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换一个角度
有位女士在圣诞节期间,带着她5岁的儿子在一家大百货公司购物。她想,她的儿子看到这家百货公司的装饰、橱窗展示品以及圣诞玩具之后,一定会十分高兴。但是她拖着儿子的手,走得很快,使得他那双小腿几乎跟不上,于是,他开始大哭大闹,紧紧抓住她的外衣。“老天爷,你到底怎么了?”她很不耐烦地斥责,“我带你来,是要让你分享一下圣诞节的气氛。圣诞老人不会把玩具送给那些又哭又闹的孩子。”
儿子还是吵闹不休,她则忙着抢购圣诞节前最后一分钟廉价大抛售的商品。“如果你不马上停止吵闹,我以后永远不会再带你出来买东西了。”她警告说,“哦!对了,可能是因为你的鞋带松了,所以被鞋带绊住了。”她说完,就在台阶上蹲下来,替她的儿子绑鞋带。
就在她蹲下时,她不经意间抬头看了一看,这也是她第一次透过她的5岁大的儿子的眼睛来看一家大百货公司。从那个角度望上去,看不到美丽的商品、珠宝饰物、礼物、装饰美丽的柜台或是玩具,所能看到的全都是迷宫似的走道,根本看不到上面的东西,到处都是来往如梭的长腿和背影。这些像大山似的陌生人,一双脚有如溜冰板,他们推来挤去,又抢又夺,又奔又跑。这种情形不仅不好玩,简直可怕极了!她立即决定把她的小孩子带回家,并对自己发誓说,她绝对不会再把她认为的好印象强行加在儿子身上。
在他们走出百货公司途中,这位做母亲的注意到,有位圣诞老人坐在一个装饰得有如北极的亭子里。她想,如果能让她的小男孩亲自与圣诞老人见面,将会使他忘掉方才在百货公司里那可怕的一幕,而让他记得这次的圣诞采购是一次愉快——而非不愉快——的经历。
“去和其他的小孩子一起排队,等一会儿坐到圣诞老人的膝上,”她这样哄着他,“告诉他,你希望得到什么圣诞礼物,你在讲话时要面带笑容,如此,我才能替你拍照,装入我们家的照片簿中。”
虽然已经有一个圣诞老人站在百货公司大门口外面摇着铃,另外还有一个圣诞老人在购物中心内,但这位做母亲的还是把她的小儿子推向前,要他和这个“真正的”圣诞老人做一番愉快的交谈。
这位怪模怪样的男子戴着假胡须和眼镜,身穿红色外衣,外衣下面还塞了一个枕头,他把这个小男孩抱在膝上,哈哈大笑几声(他似乎认为,圣诞老人一定要这样做),然后用手指轻触小男孩的肋骨,向他搔痒。
“你想要什么圣诞礼物呢?孩子。”
“我想要下来。”这位小男孩轻声回答说。(www.xing528.com)
对这位小男孩来说,这个圣诞老人只是个陌生人。他在前面已经看到了两个圣诞老人,但他的母亲却要他坐到这个“真正的”圣诞老人的膝盖上。对一个5岁大的小男孩来说,在一间挤满了焦虑的成年人的百货公司里,进行最后一分钟的抢购,绝对不是一件好玩的事。这位做母亲的,由于她曾经蹲下来替儿子绑鞋带,并且目睹了他在面对一个陌生的圣诞老人时所表现的不安,使她得到了很难得的同情经验——我们之中只有很少数的人能够与我们最关心的对象分享这种经验。
丹尼斯在每一次研讨会上都会讲这个故事,这给参加讨论会的所有人士一个重大的启示,他们全都陷入了沉思,思考他们和其他人的沟通方式。于是,丹尼斯在结束研讨会之前,会发给每个人一张书笺,上面印有古代苏族印第安人的祈祷词。这个祈祷词是这样的:“哦,伟大的神呀,在我批评他人或下判断之前,请赐给我体谅他人心情的智慧。”
丹尼斯在演讲完毕之后,会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中,那些人一致同意,在发表意见之前,最重要的沟通问题就是“体谅他人的心情”。同情就是沟通的要件。同情就是和其他人同时分享一种感觉,而且不只是同情或替某人“感觉”就够了,甚至应该试着去了解另一个人的观点,把你自己当做那个人。同情的真正意义就是:当你看到一位马拉松选手跑到20千米的距离时,你会感觉自己的脚发疼;当你在观看《洛奇》影片时,在片中第十五回合拳赛之后,你再也无力举起手臂。
每场研讨会结束时,所有参加者的情绪都十分高昂,大多数参加者在离开会场时,会觉得他们在自己个人生活或事业圈内都可以跟洛奇一样得到冠军。但这些对丹尼斯产生了另一种影响——在其中一场研讨会过后的回家的路上,他漫步在昏暗的夜色中,思考他曾反复讲过的这个故事。高大的仙人掌树,像是沉默不语的陌生人,把无言的影子投射在沙地上。他漫步在这些仙人掌之间,心中想到,不知道家人或朋友之中是否有人认为他冷漠无情而且不易亲近,就像这些仙人掌一样。
丹尼斯突然间想知道自己有多少同情心。他问自己几个问题,并试着想去回答。
“如果我是我的孩子,我可会喜欢像我这样的父亲?如果我是我的妻子,我是否会喜欢嫁给像我这样的男人?如果我是我的员工,我是否愿意像我这样的一个人来当我的经理?”这些都是很难回答的问题。
“我是否只是在口头上说说我要做一名很好的沟通者?”丹尼斯这样问自己,“我是否不重视我和他人的关系,或者真正想知道在我生命中其他人的感觉、需求、希望以及他们在说些什么?”
丹尼斯无法对上面所有的问题诚实地做出肯定的回答。但他知道,他可以改善自己对其他人的感觉,设身处地为他们设想。在回家途中,他下定决心要打开自己脑中的“接收器”,更加真心地去聆听别人想说些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