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竞争,人类才有了前进的动力,没有竞争的生活就没有什么进步可言。然而,有了竞争,也就滋生了争名夺利的心理,有了争强好胜的念头,甚至是不择手段地占有,贪得无厌地索取。正如郑板桥所说:“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报也。”这是做人难能可贵的心明如镜。遇事能用“糊涂”的心态不计较人生的得失,心灵一定会得到安宁和恬静。
现代人内心的忧虑、纠结多来自“放不下”、“太精明”,如果能豁达地面对得失,聪明地享受糊涂,糊涂人也不会吃亏。难得糊涂,是生活中最不可缺少的,也是人们学会放下的真正含义。要做个智者,就要先学会糊涂,学会在糊涂中放下自己不愿放下的,这样的人才是生活中名副其实的聪明人。
有一天,孔子的一位弟子在扫院子,门外进来一个老者问他:“你是谁啊?”弟子自豪地说:“我是孔夫子的弟子!”老者就说:“太好了,我请教你一个问题吧?”弟子愉快地答应了:“可以啊,您请讲!”老者问:“一年到底有几个季节啊?”弟子心想:这样简单的问题也问啊。于是,随口应道道:“春夏秋冬,四季。”老者摇摇头说:“不对,一年只有三季。”“您肯定搞错了,四季!”“三季!”两人争执不下,就决定打赌:如果是四季,老者向学生举三个躬,如果是三季弟子向老者磕三个头。孔子的弟子心想这次自己赢定了,于是去找孔子定夺。正巧孔子从里屋走了出来,弟子忙上前问道:“老师,一年有几个季节呀?”孔子看了一眼老者,说:“一年有三季。”这个弟子差点没背过气,但又不敢反驳老师。老者说:“你输了,来磕头吧!”弟子无奈只好乖乖地磕了三个头。
日常生活中当遇到不讲理的人时不要硬与他讲道理,这种人越是不懂的,就越是认死理,甚至蛮不讲理,这个时候你要学会糊涂,据理力争只会让问题更加的复杂。装糊涂,不是你真正糊涂,而是一种绝妙的随机应变的人际交往技巧。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话一点都没错,学会“糊涂”,不计较的心灵才空旷博大。待人处世中往往很多事都局限在“认真”二字上,这样只会给你的生活和心灵带来莫大的烦恼。不要对他人的要求过于苛刻,大千世界不可能一尘不染,斤斤计较于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只会使你的心灵更纠结,于人于事都没有任何好处。
《菜根谭》中说:“大聪明的人,小事必朦胧;大懵懂的人,小事必伺察。盖伺察乃懵懂之根,而朦胧正聪明之窟也。”大意是说,聪明的人,对小事一定模糊不清;糊涂的人,对小事必定看得细致入微。对小事太精,是真糊涂的根源,而对小事糊涂者,才是真正的智者。
现实中有不少的人会犯一个相同的错误:大事糊涂,小事反而不糊涂,特别注意小事,斤斤计较,哪怕是一丝一毫都能分辨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他们得不到大智慧,看不清大事,只知道为了小利而争来斗去,实际上往往在做着捡芝麻丢西瓜的蠢事。(www.xing528.com)
难得糊涂在处理夫妻问题上也显得非常重要。夫妻双方留点小隐私,并无伤大局。双方不要互揭对方的短处,不要捅破夫妻各自的那点“小秘密”。要心怀开阔,别为芝麻绿豆的小事喋喋不休,这样不但浪费精力,而且消耗感情。尤其是做丈夫的,心胸更应该开阔些,宽容大度些,能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气度。如果遇事意见不一致,论不出来高低,就不要再论。相持不下时,主动地装糊涂,让争论在和平的气氛中结束。
生活中需要糊涂,却不提倡时时糊涂。在生活中适当地糊涂是一种高瞻远瞩的远见,有远见的糊涂,才不会有鼠目寸光的计较。而时时的糊涂,则成了一种无能和愚蠢。想在生活中做一个糊涂的智者,只要放下,人人都可以。
不过,做到真正自如地驾驭“小事糊涂”,不再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也绝非易事,因为生活中更多的事都是由小事组成的,这就需要你不断的净化心灵,修炼心灵,做到如古贤人“骂如不闻”、“看如不见”的那般人生涵养,你的生活就会变得无比顺畅了。
【通达智慧】
人生难得糊涂,虽然糊涂时难免会吃亏,但吃亏并不等于是永远吃亏。难得糊涂,其实只是智者的一次聪明地放弃而已。智者的糊涂不是真的糊涂,而是退避三舍的相让。适时地糊涂是高风亮节的品德,有了这种人格的魅力,就不会再有心如止水的黯然。
“糊涂”是一门大学问,是一种大智慧,把握到位,你就会感受到人生如沐春风般的舒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