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陕西靖国军在三原
张义安起义 陕西高峻1917年10月10日在白水树起护法旗帜,反段(段祺瑞)讨陈(陈树藩)。26日,耿直在西安发难,刺陈未遂,退兵岐山。陈树藩任胡景翼为渭北剿匪总司令,令追击耿直、郭坚。同时又派心腹旅长曾继贤率严锡龙(外号野狸子)团等进驻三原,企图彻底消灭郭坚、耿直部,并监视胡景翼军行动,陈树藩、胡景翼之间矛盾始趋明朗。胡景翼部主力部队东进时,仅留张义安备补营驻守三原。张对东进本就有歧义,加之曾、严驻扎三原后,勒令张义安立即交出城防,开赴富平追剿耿直。张义安与邓宝珊、董振五和王诚斋(扶风人,同盟会员)等人秘密商议举义大事。
1918年1月24日,起义准备很快就绪,张义安预先安排了几名军官,以告别宴请曾部军官为名俘虏10多名军官。同时,派飞骑给胡景翼和驻耀州的曹世英致函求援。晚9时,张义安宣布起义。由张协万、董振五、邓宝珊占领东门、南门、北门。张义安亲率学生连攻击严锡龙团部及骑兵营,继对曾、严部队驻地逐一突袭,曾、严部队纷纷缴械,战斗历时一天两夜,俘敌数百,缴获枪炮千件,子弹9万余发。曾、严乘雪夜带其残余潜逃。
张义安三原起义的胜利,痛歼陈部劲旅,打击了北洋军阀在陕西的气焰,促进了陕西靖国军的重新组建,响应和支持了孙中山的护法运动,推动了陕西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是陕西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
于右任主持靖国军 陕西靖国军在4个多月的反陈战斗中,逐渐发展壮大。但因所属部队成分复杂,号令不一,指挥不力,往往各自为政。胡景翼、曹世英商议派王子元、张立卿赴上海邀请于右任回陕,主持统领靖国军。1918年7月,于右任奉孙中山之命回陕组建陕西靖国军总司令部。于右任为总司令,张钫为副总司令,总司令部设于三原。靖国军统一改编为六路,郭坚、樊钟秀、曹世英、胡景翼、高峻、卢占魁分任各路军司令。在于右任、张钫统一指挥下,靖国军的辖区扩展到东至黄河、西达陕甘交界处的关中各地。陈树藩被迫困守西安及东路几县,西安实际上成了一座孤城。
1921年5月,北洋政府令阎相文、冯玉祥督陕。8月13日,冯玉祥在西安诱杀原靖国军一路司令郭坚,胡景翼、曹世英、高峻等各路将领接受冯改编。1922年3月23日,于右任即率少数参佐抵达武功杨虎城部队驻地,并复设陕西靖国军总司令部,驻地凤翔,设行营于武功,委任杨虎城为第三路司令,李夺为第一路司令,继续坚持陕西靖国军的旗帜。(www.xing528.com)
靖国军辖区的建设 陕西靖国军所统辖地区,三原、泾阳、高陵、富平、白水、蒲城、澄县、同官(今铜川印台、王益两区)八个县的全部或一部,与陈树藩南北隔渭河对峙,战事进入相对缓和。
靖国军开始加强辖区内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建设,靖国军总司令部明令禁止北洋政府在辖区征收各种苛捐杂税,撤销盐禁,使人民自为营运。推行调解民食政策,严禁烟毒,制裁高租、高利剥削,恢复和发展交通,利商贾、活贸易,休养生息,恢复经济。
靖国军期间,总司令部特设教育处,各路军普遍设立军事教育和普通教育机构,大兴办学之风。首先,在三原筹办起靖国军区域内的渭北最高学府——渭北中学,后又创办渭北师范学校,于右任在三原西关办起民治小学,胡景翼在三原东关设立女子中学。同时,在三原还创办有模范小学、树人小学等7所小学。此时,靖国军将领在辖区各县兴办的中小新学校达17所。从而使辖区文化教育事业得到较大发展。靖国军实行的政治措施,使以三原为中心的渭北地区学生运动和群众运动蓬勃发展,新思想、新文化在辖区内得以广泛传播。靖国军总司令部还重视军政人才培养工作,除设立军官研习所、经武学校、军官教导团、简训队外,总司令部还先后选拔200多名军官送至四川、广东深造。
1920年夏,陕西发生特大旱灾。于右任、胡景翼先后向国内各地慈善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募得赈款70余万元,在渭北20余县发放赈款11次,使大量灾民得以生存。1921年秋,靖国军总司令部支持三原各界成立渭北水利委员会,利用救灾赈款余额,开发引泾水利工程,公推李仲三为会长,李仪祉为总工程师,负责工程勘测设计。约经两年,测量及设计大体完成,为以后杨虎城主陕后完成引泾灌溉工程奠定了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