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道德经》:致虚极,守静笃

《道德经》:致虚极,守静笃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原文]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复命曰常,知常曰明。[读译]摒弃多余欲望,让心灵达极致虚空之境,谨守寂静之诚,追寻本源生命,全心全意感悟内心世界,体悟这万物共生的美妙,观其转化往返。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悟道就是要明白道理,什么是道,我们往返运作,各归本位,才是道。妄作,凶,知常,容。

《道德经》:致虚极,守静笃

[原文]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读译]摒弃多余欲望,让心灵达极致虚空之境,谨守寂静之诚,追寻本源生命,全心全意感悟内心世界,体悟这万物共生的美妙,观其转化往返。天下万物,万千纷杂变化,便全部都有了他们来去之处。得其来去,便知其不再是纷杂变化,万物皆静,此便是命之所处,明白此理,才算是看清万事万物,若不知此理,妄自尊常,凶险之事便出,知常理,才能坦然处之,知常理方有包容万物之心,包容万物之精神,如此,万物归心,人与天合,才是天之道,人之常,方能秉公理,行公事,公成王道,王成天道,天道自然恒久,方能融入其中往复不灭。

[读感]老子此篇可作为修性练气之门,认为人只有屏弃来自外界的干扰才能追寻到的人的本源,而只有充分的意识到人的本源,才能明白自己从那里去,又将那里去。老是说不要欲望,但是自己又要明白自己何去何从,并达到往返不灭的境界,其实是要求人们不要为了眼前的幻像干扰自己的判断,事实人何去何从自有其运行道理,明白这个道理,才能融入到自己的生命追求当中,从而才不会有得失,凶没之祸。

人类不断的追求自由,切不知道追求心灵的自由,这就是一种舍本求未的人生,那不是自由,只不过是跳出这个笼子进入那个笼子罢了。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悟道就是要明白道理,什么是道,我们往返运作,各归本位,才是道。人活着,不是每天迷茫不知所措,跟着别人说风说雨,那是可怜的失去生命的活发,虽死犹亡。妄作,凶,知常,容。我们常常为外界所困,争利夺名,尔虞我诈,如此忙碌了一生,到头来依然叹息连连,真是妄为一世为人,糊涂而终。

人若能体会到这种摒弃所有欲望的境界,那实在是很难的,我想也是不可能,人是欲望推着走的奴隶还是引着欲望行的主人,最重要的在于能不能放得下,拿得起。(www.xing528.com)

放得下,拿得起是伟丈夫。老子《道德经》似乎要提但道德标准,可似乎又不想提倡,事实就算万物往复也必有他的目的和因果,因此,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便是说这冥冥中,有主宰一切的定律,又没有主宰一切的定律。

争一些很奇怪的问题,吵来吵去,围绕着自己那些可笑的固执,无奈的叹息。就算是有为又真正的得到了什么呢?实在让人很能理解。认真品读老子这一章,脑子里似乎有一种想法,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其实也是体验生命往复的真谛,体会便没有白来,若没体会,便等下一个轮回。下一个轮回会转换成什么物质,还会不会像这个空间这个时间一样感悟这生命的常理。

极度自恋文学作品,自黄易《寻秦记》起,一波一波,天马行空,胡思乱想,是否可以归静,复本,好好的摒弃这些虚幻之物,诚心守住心中那片宁静,寻找所在空间的归根,如此不知常,妄作妄想妄行,自是不见眼前,自有幻作,也是白来一场。极有一种生活在虚拟中之感,而不能自处了,如此幻灭之时也是生命耗尽之时,及早醒来,方不负此生。得常道,方能享长寿,人之往复,得道者常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