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国际战争形势
近年来,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各国都把注意力重点转向发展经济和科技,致力于提高综合国力,军事对抗的程度降低。但是,由于世界处于两极体系向多极体系过渡的转型时期,各种矛盾都在经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致使军事形势出现喜忧参半的现象。
冷战结束以来,爆发世界大战的可能性日趋缩小,世界整体上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时期;但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时有发生,其烈度和频度甚至超过冷战时期。可以说,世界战争形势出现了“大稳定、小动荡”的奇特现象。
“大稳定”局面的出现,是因为制约世界大战的因素有了根本性的改变。这主要表现为:第一,国际力量结构已发生根本变化,世界级军事对抗不复存在。第二,世界和平反战力量继续发展壮大,这有利于抑制战争因素的恶性膨胀。第三,“综合安全”和“合作安全”等新型安全观念的深入人心,使各国把发展的重点转向经济和科技,致力于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本国的国际竞争力,以争取有利的国际地位。第四,全球化进程的深入,使各国相互依存的程度越来越深,各战略力量之间形成了相互借重、多方制约的约束机制,使某一方的战争意愿受到多方约束,发动战争的难度增大了。同时,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多样性的国际和地区安全机制,使地区性冲突和局部战争得到有效控制,不易演变为世界大战。
虽然世界大战的可能性进一步缩小,世界军事形势整体上呈现出“大稳定”的局面,但现代战争的根源并未消除。据统计,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冷战结束,全球共发生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约190起,年均约4起。而1990年至1999年6月,全球共爆发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330起,年均达38起。[9]冷战时期,地区冲突主要集中在中东、东南亚、南亚、东北亚和非洲等地,而冷战后除原有的冲突热点地区外,过去相对稳定的一些地区,如原苏联地区、巴尔干地区等,也成为冲突热点。显然,冷战后世界局部地区并不太平,规模不等的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此起彼伏,难以平息,呈现出“小动荡”的特征。
出现“小动荡”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冷战结束后,过去长期被两极对抗掩盖着的民族矛盾、领土纠纷、宗教对立、资源争夺等相继爆发。二是霸权主义行径有所抬头。少数国家或个别国家集团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行径,凭借武装优势,动辄以武力相威胁,造成了世界局部地区紧张的军事形势。三是一些国家和地区受西方民族浪潮的影响,在国家政治改革中试行多党制而引发内乱,最终引起战争。
值得注意的是,“小动荡”的影响未必小,即大战与小战影响的界限趋于模糊。从一国情况看,在以火力打击和兵力机动为标志的机械化战争中,局部战争的作用范围有其明显的地域性。而在信息化战争中,尽管火力打击和兵力机动的范围仍然有限,但信息攻防作战的范围却很可能是全面性的。并且,未来信息化战争还将越来越多地直接对敌国政治、经济、军事等核心目标及要害目标实施有重点的精确打击,达成小战大胜的目的。
从世界范围看,发生在一些重要地区的局部战争的影响并非是局部性的。如前不久爆发的伊拉克战争,就牵动了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政治斗争的敏感神经;一些突发性的事态和特殊的战争,如“9·11”事件和阿富汗战争,无疑是震撼全球并且对国际关系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事变。在大国、强国之间尽可能避免大规模战争的前提下,军事力量仍然要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牵制或制约性作用,其作用方式之一就是打可以产生重大国际影响的局部战争。以伊拉克战争为例,这场战争不仅使美国推翻了萨达姆政权,而且还改写了整个中东地区的政治和战略格局。
本章对战争这一国际关系形式作了概要的介绍和分析,接下来让我们把目光转向素有“战争之外的战争”、“没有硝烟的战争”之称而又伴随战争历史始终的战争传播。
【注释】
(www.xing528.com)
[1]军事科学院计划组织部编译:《论战争与军事科学———国外22种百科全书军事条目选编》,军事科学出版社, 1990年8月版。
[2]胡瑾等:《国际政治概论》,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第118页。
[3][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三联书店, 1987年版,第245页。
[4]《列宁全集》,第22卷,第195页。
[5]《列宁全集》,第23卷,第24页。
[6]《列宁全集》,第21卷,第296页。
[7]沈伟光:《传媒与战争》,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第18页。
[8]褚良才主编:《军事学概论》,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第152页。
[9]褚良才主编:《军事学概论》,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第16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