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风险防范的底线
采访时,经常听到监管部门同志提醒金融机构:一定要守住金融风险防范的底线!可谓语重心长,意义深远。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今年前两个月信贷增长势头强劲,但同时也加大了信贷风险产生的可能性。
究其诱因,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来自于各级地方政府。在“保增长、扩内需”的政策背景下,各地争先恐后大上项目,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必然依赖信贷资金。通过会议文件、考核奖励和有差别地使用地方金融资源等,影响信贷行为的情况极有可能发生;再加上宽松政策下信贷审批程序简化,信贷风险隐患加大。二是来自于金融机构自身。在流动性相对宽松的情况下,加速扩大信贷投放、增加盈利是金融机构强烈的内在需求,信贷风险发生的概率随之加大。三是来自于企业和社会。在“保增长”环境下,社会各方信贷需求增多,社会舆论导向明显,金融机构保持清醒头脑难度加大。
为此,必须坚持保增长和防风险、当前与长远、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明确防范金融风险重点,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审慎前提下,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增长。(www.xing528.com)
首先,金融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升防范重大风险隐患的前瞻性。要把风险管控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把依法、审慎、稳健经营作为立行立业之本,苦练内功;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风险管理,强化风险实时监测和管控,尤其要关注受金融危机冲击严重的行业以及相关产业链各市场主体的信贷风险隐患,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密切关注贷款抵押品的价值变动等,严防因利率、汇率和资产价格变动带来的市场风险。
其次,有保有压,真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对于受金融危机影响出现暂时性困难的重点企业,要强化债权管理,优化金融服务;要在防范金融风险基础上,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加大对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及有利于促进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尤其是“三农”、中小企业、民生、服务和消费等领域,促进多方互利共赢;努力提高货币政策的预见性和科学性,适时适度采取货币信贷政策调控措施。
(《金融时报》2009年3月31日采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