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安康市中药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建议
中药产业是安康市最具优势、农民增收潜力最大的主导产业之一。在“经营绿色安康”、发展“药、水、游”战略激励下,全市形成了以绞股蓝、黄姜、葛根为主的产业化开发格局,中药产业在安康经济实现突破发展中的支柱作用日益凸现。
一、安康中药材发展现状
(一)中药材资源独具特色,中药产值不断增加。安康自古以来就是“中药材之乡”。全市1299种中草药中属于2000年版《中国药典》规范的中药材达290种,占《药典》中药总数的68.4%。全国列为名贵中药材34种,陕西省有17种,安康市就有15种。黄连、当归、黄柏、麝香、独活、云木香、猪苓、黄姜等产量居全省首位。丰富的中草药资源为安康绿色中药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2006年,全市医药加工产值比10年前增长了9.4倍。2007年,人工种植中药材110万亩,中药产业总产值18.6亿元,实现GDP9.5亿元,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7.8%。
(二)药材基地建设初具规模,药农药企增产增效。旬阳、白河县已被确定为国家级黄姜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平利、宁陕县被确定为国家级绞股蓝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镇坪、旬阳县为中药现代化科技示范县,白河、平利、宁陕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县。截至2008年5月,全市野生中药材100多万亩,人工种植面积110万亩,其中:黄姜留存面积67万亩,杜仲面积约20万亩,其余60多个中药材品种共20余万亩。药农种植药材人均收入达654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有350元来自种药。
(三)制药工业基础较好,信贷支持全面有力。全市共有药材加工企业40家,其中取得药品生产经营许可证的5家,通过国家GMP认证的制药企业4家,形成国有、中外合资、股份合作、民营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药材加工企业所有制结构趋于合理。2007年全市药材加工企业实现工业产值15.4亿元,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6%。截至2008年5月,全市金融机构累计投放5.6亿元支持中药产业化建设,其中镇坪中药厂获得县农行300万元,平利县制药有限公司获得农行汉滨区支行、农行平利县支行、平利县农村信用社935万元的信贷支持,目前贷款形态良好,企业生产正常。市属中药企业贷款部分形成逾期。广大药农获得各县(区)农村信用社累计1.68亿元的资金支持,中药材生产正常发展。
(四)科技研发能力不断增强。全市有各类中药研究机构24家,并在近几年取得了一批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技术成果。在良种上,选育出了绞股蓝多倍体新品种和皂素含量高的黄姜新品种。在栽培上,取得了杜仲环剥再生技术,以及黄姜、绞股蓝的成套种植技术。在采药上,取得了林麝驯化、活獐取香技术。在新药研发上,“绞股蓝总甙制取方法”和“杜仲胶及杜仲浸膏同时生产技术”获得国家专利。北京同仁堂在紫阳县建立药源基地,研制出药食两用的“硒菇多糖”“富硒保健系列产品”已投入生产。
二、中药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品种多、批量小,野生药材保护不够。安康中药材资源虽然有上千个品种,但除了黄姜、杜仲种植面积较大之外,其余药材单个品种不成规模、不成批量。说品种,可以拉一火车。说批量,不足装一汽车。不能满足外地大药商的采购需求和本地药材企业的生产所需。随着人工种植药材面积的扩大,对野生资源、濒危物种无计划、无节制的掠夺式开发,导致野生药材产量锐减,加速了濒危物种的灭绝。因此,保护恢复野生药材资源,实现野生药材的可持续利用已成当务之急。
(二)信息流、物流不畅,影响产业快速发展。到目前为止,只有安康政府网上有全市中医药与中药材有关的一个宣传网页,中药材产业的信息平台和物流平台建设严重滞后。在物流方面仅有平利县长安镇一个很不规范的药材交易市场。由于没有较好的信息和物流平台,全市的中药材没有相对稳定的市场销售渠道,企业(或药农)只能以产定销,药材价格受中间商左右,阻碍了中药材产业市场化进程。对优势产品的标准制定和质量认证工作滞后。地道药材“原产地域保护”申报工作刚刚起步。这些既影响了招商引资力度,也造成了种植面积的盲目扩大。
