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水江畔春潮涌——陕西安康市金融机构支持春耕备耕目击记
巴山渐绿,汉水欢笑,一年之春又来到。
2月17日,记者来到位于陕西省南部山区的安康市采访,沿途不时看到一车车运送化肥的车辆穿行在乡村土路上,公路两旁白花花的塑料蔬菜大棚里农民站立时抡铲,蹲下时放种,都忙活得很哩!
年年闹春耕,今年味不同。人行安康市中心支行行长任亚林介绍说,安康不仅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山区,而且10个县(区)的地理环境、物产种类、气候特征等等都不尽相同。这就决定了在信贷支农上要因地制宜,同样是放贷款,效果是不一样的。今年我们在学习贯彻中央1号文件,进一步做好支农再贷款方面做了些调研和调整,要求涉农金融机构向从事种粮和养殖业大户倾斜;向走农业产业化且有一定规模效益的龙头企业以及专业村、专业户倾斜;向科技含量高的农业领域倾斜;向从事农产品商品流通帮助农民直接实现经济效益的领域倾斜。截至2月15日,人行安康中支发放支援春耕的再贷款5100万元,累计投放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28亿元。
仅靠支农再贷款远远满足不了春耕备耕的资金需求。10县(区)信用联社又按照市人行下发的《认真学习贯彻中央1号文件切实做好当前信贷支农工作的紧急通知》精神,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对春耕生产的支持力度,据2月19日统计,10个县(区)信用联社已向全市农村和农民发放贷款25375万元,使春耕贷款总额达30475万元,创历史新高,完全满足了农民春耕生产的资金需求。
全市春耕生产由川道向两山展开后,市人行、市农行、市农发行、各县(区)联社分别派出以分管领导带队的29个工作组分赴全市83个乡镇的106个村组进行了为期4天的春耕生产情况调查,着重对“农民增收靠什么,结构调整种什么,资金缺口为什么,金融职工做什么”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剖析。(www.xing528.com)
放贷后,农民们能不能增收;种什么,怎么种,如何真正给农民带来实惠,是各金融机构最关心的事。农民增收金融有责。所以,全市广大金融职工进村到户和农民兄弟在田间地头面对面交谈,手握手沟通,共商增收大计。
是什么原因促使金融职工和农民朋友走得这么近乎呢?教训,太深刻的教训啊!去年全市栽种的近百万亩黄姜,由于市场变化,不仅价格大幅度下滑,而且还出现了卖难问题,农民缺乏市场信息,盲目跟风,一哄而上地种植,不仅没有挣到钱,反而在信用社背上了债务负担。金融职工的心,痛啊!在汉滨区花园乡采访,信贷员告诉我们,今年他们将停止对黄姜等市场低迷的几种种植、养殖业的贷款发放,每发放一笔贷款他们都要与农民议一议,论一论,什么该种,什么不能种,使双方都能做到心中有数。预测市场,传播信息,分析利弊,比放贷款还要重要,这是安康金融部门做好支援春耕工作的一大亮点。
旬阳县是安康的经济大县,去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6.2亿元。今年春上该县发放春播贷款4076万元,引导农民紧紧围绕“稳粮、强烟、优药、兴竹、壮畜”五个行业10个字做增收的大文章。在该县甘溪镇信用社,记者见到几位申请贷款的农民,问他们贷款做什么,贷多少,红花坪村二组的王忠会说,我今年只贷3000元,用于种早玉米、栽魔芋和养蚕,这三项投资小些,见效快。把地里剩下的黄姜挖了,种上早玉米,多少能赚点钱。今后种庄稼呀,我们农民决不能像老黄牛那样只顾埋头耕地,也要抬头看路啊!话说得实在,可农民调整种养殖业结构的路还很长。单寨村二组的陈宏双贷款2500元,准备种4亩烤烟、3亩魔芋,烟种已经买回家,马上下种,育苗移栽,专用化肥也送到了家门口,他激动地说这两个项目都是他和信贷员共同讨论定下的。从他自信的脸上,我们看到了农民增收的希望。
安康市各金融部门主动靠前,在为农民增收的大事上,积极调整信贷结构,使信贷结构调整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同频共振,在为春耕生产“供氧输血”的同时,开辟信贷支农新路子,今春他们为全市40多万外出务工人员提供路费、生活费贷款4900万元,估计这些劳务工将为安康带回10亿元的收入。在希望的田野里,安康金融人正在给农民送资金、教技术、传信息,帮农民换脑子、变观念、挣票子,演奏出一首首增收的乐章。
(《金融时报》2004年2月27日3版头条采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