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赵尔昌居士
问:众生造作恶业,是否他力能救?若云能救,佛何不救?若云须其自觉,云何佛法中又许四众为他超度?若云须其亲属发心,然佛未成道时,亦与众生互为亲属,既成道后因何不救其多生亲属?
答:自造恶业之因,还须自受其恶果。救度须忏悔,忏悔须自力,他力不过为救度之助缘耳。以自造定业须自受或自救,故佛有三不能:“不能灭众生定业,不能度无缘众生,不能度尽众生界。”佛之度生,实为强胜之助缘,而众生之出苦海者,无佛固不能超生死(除独觉外)而根本为众生自觉自度,以此义故说自救,不伏他力;又以佛为自觉之助缘,故云他力救度,故云佛度众生,故许四众为他超度;但四众之超度力,对被超度者为一种救度之助缘,被度之亲属发心乃为自救之根本方法。佛为度过去某一时期之亲属与有缘众生,故现生说法,迨此某一时期之众生度尽即示灭,而别示现度过去或现在另一时期另一世界之有缘亲属,如是如是,尽未来际,永度众生。
问:发菩提心论云:“若有人来种种求索,我于尔时随有施与”。请问若非理求索,是否亦应施与?若应施与,是否以我之恶缘助彼之恶因而两俱无益?若为正法,肝脑骨血亦应布施,若在普通情形下是否亦应顾及身家?
答:非理索求,非法索求,乃至索求为所不宜物,不如法物,大众及国家所不宜物,均不应施与,施与即为助恶,两俱无益即有害。发菩提心论,重在启发菩提心,菩提心生已,应行菩萨行,行此菩萨行之规律与方法,应继读瑜珈菩萨戒本。为正法故求肝脑等应否施与?此应考察此种情事是否引生佛法利益?及是否真正为正法?如不明白或怀疑,及不适合现社会之普通情事,易招人谤者,亟不宜行!此行不能由感情冲动而行之。尤应顾及身家!不但此不宜行,即以愿心烧身指等供佛,印度尚目为外道,中国大德亦有斥之者,慎哉菩萨行!
问:杀一救百可乎?不忍于一,而调伏众可乎?总之,破戒而救众生可乎?
答:可。依菩萨戒说:不犯戒,且生多功德。但须自己是已发菩提心,已受菩萨戒,已修菩萨行者,又须依据经论审查自己是否真实菩萨耳。戒本云杀时:“须以善心或无记心而断彼命”。此最不易行菩萨心行也。慎哉!请读瑜伽戒开性罪条。
问:诸经论中皆说修善不许求报有愿,然阿弥陀修极乐未成时是否求报有愿?
答:经论说修善不求报有愿,或系般若等经论,以无所得为宗故,故作此说;或其他经论不求有漏之报,而须证菩提心,将修善之功德回施法界有情,故作此说也。弥陀及其他佛菩萨之正愿正求,当为一种契菩提心之愿力正合无所得之旨,非为自利及三界乐欲,而有愿求报,故弥陀极乐由愿所成,不与修善不求报相违,或各据一义,亦不违也。
问:发菩提心,必修六度,禅定为六度之一,处今之世,此学不昌,法师高明,祈赐修习之法!
答:初修者,入门应依小止观,以小止观为此法最有组织有次第者,次读楞严,圆觉,起信论等止观章门:次读天台中大止观,再次读法尊法师所译之菩提道次第上士门之止观章,末读大般若经中之第十五分静虑波罗蜜多分,依次读此等经论,自得修定之妙法门也。但修禅定为吾人学佛了生死之根本,应随个人之性情,首先亲近通明教理兼有修持之大德僧,求其指示,而加自读关于此法门修次之经论。自修不断,自获大益。
问:在家受五戒,宜依何种戒本?(如优婆塞戒经与优婆塞五戒相经之戒相差异太多等)未受戒前如不许看戒,若已受之后发现有不能持者当如何?(弟子曾略阅优婆塞戒经之前半,见其中在现时难持者太多,如六月承事戒师,六斋日须受八斋戒,四十里内必须听经,畜衣钵盂杖等净戒品所说。)祈详示!(www.xing528.com)
答:以优婆塞戒经为在家学佛之根本教典,此经为在家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者所说,受者不能奉行,不妨略之或不受,未受戒前,不许看戒,只限于比丘戒,而不限于其他六众戒及菩萨戒,而五戒及菩萨戒,尤应在未受戒前习学之。又经中所说,非现在人所能持者(如所举之列)依法白本师,当略之不行,无所犯也。慧融居士编一“在家学戒法”,采集各经论之关于在家受戒学佛者为一册,可以读之。戒法在规律人之身心,适合于环境有益于自他及佛法者行之,如与此相反者当可不行,行之反害于自他及佛法,无功有过,极不可!
问:又受戒品说不许说四众过,请问若四众中有人宣扬邪法,普害群生,是否应说?
答:四众中宣扬邪法者,应说其过,且应进一步破除之,或驱摈其于教外。
问:又净戒品说能施所爱与人,自捨己事先营他事。如是则恐至于身家难完,在家众若不能保身家,而出家众之外护无矣。
答:此为一时之助他事业,如于吉会等事,非常恒的专为营他事也。在家众须保身家,须营自业,如本经说:“学如法世事,学既发达,求如法则。”
问:受菩萨戒于梵网、瑜伽、善戒、璎珞……等当依何本?并请说其理由!
答:应依瑜伽戒本。以瑜伽戒本,所说之戒条,既菩萨之行规,最适合于现代社会故,又瑜伽戒为以凡夫身学菩萨发心修行之最完善之准则故。即是对凡夫发菩萨心者说故。据云梵网为第二地菩萨应持之戒,初发意之凡夫菩萨不能精持也。但梵网璎珞善戒等戒学,亦应善为学习熏修,以之为准绳者,于今之世瑜伽为善。
问:大小二乘,国□皆知取舍,佛说教时,无下声闻,及佛灭后至马鸣前之出家圣众皆甘心向小,岂彼时声闻圣众不如现在中国之凡夫乎?抑大乘非佛说,彼等皆未闻乎?(关于大小之优劣系另一问题,此问只在先后。)
答:佛教在印度,或现在之暹罗西藏等,其教制凡学佛法者,皆先习小乘,后习大乘,大乘法建立于小乘教义与制度之上,学声闻乘法,不学大乘法者可,学大乘法而不知或不学声闻乘法者不可。如受比丘等七众戒不受菩萨戒者可,受菩萨戒而不受比丘等七众戒之一者不可。中国佛弟子好高骛远,目无法度,一步登天,犹嫌不高,即身成佛,即心成佛,仍嫌迟缓,岂顾声闻乘法?此中国佛法僧之所以无完美的系统组织也。又中国僧俗之学大乘者,自命为菩萨之流者,乃至大乘之极呵佛骂祖者,彼等何尝明了通达大乘?更何尝明了通达修证其卑视之小乘教法?学佛贵有次第,贵明教理,贵重行修,不贵其所学之高与好也。大学堂读书当学生固好,但不由小中学堂,何能至此。学佛法亦然,由此道理非彼时之声闻圣众不如中国之凡夫,亦非彼等甘心向小,不过遇有无大乘种姓与大乘智力者,暂止于小乘耳。
二十四年九月三十日
(原载《海潮音》第十六卷第十一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