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回问题析疑
——答吕子陶居士问
问:近见佛学半月刊一百号,载有范古农著轮回之理,颇有疑义,条列于下,敬请法师开示,原文拙问:虽然如此,但报我之人,因有欲报之心,故能令后世时间及后世之身,实现而有轮回;受报之我,初无受报之心,如害人之我,决无有欲受人害之心,如何亦有后世及后身之实现耶?原文智答:害人之者,虽无欲受人害之心,但有恐受人害之心,即此恐受人害之心,(即所谓良心发现)念念相续,即所以造成受害之机会,而后世后身得以实现;亦犹报人者之心理耳。
原文拙问:然则强悍者不怕人害即无轮回矣。
原文智答:强悍者虽不怕人害,然当设计害人时,其用心之猛烈,与设心之恶毒,有倍蓰于寻常者;即此猛烈之恶毒,惟恐人之不害,与决定人之必害;及误害之后,以害人为快事。种种心理,亦能造成自己受害之机会而有余,安得不受轮回。
疑义一:第一智答,恐受人害之心,说是良心,在儒家或可笼统定名。在佛门唯识,若如此说,恐未谛当。此等恐受人害之心,却是悔罪之机,佛门重忏悔,回向法门,且为一切冤亲忏悔;若忏悔者即因恐受人害之故而造成恶报,则忏悔反受恶报;理事不合,故嫌混淆。
疑义二:第二所设拙问:虽欲回护上文,恐受人害一语,但此段智答,用心猛烈恶毒,决定人之必害,造成自己受害等语,仍是当然而未说明所以然。且只说不恐受人害者,仍未详释恐受人害者,亦觉可疑。(www.xing528.com)
答:关于此问题。欲彻底明白,须先说明因果业报之真理。故先总答因果之理。业报因果,法尔如是。有如是业因,必感如是果报,并不因有“欲报之心”及无“欲受人害之心”等而有受报不受报之事实也。然此业报因果,在业为因,在报为果,由果招报,因果法则,如种豆得豆,理无差也。业者,即吾人身心上之“行为”,亦即事实上之“动作”,此种行为动作,在个人之心理上决定印象,有“已作此行为的事情”,在心理上现起记念,此种心理上所有的“已作此事之记念”,即谓“习气”,经论所谓:“是业气分,熏习所成”,如是习气,亦曰“功能”“种子”,即由此业种子将来因缘和合必招果报,不问你欲报不欲报,欲受不欲受,条件具足,自然发作,乃是事实上的因果律,所谓定业不可转是也。论云:“如是习气,展转相续,至成熟时,招异熟果”。如是展转,今生所受的果报,是过去业因所感,即在今生之报身上又造感来生果报的业因,有漏未尽,轮回道理,由此成立。
次答疑义一:如原答云:害人之者,虽无欲受人害之心,但有恐受人害之心,即此恐受人害之心,(即所谓良心发现)念念相续,即所以造成受害之机,而后世后身得以实现,亦犹报人者之心理耳云云。
此说颇不应理!一者倘因恐惧之心而受报者,诚如问者所云:“然则强悍者不怕人害(无恐惧心)即无轮回矣”。二如以恐受害心,念念相续,即所以造成受害之机会,使后世后身受报者,则吾人并未杀人,对杀人事,心上想像,即有恐惧有怕受人杀害之观念,此心念念不断相续,岂不亦应后世后身受被人杀害之报耶?果如是,则无因可以感果。三如心“恐受害心,即良心发现”,反受恶报,诚如居士之疑难,不可避免,是外道见矣。故因果之报,不问心上有恐无恐,只问事实上已作未作为进耳。
次答疑义二:第二段原复答,转以“心理造成”一话为主,较为合理;但未明白说明此业果轮回之当然与所以然,并其文中犹有不可通者耳。如言“强悍者不怕人反害,只就自己有猛烈恶毒心,而决定受报”者,则如一人常有猛烈恶毒杀人之心,但未杀人,受报否耶?如受杀人报者,与因果不合,故实以此等心理及其所业,熏习成业种子,感受果报也。虽此心理未作事实上之表现(如未行杀人)其所起毒恶心,即为瞋恚烦恼心,此心增长亦堕恶道(傍生等)也。况且个人心上念念妄想,皆足以熏成种子,为来世因,所谓毒恶不毒乃表现业力之强不强耳。然此种种心理,不怕受人害者,既作业已,当受果报,其怕受人反害者,因此恐惧之心,不作恶业固善。若已作恶业(事后)而生恐惧者,可行忏悔也,其虽有恐惧之心而仍去造恶业者,亦当受报,皆定理也。若以造业之三品心分别,其不恐惧且猛烈毒恶者为上品恶心,所造业亦为上品业,所感果当为上品恶果,其虽恐惧而不猛毒者,为中品恶心,所造业,亦为中品恶业,所感果自为中品苦果。其有不猛毒而恐惧者,为下品恶心,其业与果亦下品也。此说,可详阅《十善业道经》及《十不善业道经》。
(原载《海潮音》第十六卷第六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