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志》后记
我在《宁夏战史》后记中曾经写到,邢道山师长曾讲:“我们二十师要熟悉贺兰山,扎根贺兰山,要立足于贺兰山地区作战。”同时指着我说:“小孙!当参谋不但要精通参谋业务,而且要熟悉贺兰山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沟,要成为‘贺兰山通’。”以后政委徐志亮多次在会上讲:“全师官兵要热爱贺兰山、建设贺兰山、保卫贺兰山,要与贺兰山共存亡。”由于部队驻守在贺兰山地区,使我对贺兰山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要熟悉贺兰山,就要熟悉贺兰山的历史和现状,因苦于无历史资料,真是伤透了脑筋。当时想,要是有一部宁夏军事史该多好,使我萌发编写一部宁夏军事历史的念头,暗暗地下定决心,要写宁夏的山河,宁夏的沙漠,写宁夏的战争。这是我写《宁夏战史》的最初动机,也是编写《贺兰山志》的源头。“贺兰之山五百里,极目长空高插天。”看到古人称赞贺兰山的雄壮巍峨,引起我的好奇,开始查找、积累资料。继《宁夏战史》《宁夏军事纪略》《宁夏山川》《宁夏军旅诗选》等部分军志丛书出版后,心情格外激动,仿佛安慰了长眠逝去的首长、战友和所有为宁夏解放以及作出过贡献的历代官兵。由于身体欠佳,曾经一度产生想彻底休息的念头,但宁夏军区首长和战友们鼓励我要继续发扬连续战斗的作风,趁脑子还好使的时候把资料尽量留给后人,免得留下遗憾。
实话实说,我既不是位居庙堂决策的将帅,也不是谈兵论剑的高手,只不过是志在编写我熟悉的宁夏山川、河流和沙漠。宁夏军区首长和战友们的鼓励是沉重的寄托,也是殷切的希望,于是我在不为世人所关注的寂寞空间里,彰往察来、探骊求珠,继续编写与宁夏有关的军事史志,旨在为后人做一些微薄的贡献。人生就好像眼前流淌的黄河,从荒古走向现代,从高山汇入大海。蓦然回首,自己已由满头青丝的热血青年,变成两鬓染霜的花甲老人,真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啊。回想20世纪60年代的宁夏军区和部队广大官兵,在建设贺兰山、守卫贺兰山的战场建设中形成的“贺兰山精神”,不由得联想起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留下的“踏破贺兰山缺”的誓言。1991年1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宁夏军区联合召开首届“贺兰山好卫士”表彰大会,我被首批授予“贺兰山好卫士”。宁夏军区、驻宁部队历届官兵始终保持坚定信念,用青春与生命书写人生答卷,把“贺兰山精神”载入人民军队史册。2005年6月23日,我随同陈二曦司令员、陆振尧副政委和高雷参谋长参加了—次难忘的“旅行”,这是由司令部机关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参加的“七一”主题党日活动。汽车沿着贺兰山环山公路和山间谷地颠簸穿行,扑面迎来的是一座座陡峭的山峰和昔日火热的军营、演兵场以及预设的战场旧址,听到的是首长对当年官言兵“以阵地为家”和“艰苦创业”精神的赞叹。那熟悉的反坦克“网状阵地”、苦中作乐的“地窝子”和肃穆的烈士纪念碑,把我的思绪拉回到了30多年前,仿佛又看到战友们参加国防施工、抢险救灾、野营拉练、战役演习的身影。那多少次作战阵地的勘察,多少次坑道塌方的风险,多少次出生入死的考验,无不令我心灵上再次震撼。
20世纪50年代初期,部队在贺兰山北部进行艰苦的追剿匪首郭栓子,宁夏(省)军区原副参谋长、中共阿拉善旗工委书记曹动之等,就壮烈牺牲在这块热土上。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84705部队、84606部队和84602部队先后进驻贺兰山地区。广大官兵面对艰巨任务和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工作条件,牢记人民军队宗旨,把“艰苦创业,自觉奉献”的精神渗透于建山、守山的全过程。一些“老贺兰山战士”,叫响了“钉钉子、卡口子,把阵地变成‘肉磨子’,将敌人消灭在我阵地前沿”和“活着干在贺兰山,死了埋在贺兰山”的口号,先后有40多名战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用青春和热血竖起坚定的理想信念丰碑。官兵们以阵地为家,风沙为伍,以艰苦为伴,自觉无私贡献。进山后无营房,就在荒山露天宿营,“三块石头支起锅,三根木棍搭起窝,几十里路找水喝”。为快速完成战备施工,硬是靠一副副肩膀、一双双茧手、一根根钢钎,打出数以千计的优质坑道。官兵们知道,军人的职业是与艰苦奋斗结伴的职业,艰苦奋斗是军人的必备素质和战斗力的源泉之一。为改善居住条件,官兵白手起家,没有石灰自己烧,没有砖瓦自己造,硬是在山沟里、沙滩上建起简易营房和文体活动场所,逐步培育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地域特点的“贺兰山精神”,创造出多项优异成绩,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全国全军颇有影响的先进模范人物。他们留下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至今还在我脑海中萦绕。党支部组织的“七一”主题党日活动,令我由衷地感到欣慰,此行既是对长眠在贺兰山革命先烈的告慰,又是对“贺兰山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宁夏军区培育的“贺兰山精神”,即“艰苦奋斗、自觉奉献”的精神,是战争年代光荣传统和“延安精神”的继承发扬,被广大官兵称为“军魂”“战士之魂”。1991年6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接见驻宁夏团以上部队干部,并题词“继承延安优良传统,当好贺兰山卫士”。2000年6月16日上午,江泽民主席再次为宁夏军区挥笔题词“弘扬贺兰山精神,履行省军区职能,加强部队全面建设”,极大地鼓了全体指战员。宁夏军区机关努力实践和弘扬“贺兰山精神”,用生命和汗水筑起新的钢铁长城,积极组织部队和民兵参加“西部大开发”,“贺兰山精神”已经成为官兵不可缺少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荣获宁夏军区第一批“贺兰山好卫士”荣誉称号的我已经退休多年,但人退休思想不能“退休”,要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永葆“贺兰山好卫士”政治本色,这是我决心写好《贺兰山志》的本意。(www.xing528.com)
为写好《贺兰山志》一书,除原来手头积累的资料和绘制的要图外,先后五次踏勘山峰谷地,参考了大量历代地方志书、史料,还吸收了当代研究宁夏历史地理的学术成果和部分资料,因限于篇幅的关系在附录中未全部注明,在出版之时一并表示感谢。《贺兰山志》与《宁夏山川》如出一辙,让它成为一部具有军事色彩的新型山志吧!2005年8月,著名方志学家仓修良教授到宁夏军区访问4天,我与其进一步交流心得、切磋学术,仓老谈到《黄山志》很有见地。他讲:“每一部部山志都应有各自的特点。”《贺兰山志》初稿写成后,又送仓老审查,仓老提出许多宝贵意见,特别提出要把《李广传》和范仲淹的《渔家傲》一词收入其中,我认真按照他的意见进行修改。我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贺兰山志》应当突出其军事特点,如果有益后人就算达到了目的。
(原文摘自《〈贺兰山志〉后记》,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年。本文略有修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