,月经失调虽然症状复杂,仍然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治疗方法有温、清、补、泄、疏、升、降、收、开等八法。如果能够掌握住月经失调的基本规律,辨证而又灵活地运用以上诸法,还是可以逐步摸索出治疗本病规律性,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病,调整内分泌提供有价值的素材。
2.何子淮诊治经验
女子在解剖上有胞宫,生理上有经、带、胎、产诸情。脏腑气血病变累及奇经,则产生妇科之疾。只有冲任之气流畅,精血充盈,八脉调和,方得经调体健,嗣育有机,故对妇科疾患的辨证用药上当究奇经。其中主要的有冲任督带四脉,而冲任尤为重要。何老在从事妇科诊疗中总结了调治奇经八法。他认为导致奇经病变有两个方面原因:其一是脏腑失调,气血紊乱,津液代谢失常,延及奇经;其二是各种致病因素直接损伤奇经,如多次堕胎及产多乳众,损伤奇经。经期产后,调摄失宜,血室所开之时,最易为外邪所侵。个别素体虚赢或有其他妇科杂病之人,倘若人工流产胞络受损,则冲任督脉受影响。总之,何老将奇经病变分为虚实两端。虚者,脉络失养,治当补养;实者,脉络不通,治宜宣通。要通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以盛为基础,欲以通之,必先充之,亏则无以流通;②以经脉通畅为前提,譬如水涸无以成流,而渠塞亦难以畅通。因此治疗以通补为总则,八脉之中,通补结合,以补为本,以通为用。具体方法如下。
(1)益精填液填补奇经:用于精亏血少,奇经匮乏之证。常见妇科表现:初潮偏迟,月经稀少,闭经,痛经,不孕,胎漏,或经行早期、量少色红、崩漏;伴见形体消瘦,面色憔悴,头晕耳鸣,腰酸腿软,足跟痛,或咽干便燥,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沉细或细数。多因先天肾气不足,下元亏损,或多产房劳,伤及肝肾,或久病及肾,以致精亏血少。方以归芍地黄丸、左归饮出入。并遵“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阴得阳助则生化无穷”,在大剂补阴之中加入几味助阳药,如仙灵脾、石楠叶、菟丝子等。若病变日久,八脉俱损者加紫河车、鹿角胶、龟板、乌贼骨等血肉之品。月经稀少,闭经者加养血活血之品,如鸡血藤、丹参之类。
(2)暖宫散寒温通奇经:用于寒湿搏于奇经,郁滞少腹之证。常见妇科表现:月经后期、量少,痛经,不孕;伴见形寒畏冷,恶心呕吐,大便溏烂,或小腹吊痛,由寒湿客于胞络冲任。寒湿之邪搏于冲任,血海为之凝滞,此非辛散不能宣通脉络之淤阻,非温不解寒凝。故用辛温芳香之品以散寒温经暖宫,方用温经汤加减。
(3)化湿导滞疏畅奇经:用于津液输布失常,累及奇经。常见妇科表现:月经稀少,闭经,不孕,带下;伴见形体肥胖,胸胁满闷,呕恶痰多,神疲倦懒,便溏,苔腻脉滑。多由过食肥甘,脾运失常或脾阳不振,运化无力,精不化血,变生痰浊,流注奇经,留于任脉,隔阻胞宫则为不孕,壅于任脉则带下绵绵。此乃本虚标实,故治疗以化痰利湿行气,畅行奇经,并兼以健运脾胃,杜绝痰湿之流。方以五皮饮、二陈汤加减以化痰浊,利水湿,通胞络。在经将行之际加温煦胞宫之艾叶、石楠叶、紫石英、狗脊;带下者加椿根皮、扁豆花、白鸡冠花等。
3.姚五达临床经验
姚老非常重视气血、冲任、肝肾、脾胃等功能在妇女生理上的作用和病理上的影响。如气血失调、冲任不和、肝肾不足、脾胃失调均可引起月经病。临床治疗月经病多用四物汤、八宝坤顺丸加减,基本方为:当归、白芍、佩兰、泽兰、续断、杜仲炭、橘核、乌药、茯苓、益母草各9g,羌活2g。
