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银川市西夏区志》序:揭示历史与现状

《银川市西夏区志》序:揭示历史与现状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银川市西夏区志》序西夏区东依包兰铁路通南北,西屏贺兰山峰障大漠,西夏王陵被外国友人称奇,镇北堡引来满天影视明星。《银川市西夏区志》巨著的出版,圆了众多修志人员多年的心愿。通观《银川市西夏区志》,全志详今略古、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对1961年成立银川市新城区成立后的历史和西夏区现状的记述,增添了鲜明的时代和地域特色。(原文摘自《〈银川市西夏区志〉序》,宁夏人民出版社,2009年。

《银川市西夏区志》序:揭示历史与现状

银川市西夏区志》序

西夏区东依包兰铁路通南北,西屏贺兰山峰障大漠西夏王陵被外国友人称奇,镇北堡引来满天影视明星。自古“贺兰山下战如云”,当今银川新兴工业区,实为历代和后人瞩目。“西北天谁补?此山作柱擎。蟠根横远塞,设险压长城。俯瞰黄河小,高悬白雪清。曾从绝顶望,灏气接蓬瀛。”清代诗人胡秉正《咏贺兰山》一诗,道出贺兰山的雄伟气势,描绘了西夏区的秀丽风姿。隋唐以来,贺兰山名声大振,宁夏八景诗之一的《贺兰晴雪》,被历代吟诵。境内山川秀美,西部山峰耸立,东麓田园如染,市内高楼密集,街道宽阔笔直,人民乐业安居,好一幅“塞上江南”画卷。每当天高云淡之际,翘首仰望贺兰山峰,备感雄伟壮丽,令无数热血男儿为其折腰。抗金英雄岳飞在《满江红》中抒发了“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凌云壮志,尤为西夏区军民引以为傲。

40年来,我目睹了她的沧桑巨变和令人瞩目的成就,旧貌新颜使我百感交集。《银川市西夏区志》巨著的出版,圆了众多修志人员多年的心愿。全志洋洋洒洒100余万字,设“地理环境”“交通邮电”“经济发展”“工业生产”“农林牧渔”“文教科技”“金融保险”“城乡建设”“社会风俗”等20余篇,概括了银川市西夏区的历史与现状,是原银川市新城区、今银川市西夏区历史上的第一部“百科全书”,弥补了宁夏和银川市史志的不足。通读全志不难看出,该志编纂委员会和现任主编刘西存、办公室主任王克林等人员重视史德、遵守志规,具有深厚的理论和文字功底,也可以看出全体编写人员精研爬梳、考察经史、埋头书案、琢磨切磋、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和严谨作风令人敬佩。志书经全体编写人员将近三载呕心沥血笔耕,伴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强劲东风,即将与广大读者见面,这是中共银川市西夏区委、政府精神文明建设上的一件大喜事。既是广大人民群众政治文化生活的一个企盼,也是宁夏地方史志战线上的一大硕果。我作为在此工作、战斗并深深眷恋西夏区的一名老人,有幸参与审查,既为职责所系,也为感情所牵,内心充满着喜悦,发自心底为其作序。

雄风震贺兰,改革史无前!《银川市西夏区志》紧紧围绕自然、社会、人文和经济开发记述各种活动,尤其在清乾隆六年(1741年)新满城竣工后,对新满城及驻军的记述更为详细、真实。对在解放战争时期,西北野战军十九兵团解放银川、接管新城西花园机场,银川地区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新生的经过,对后人教育尤为深刻。特别是西夏区历届党委、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团结和带领各族人民,克服各种困难,艰苦奋斗、务实苦干、开拓前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大踏步地向小康社会迈进。通观《银川市西夏区志》,全志详今略古、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对1961年成立银川市新城区成立后的历史和西夏区现状的记述,增添了鲜明的时代和地域特色。当前,人类已进入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快速过渡的历史变革时期,信息化浪潮在强烈地改变机械化工业时代的同时,正在以独特的方式改变着世界格局,影响着社会各个领域、各条战线。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站在历史变革的前沿,以敏锐眼光和求实态度,确立信息时代的新理论新观念,借鉴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按照自治区经济核心区发展战略和银川建设的整体规划,进一步实行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实现“工业基地、教育重地、旅游胜地、物流中心和生态屏障”的建设目标,为全面开创民族团结、文明和谐、社会安定的现代化西夏区而奋斗!(www.xing528.com)

志稿杀青后,心情激动不已,欣然信笔,权以为序。

(原文摘自《〈银川市西夏区志〉序》,宁夏人民出版社,2009年。本文略有修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