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放下追逐完美,学习包容之智慧

放下追逐完美,学习包容之智慧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90世事无常,放下追逐完美的执念完美主义者总是很难得到快乐,因为他们对于快乐都要求得很苛刻。——慧能禅师星云大师说:“世事无常,诸相皆空,如果我们有颗平常心,世间的一切都看做镜花水月。”大师教导我们,面对世事,应持有平常心放下内心的执念,平和对待一切。为了追求完美的那一角,它执著地找寻。生活是无法十全十美的,所以不完美或者欠缺才是真实的人生。

放下追逐完美,学习包容之智慧

90 世事无常,放下追逐完美的执念

完美主义者总是很难得到快乐,因为他们对于快乐都要求得很苛刻。而月亮残缺而成的月牙维纳斯不完美的双臂……这些虽不圆满,却依然美丽。

世间万事万物没有一样是永恒不变的,它们也会随着时空的不同而阶段性地有所差异。等到必须改变的那一刻,人们应该学会放下,虽然要真正做到不执著并不是容易的事情。

佛教讲究用因缘的观念来理解事物的真相。因缘是指一切现象,不论是生理的、心理的还是自然社会的现象,都是在时间和空间之下产生的种种关系,是由许许多多因缘条件和合而生的,它们无法单独发生,也不会突然出现,更不会永远不变地存在。在体验自己生命的过程时,我们会发现人的生命从小到老,最后一直到肉体消亡,都在不停地变化,身体、生理在变,我们的观念也在变。

从小开始我们就在不断接受教育,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同时我们也不断受到环境以及时代变迁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几乎所有的观念都是靠着外来讯息的累积,然后慢慢形成自己的想法的。而这些想法也是会变的,别人的一句话、一个动作或一种思想也可能使自己的思维发生转变。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的“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说的就是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变化。万物都在变化,更何况处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中的人呢!不论从理论上分析,还是从自己的体验来看,都说明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自己,既然世界和个人都在不断改变,那么又有什么好执著的呢?

【藏经阁】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www.xing528.com)

——慧能禅师

星云大师说:“世事无常,诸相皆空,如果我们有颗平常心,世间的一切都看做镜花水月。”大师教导我们,面对世事,应持有平常心放下内心的执念,平和对待一切。在生活中如果我们过于执著一件事物或一种习惯,就可能因此失去自由,错过美好的东西。一个人太过执著,就会经受执念带来的痛苦,如果想要摆脱痛苦,那么就要从执著里走出来。如当你生气的时候,你应该问一下自己,为什么会生气,是不是因为出现了与你的期待不一致的东西,所以你为此而愤怒。其实你的期待就是你所执著的东西,你的一切痛苦和烦恼的来源,只不过是因为过于执著自己的期望。

一个过于执著的人,往往也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但是,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如果想让它们都达到自己所希望的样子,那么就要付出很多超出常人的努力,有时即使你花上一辈子的时间,也不一定能达到想象中的完美。事实上,只要把自己的心境稍作调整,把绝对完美变成相对完美,懂得满足,你就不会有那么多痛苦。

从前有一个失去一个小角的圆,它想要重新变成一个完整的自己,于是到处寻找自己的碎片。由于它是不完整的,因此滚动得非常慢,不过正因为这样,它领略了沿途美丽的鲜花,愉快地和虫子们聊天,充分地感受阳光的温暖。虽然在路上它也找了许多不同的碎片,但都不是它原来的那一块,所以总觉得不合适。为了追求完美的那一角,它执著地找寻。直到有一天,它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碎片,也终于成了一个完美无缺的圆,但是它变成圆后滚动得太快了,错过了花开时节,忽略了虫子的亲昵。当意识到这一切时,它毅然舍弃了历尽千辛万苦才找到的碎片,让自己又恢复了原貌。

人生不可能完美,月亮也不可能永远是满月。所以,对于完美不要过于执著,不要苛求完美的生活,否则就增加了自己的失望。正如罗兰所说:“凡事不妨保留一点缺陷,因为缺陷会激发人的希望。”人们常说:“物满则溢,物极必反。”很多人执著地追求完美,把它当成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但过于执著与过于随便往往是人生烦忧的根源,也是悲剧的所在。

生活是无法十全十美的,所以不完美或者欠缺才是真实的人生。对于看到的世界,我们要用随缘的心来对待,抛弃心中的各种不切实际的执著和期待,将自己从中抽离出来,让内心变得自由而强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