(1)注意调补肝肾:妇女以血为本,肝藏血,具有储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作用,其储藏之余下注血海而为月经。肝主疏泄,肝气条达则血脉流畅,经候如常,且肝脉循少腹络阴器。肾主藏精,精能生血,血能化精,精血同源而互相资生,成为月经的物质基础。肾气盛实,天癸成熟,任通冲盛,月事以时下。临床常选用桑寄生、续断、杜仲炭、菟丝子诸药入肝肾二经,以调补肝肾,和谐冲任。
(2)重视调理气血:妇女以血为本,气血是不可分割的,血赖以气行,气血充沛,互相协调,经脉通畅,冲任充盛则月事以时下,如气血失调,气虚统血失职则经多、月经先期。气血虚衰则出现经少、闭经、月经先期或愆期等。气滞血淤则出现痛经、月经延长或先后不定期等。临床应重视气血的密切关系,治疗中选用橘核、乌药、延胡索、制香附、佩兰疏肝理气;黄芪、党参扶正益气;当归、白芍、阿胶珠、龙眼肉补血调经;泽兰、益母草活血化淤;大小蓟、茅根炭、生地黄炭凉血止血,使气血充足,血流通畅,补血而不滞、理气而不燥。其中佩兰与泽兰是常用之药对,佩兰芳香化浊而调理气机,泽兰可行气和血,佩兰、泽兰同用既和血又调气。
(3)不忘健脾和胃:《女科经纶》曰“妇人经水与乳,俱由脾胃所生”。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冲脉与胃经之气冲穴相交会,受后天水谷精微的供养,胃中水谷盛,则冲脉之血亦盛,血海满盈,月事以时,如脾胃虚弱,生化不足,经血亏少,脾虚失摄则崩漏不止,胃气上逆则经期恶心呕吐,故方中常选用茯苓、砂仁、伏龙肝健脾和胃,调理中焦。
在调理肝肾、气血、脾胃的基础上,根据寒热虚实的不同有不同的配伍,血热月经先期,量多色红常加生地黄、牡丹皮;血寒月经后期,量少色黑,腹痛肢冷常加姜黄、桂枝;血虚经量少,色淡常加龙眼肉、桑葚;血淤痛经、经血色暗,夹有血块常加苏木、益母草;气滞经行不畅、先后不定,小腹胀痛加柴胡、郁金;气逆倒经加牛膝、旋覆花、代赭石、白茅根、大小蓟、仙鹤草等。
4.哈荔田诊治经验
(1)月经先期以血热者为多,傅青主则以经量的多少而分实热、虚热。如说:“先期而来多者,火热而水有余也;先期而来少者,火热而水不足也。”但热邪鸱张,势必耗血灼阴,况兼汛水频下,淋漓不已,虽云实热,当也有阴血不足之虞。如为肝热久郁,致血燥阴虚者,清热凉血中兼予养血补肾。但在经行期间,应用清热凉血药物,虑有冰伏致淤之弊,又需加理气活血之品,以为未雨绸缪之计。若月经先期因肝肾亏损,虚火妄动所致,治则重在补虚。如张景岳说:“先期而至,虽曰有火,若虚而夹火则所重在虚,当以养营安血为主。”
(2)月经过少哈老认为其发病原因,可因素体虚弱,肝肾不足;或后天斫伤,营阴暗耗;或脾虚不运,化血乏源,以致血海空虚,无余血可下;或因痰湿淤血阻于冲任,以致经行不畅,血量渐少而引起。因此,本病在临床上可概括为虚实两类,虚者宜补,实者宜通。但虚者,运血迟滞可以夹淤;实者淤血不去,新血不生,亦可兼虚。故虚者治当补不碍滞,实者治宜攻不伤血。张景岳说:“经水涩少,为虚为涩,虚者补之,涩者濡之。”此一“濡”字堪可玩味。按月经过少乃经闭之渐,临床见症纯虚纯实者不多,虚实夹杂者不少,要之不过有虚实之主次、多少不同而已。以虚为主者,补而调之;以实为主者,通而濡之。补虚者,或益肝肾,或调脾胃;泻实者,或破淤血,或燥痰湿,随证施治。
