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书院文化:百集大型纪录片

中国书院文化:百集大型纪录片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后筹工局只修缮古紫阳书院,两院遂并为一。紫阳书院作为古代徽州书院的典型,以其历史之悠久,规模之大,培养人才之多,当之无愧地成为古代徽州教育中心,并且是全国各地以“紫阳”命名的书院中之最大者,在徽州教育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古紫阳书院作为书院建筑实例,于徽州古代教育建筑,乃至我国古代教育建筑之研究皆有重要意义。它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的重要构成部分,体现了徽州文化特色,也是价值较高的文物古建筑。

中国书院文化:百集大型纪录片

古紫阳书院座落在安徽省歙县徽城镇问政山西麓,即县学后右侧朱文公祠遗址处。早前,在城南紫阳山也有一座紫阳书院,是宋淳祐五年(1245年)为纪念宋代理学朱熹而建,这个朱熹经常讲学的紫阳书院,曾为徽州最大,在南宋时更名列全国四大书院之一。

元、明两代,书院几易其址,时兴时毁。清乾隆五十五年(1780年),原户部尚书邑人曹文埴倡议在文公祠旧址复建书院,名曰“古紫阳书院”。该书院有建筑物近1800平方米,一直沿用至清末。咸丰年间,紫阳山之书院毁于兵火。后筹工局只修缮古紫阳书院,两院遂并为一。

清末科举制废,时任翰林院庶吉士之邑人许承尧返歙,于光绪三十一年创办新安中学堂,借已改紫阳校士馆之书院设校。第二年迁出,院址改建紫阳师范学堂,现为歙县中学校舍。

徽州书院肇始于北宋,景德四年,绩溪桂枝书院发其端,书院的真正勃兴则始于南宋理学大师朱熹两次回徽州故里省墓,并进行讲学之后,作为“程朱阕里”的徽州,缙绅士儒对朱子儒学恪守不渝,奉为圭集,多立书院精舍,聚徒讲学。紫阳书院作为古代徽州书院的典型,以其历史之悠久,规模之大,培养人才之多,当之无愧地成为古代徽州教育中心,并且是全国各地以“紫阳”命名的书院中之最大者,在徽州教育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历代统治者对紫阳书院都十分重视,该书院历来由郡守兼管,有的太守还亲自兼课,讲学其中。自宋理宗题额后,清康熙皇帝题“学法性天”,乾隆皇帝题“百世经师”、“道脉经传”的匾额高挂院中。当时,在人们心目中感到这是一种特殊的光荣,他们“闻风惠顾”,枉车骑而戾止,有的徒步而来“习礼歌诗”,景况盛极一时。

古紫阳书院的学员,据考,通常为正额监生八十人,童生四十人。正额生每月院助“膏火”银二两,还设有奖学金。书院设院长一人,山长一人,一切章程都勒石镶嵌在院内墙上 。院内有朱文公祠,每年朱熹诞辰时举行祀礼。每月初五、二十会艺为“大课”,初六考试古诗为“小课”。徽州书院的大课,一般由地方官员临考棚督考,点名后,闭门面试。考棚设有公堂,文场等。文场与书院斋舍一样,延排通长,采用非常见的建筑布局。据清道光八年,《歙县志》所载,古紫阳书院大门南向,外有围墙,中为朱子殿。近毗东西两舍,为善长、绅士栖息之所。后堂为韦斋祠,祠堂两舍分奉卫道、衍绪神主。堂上堂下两旁分作四舍,作为生童肄业、寝室房间。墙围之下制作一考棚,分上下堂,以为会客之区。道光《歙县志》还刊有《续增古紫阳书院图》,图中在朱子殿后尚有尊道堂、山长绅士栖息之所和堂两旁斋舍之后列,皆为重屋。(www.xing528.com)

古紫阳书院为规整式书院,如今讲学部分的斋舍和供祀部分的朱子殿尚存。朱子殿内还有着乾隆御书的“百世经师”和康熙御书的《学达性天》两块匾额及乾隆五十五年程瑶田书写的“古紫阳书院规条”石刻。

古紫阳书院的门坊,为曹文埴创办文公祠原址建书院时立。单间单层楼,无多雕饰。上有曹文埴题“古紫阳书院”几个楷书大字,隽雅遒劲,该坊保存尚好。

三元牌坊,历史上长期被用来作为县学宫的门坊,据说这能给学子们带来好运。这间三间四柱五楼式牌坊,坊柱脚前后衬托着宫扇式石片。上牌北面大书“科名”、“探花”、“榜眼”、“传臚”。南面是“甲第”、“会元”、“状元”、“解元”等显赫大字。显然,这是一座为了宣扬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带给当事者荣光而建立的牌坊。资料上说,该牌坊上 还曾刻有明清时县治内中科举人的姓名和年代,但风雨无情,岁月其实有痕,这些字迹现在都已辨认不清。

古紫阳书院作为书院建筑实例,于徽州古代教育建筑,乃至我国古代教育建筑之研究皆有重要意义。它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的重要构成部分,体现了徽州文化特色,也是价值较高的文物古建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