若为肝肾不足,兼气滞血淤,乃属虚中挟实者。在经期,应补益肝肾以顾本虚,兼通淤滞,因势利导。经后则补肝肾,调脾胃,专务其本,使肝肾得养,则冲任的功能自然恢复;脾运得健,则血液化生之源自能充沛,月经遂能正常无乖。若为木郁不达,久而化热,子盗母气,内灼肾阴,有渐成血枯之虞,乃属虚中挟实,上实下虚之证,治以滋水涵木,平肝凉营,意在急救肾阴而通诸经之血。傅青主说:“夫经出诸肾,而肝为肾之子,肝郁而肾亦郁矣,肾郁而气必不宣。”若为淤血内停,经脉受阻,血行不畅,证属纯实,淤滞未甚,正尚未伤,故而迳予活血化淤之法。由此可见治妇科病应重视肝、脾、肾三脏。
(3)经间期出血多见于经后10~16天之间,阴道有少量出血,或伴见轻微腹痛,常持续数日。此种病症在中医典籍中较少论述,《竹林女科》有“一月经再行”的记载,庶几近似之,其发病原因,《竹林女科》认为系由“性躁多气伤肝,而动冲任之脉”所致,或因“误食辛热药物以致再行”。据临床体会,本病多以血海不宁,冲任气盛为主要关键,发病具体原因,则或因阴虚火伏,或因肝经郁热,或因湿热蕴积困扰血海,加以月经中期时冲任二脉之气逐渐旺盛,激动脉络,以致血不循经而出所谓“阴络伤血内溢”。治疗大法,则阴虚火伏者以养阴清热为主,如知柏地黄丸之类;肝经郁热者以清热凉血为主,如丹栀逍遥散化裁;温热内蕴者以清肝利湿为主,如八正散化裁,或者依据证情之兼夹,合数法于一辙,临床有一定效果。如阴虚火伏,冲任不固,治疗则经间予滋阴泻热,凉血固经而治标,经期则清热固经,滋阴平肝而治本,遂使血止病除;若为肝热血虚,湿热内蕴,治用养血平肝,清热利湿标本兼顾之法,病遂得痊。
5.何增功诊治经验(www.xing528.com)
何老从临床上总结概括为寒、热、虚、实四型,作为月经病之纲,运用四个基本方剂,随症加减,疗效卓著,介绍如下。
(1)寒型症状:面色苍白,口淡,纳食不香,下腹冷痛,形寒畏冷,小便清长,大便溏稀,经迟色淡黯黑质稀,腹冷痛而喜热喜按,伴小腹阴部有冷感。舌淡苔薄白,脉象沉迟而缓。治疗原则:养血暖宫为主,兼健脾益气,理气活血。方药:温经汤加减,用当归、炒白芍、川芎、桂枝、吴茱萸、牡丹皮、丹参、艾叶、小茴香、黄芪、党参、制香附、延胡索等。血虚甚者,加枸杞子、鸡血藤;气虚甚者,可用红参;寒凝甚者,加制附子或炮姜;气滞者加柴胡、青皮;血淤甚者,加桃仁、红花。
(2)热型症状:患者面红,唇干口渴,尿黄,五心烦热,月经紫红,量多或少,经行先期或崩漏,舌质红、苔薄、脉象细数。治疗原则:滋阴清热凉血。方药:基本方为自拟清热凉血调经汤加减,用当归、白芍、生地黄、川芎、阿胶、鳖甲、银柴胡、黄芩、荆芥炭、甘草等;经行不畅,加制香附、延胡索;虚热者,加牡丹皮、地骨皮;气虚加黄芪、党参、焦炒白术、升麻;腰酸加杜仲炭、续断、菟丝子;纳呆加茯苓、山药;若阴虚火旺,灼热营血而月经错后者,比血热先期更深一层,原方可再增滋阴凉血,活血行滞药物。
治验:章某,女,29岁,已婚。月经先期,20天1次或每月2至,就诊时经行2天,经量少色紫,口苦咽干,头昏眼花,胸胁胀闷,纳呆,心烦易怒,身倦无力,且手足发麻等,舌质红苔黄,脉象沉弦。证属血虚肝郁气滞,郁火内盛。治宜清热凉血,解郁、调经。方用清热凉血调经汤加减:生地黄20g,当归、赤芍各10g,制香附、银柴胡各8g,栀子、黄芩各10g,泽兰、益母草各15g,枳壳5g。3剂。复诊时症状大减,按上方加减又进5剂,诸症消失而愈。按:此方中四物汤,养血和血;阿胶、鳖甲滋阴;银柴胡退虚热又理气解郁;黄芩、栀子清泄郁火;荆芥炭入血散淤止血;甘草和中。全方有滋阴清热、养血调经止血之功。
(3)虚型症状:面色苍白无华,头晕眼花,心慌气短,腰酸背痛,倦怠四肢无力,月经超前,色淡质稀,量多,崩漏等。治疗原则:以补气为主,兼益肝肾。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党参、山药、炒炒白术、阿胶、大枣、杜仲炭、续断、生龙骨、荆芥炭、五味子。血量特多者,加伏龙肝、棕榈炭;小腹坠痛,加升麻、柴胡;下腹冷痛者,加炮姜、艾叶炭;若月经量少、闭经等,则去生龙骨、五味子等收涩药。同时杜仲、荆芥不要炒成炭(似焦存性),重点加入补血益肾、活血调经类药物。
(4)实型症状:经行超前或经期腹痛,按之痛甚,经色紫有块,块出痛减,或闭经崩漏等。伴随血淤腹痛,按之不减,舌质紫黯或有淤点,脉象弦涩。治疗原则:活血化淤。再根据形成血淤的原因,是气滞寒凝,还是血热,在方中重点加减。方选丹参泽兰汤加减:泽兰、丹参、当归、赤芍、银柴胡、益母草、茜草、制香附、桂枝、党参等。气滞甚者,加延胡索、木香;血淤甚者加桃仁、红花;寒凝加吴茱萸、炮姜;血热加生地黄、牡丹皮;失眠加石菖蒲、炙远志;纳呆加枳壳、白豆蔻;气血虚去丹参、益母草、茜草,加山药、焦炒白术、枸杞子、阿胶等。
治验:葛某,女,34岁,已婚。患者停经3个月余,精神抑郁少语,小腹胀痛,上腹满闷,纳呆,周身困倦不适,舌苔薄白,脉象沉弦。证属肝气郁结,血淤经闭。治宜疏肝理气,活血通经。方用丹参泽兰汤加减:丹参、益母草各20g,泽兰、赤芍、银柴胡、制香附各10g,当归15g,白豆蔻、枳壳各5g,延胡索12g。4剂后,月经来潮,诸症消失。此时改用逍遥散加减,继进3剂而告愈。按:丹参、泽兰、益母草活血化淤;当归、赤芍养血活血、柔肝;银柴胡理气疏肝且养阴除虚热,无伤正气之虑;制香附行气以助活血;桂枝温经,党参健脾益气,均助活血。故全方通过益气、理气、养血、温经而达到活血化淤之目的。此方也是治疗血淤痛经基本方。
6.蒲辅周诊治经验
月经病类型颇多,就同一类型看,既有寒热虚实之别,亦有寒热虚实互见。如月经欲来,乳头疼痛多属于足厥阴肝经的气滞;若月经将来,乳房胀痛多属足阳明胃经的气郁。其治疗原则,一治在胃,一治在肝。若经行下腹疼痛明显拒按,而有大血块者,可选用化癥回生丹治之;若经行下腹胀,而疼痛不显著,血块较小者,可用琥珀散;若胀痛都不明显可选用八珍汤加制香附、益母草、鸡血藤;若仅是月经周期不准,可选用独圣丸即四制香附丸(制香附子:一用甜酒或黄酒制,二用童便制,三用盐水制,四用醋制,制就是用制料拌湿润,放一夜明日用微火炒干)调治。
月经不调,若属于中气虚兼有少量血块和小腹微痛者,可选用补中益气汤加红花、桃仁、川芎少量和神曲等,益气和血消淤;若属于肝脾失调而心悸失眠,体倦食少,并有少许血块,兼小腹微痛者,可选用归脾汤加桃仁、川芎少量和神曲等,调和肝脾活血消淤;若合并有心气不足,营血亏虚而呈惊悸健忘,烦热自汗,体倦肌瘦,兼小腹微痛并有少量血块等,可选用人参养荣汤加丹参、桃仁、制香附、神曲等,调和心肝兼理脾胃,和血消淤,但桃仁量不宜过大。若属于肝胆火盛以致经血紊乱,头晕心烦,口苦耳鸣,喜思凉饮,便干溺黄,兼有两胁和小腹掣痛,并有小血块等,可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制香附、桃仁、神曲,或当归龙荟丸亦可选用。偏于肝气郁结的,致经行小腹掣痛,并有小血块,五心烦热,口苦胁满,食纳不佳者可选用丹栀逍遥散加制香附、桃仁、神曲等,疏肝解郁活血。
凡一切病,有一般的,就有特殊的,什么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必须掌握矛盾的普遍性及特殊性加以辨证施治。
7.胥受天诊治经验
(1)疏肝解郁法:肝为藏血之脏,主疏泄,司血海,与冲脉相通,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脏腑之协调,气机之升降,七情之变化,精血之藏泄,冲任之通盛都与肝有密切关系。“女子以肝为先天”,肝气易于拂郁,经病常由情志不遂,气机郁遏而成,郁则气血运行失畅,临床表现可见月经愆期,经行不畅,经下涩少,经前乳房及小腹胀痛,烦躁易怒,郁闷不欢,舌红,苔薄白,脉弦细等肝郁之症。治拟疏肝解郁,调理冲任。自拟疏肝调冲汤,药用:柴胡、当归、白芍、制香附、郁金、枳壳、茯苓、益母草、路路通、王不留行、甘草。气滞明显加青皮、八月扎;血淤加桃仁、红花。上药配伍,则气行血畅,冲任调达。
(2)益气养血法:气血是保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和动力,是人体生命之本,只有得到气血的荣养,脏腑器官才具有正常的功能。若素体虚弱,后天病损,营养匮乏,脾不健运,气血不足,冲任亏虚,血海无血可下,症见经行量少,色淡红,质稀,或月经先期,或量多,或经闭,头晕目眩,体倦,心悸,面色萎黄,纳食不香,失眠多梦,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或数等气血两虚之症。治宜益气养血调经。予自拟益气安冲汤,药用:党参、炒白术、茯苓、黄芪、当归、熟地黄、白芍、女贞子、枸杞子、甘草、墨旱莲。纳呆加橘皮、砂仁;心悸失眠加炒枣仁。上药配伍,气壮血生,冲任得溢。
(3)补益肾气法:中医学认为“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如果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耗损太过,则致肾气亏虚,冲任失荣。临床表现为月经先后无定期,或闭经,经行量少,色淡,腰膝酸痛,倦怠乏力,面色白,四肢不温,舌质淡,苔少,脉细弱等肾虚之症。治宜补益肾气,调理冲任。予自拟补肾益冲汤,药用:当归、熟地黄、白芍、仙茅、淫羊藿、菟丝子、茯苓、炒白术、山药、杜仲、甘草等。肾阳虚加肉桂、制附子;肾阴虚加女贞子、黄精;气虚加黄芪、党参;气滞血淤加桃仁、红花、丹参。根据情况,其他血肉有情之品亦可随机加入。
(4)温宫散寒法:《诸病源候论》曰:“妇人月水不调,由劳伤气血,致体虚受风冷,风冷之气,客于胞内,伤冲脉、任脉,损太阳、少阳之经也。”寒邪客于胞中,阻碍胞脉、胞络,以致冲任壅阻,血气运行不畅,冲任不调。症见月经后期,经行量少,色紫暗,夹有血块,经行少腹冷痛,得暖则减,形寒怕冷,面色不荣,四肢不温,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紧等。治宜温宫散寒调经。予自拟暖宫汤,药用:当归、白芍、制香附、川芎、肉桂、吴茱萸、艾叶、青木香、延胡索、炮姜、甘草。上药配伍,以期寒去经通,经调病解。
(5)活血化淤法:《灵枢·邪客》曰:“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血液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周流全身,营养机体,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和功能活动。当人体受到内外致病因素的影响,使血脉淤阻,运行不畅,冲任失调。不调则旧血不出,新血不生也。症见月经后期或闭经,经行量少,色紫暗,夹有血块,经行不畅,小腹疼痛拒按,血块排出则痛减,肌肤甲错,舌质紫滞,边有淤斑,脉沉或细涩等血淤之症。治宜活血化淤,调理冲任。予自拟祛淤通经汤,药用:当归、赤芍、白芍、川芎、制香附、桃仁、红花、血竭、益母草、延胡索、泽兰、甘草。气滞加枳壳、木香;寒凝加桂枝、吴茱萸。
(6)燥湿化痰法:《临证指南医案》“久郁凝痰滞气”或“气阻水湿”。人体内本无痰湿,是由于内外多种致病因素所产生,其为有形之邪,重浊黏滞,却又能四处流动,到处盘结,继而影响脏腑安和,阴阳失调,而致气机不能升降,血脉不能畅通。痰湿之邪从各个方面通过多种渠道影响机体,使内分泌紊乱。症见:形体肥胖,月经愆期,月经稀少,经行不畅,或闭经,带下量多,质黏腻,懈怠安卧,精神不振,乏力多汗,胸闷腹胀,纳呆便溏,舌体肥大,苔白腻,脉弦滑等痰湿阻滞之症。治宜燥湿化痰调经。予自拟化痰调经汤,药用:茯苓、苍术、制香附、陈皮、法半夏、天南星、薏苡仁、川牛膝、泽兰、枳壳。大便溏,去枳壳,加炒白术、神曲;偏寒加桂枝、白芍;偏热加牡丹皮、栀子。
以上调经六法是治疗月经不调的常用方法,强调对月经不调患者的治疗应根据年龄的不同阶段而有所侧重;青春期患者重在补肾气、益冲任;育龄期重在疏肝、调冲任;更年期重在滋肾调肝、扶脾。另外,月经恢复正常后,仍需坚持调理数月,过早停药可能导致再次发病。
8.朱南孙诊治经验
冲任,即冲脉、任脉之意,属于奇经八脉中的二脉,与妇女经、带、胎、产有着密切的关系。冲为冲要之意。“冲为血海”,“为十二经脉之海”;任有担任、妊养之义。任为“阴脉之海”,“任主胞胎”。《素问·上古天真论》:“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临床上,朱老认为冲任以气血、阴精为物质基础,与肝、肾、脾胃相互关联,指出冲任通盛是月经正常来潮的保证。
在病理情况下,脏腑、气血和其他经络的病变都可影响冲任的功能;各种致病因素(三因)可直接损伤冲任而影响脏腑、气血和其他经络而产生疾病。妇科病中,冲任二脉可有虚实两端。冲任“不通”或“欠盛”均可导致月经失调。
(1)冲任实证:导致冲任不通、损伤的致病因素多为气滞、痰湿、湿热、淤血等,以冲任实证为主。实邪阻滞冲任,不通则痛,症见经行腹痛、经行乳房胀痛;邪实闭阻,冲任通利失司,可见月经后期、不定期、月经量少甚则闭经;淤血内停,血不归经,伤及冲任可见崩漏、期中出血、经期延长;邪郁化火,下迫冲任,冲任受损可见月经先期、月经量多、经期延长、期中出血、崩漏。在治疗上,实者当泻之、攻之,以祛除邪滞,调畅气血,常选制香附、川楝子、柴胡、广郁金、青皮、八月札等疏理冲任,生蒲黄、牡丹皮、赤芍药、丹参、川芎、三棱、莪术、泽兰、益母草、马鞭草等通利冲任为主。
(2)冲任虚证:先天禀赋不足以及气血、阴精的虚损是冲任欠盛的主要原因。冲任欠盛有冲任不固与冲任不足之分。肾虚血热,冲任不固可见月经先期、经期延长、期中出血、崩漏;脾肾气虚,冲任固摄乏力可见月经量多、经期延长、崩漏;阴(精)血亏虚,冲任不足可见月经后期、不定期、月经量少甚则血枯经闭;冲任不足,不荣则痛,可见经行腹痛。在治疗上,虚则补之,以补益肝、脾、肾,培养气血,常选生地榆、椿根皮、黄芪、党参、怀山药、山萸肉、桑螵蛸、海螵蛸、茜草、玉米须、莲须、芡实、杜仲等固摄冲任,熟地黄、制首乌、枸杞子、菟丝子、覆盆子、巴戟天、仙灵脾、鹿角片、炙龟板、紫河车粉等填补冲任为主。
“从、合、守、变”是朱老妇科诊疗经验的高度概括。她认为妇女经水盈亏满溢,周而复始是一个动与静相对平衡的过程。在月经病诊治中审证求因,注重冲任,观察其动静,贵在使其通盛。在具体的治疗上可根据冲任气血盛衰,往往动疾予以静药,静疾予以动药,动静不匀者通涩并用,更有动疾复予动药,静疾再予静药者。此外,在妇科病的临证中随着妇女月经周期、冲任气血盛衰变化的生理特点,可以将疏利冲任和补益冲任的药物分别施用于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