(三)缺少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的带动,融资困难制约企业发展。一些多年的老产品因为近期疗效不确切,成为不了首选药,导致市场竞争力下降,销售收入逐年税减,产销率下滑。对有些疗效显著、市场欢迎的好药品,也没有去做创立名牌的工作。创名牌观念,打名牌旗帜意识不强。由于中药材生产企业大多规模小、分散、实力弱,导致融资困难,资金掉链,企业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反过来由于得不到资金的支持,中药企业打造不出自己的拳头产品,形成不了龙头带动效应。如安康中药厂以当地药材为原料的产品只占20%—30%,科技含量不高,没有自己的名牌产品,形成不了对中药材市场的影响与调节作用。
(四)内部恶性竞争,自相残杀。在葛根素原料药的生产上,一些企业为了追逐利润,地下生产,非法经营,在区域内大打价格战。资源遭到掠夺性采挖,致使本地合法制药企业陷入生产经营困境,镇坪县中药厂就是深受其害的代表之一。部分企业由于设备陈旧,工艺落后,管理粗放,致使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例如,葛根素的提取率仅为原料的0.4%—0.6%,不到葛根素含量的1/10,大量有效成分变成废渣,加大了生产成本。
(五)大部分药企在搞初加工、半成品、原料药。特别是以黄姜为原料进行加工的企业多达36家,大多是水解物和皂素厂,只有3家生产双烯,还仅是中间产品,多年来连延伸到“黄体酮”都实现不了。企业规模小,生产批量小,不能达产达效。全市制药企业实际生产能力只有设计能力的1/4,目前还没有一家制药企业年产值过亿元。108个药品生产批准文号,正式投产的只有18个。设备闲置,资源浪费。
(六)营销力量不足,手段落后。全市医药企业营销基本上是内向型的,没有在全国建立起外向型、扩张型营销体系。市县药材公司在计划经济时代,起着药材经销主渠道作用,外销药材达20多个品种。步入市场经济,市县药材公司经营转向,原有体系崩溃,形成近30年来“外购内销”的局面。
三、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小农经济、计划经济传统观念与发展市场经济不相适应。重生产、轻市场,以行政措施推动基地建设,盲目扩大种植面积,最终把风险转嫁给农民。药企缺乏社会化大生产战略眼光,出卖资源,掠夺经营,不惜损害整个产业和区域经济全局利益。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全市人工种植中药材面积从50万亩发展到110多万亩,到处都在研究发展中药材。这种急功近利重复建设的做法造成资源浪费,药材质次价低,市场风险增大,药农利益受损。(www.xing528.com)
(二)药品研发与产业发展需要不相合拍。新药研发耗资大,时间长。有些药品历经上10年,“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至今还处在审批阶段。而且,即使研发出新药,即使自己企业年产值只有二三千万元,也宁可出卖资源,把技术专利转让给别人,让外地制药企业轻而易举地把产值搞到几亿元、上十亿元。自有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保护观念不强。
(三)认识上有“盲点”和“误区”。抓产业化建设就必须延伸产业链。加工层次每向前延伸一步,效益就会成倍增长。而且加工层次越深,利润空间越大。不搞精深加工,就没有高附加值。安康中药材长期处于低水平重复建设阶段,生产和出卖中间体,不仅利益大量流失,而且销售价格受制于人,别人稍一压价,就会打击到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全市一方面在讲抓中药产业化,一方面又在讲“三不怕”,即不怕出卖原料,不怕当殖民地,不怕肥水外流。这是自相矛盾的产业发展误区。
(四)用足用活政策的敏感性和自觉性不强。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退耕还林、西部大开发等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优惠政策,只是我们没有有意识地运用到促进中药产业发展上去。有人形容安康是“醒得早,起得迟,走得慢”,失掉了做强做大产业的好机会。
(五)不注重运用法律武器监管医药市场。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在中药产业生产经营中,存在不少有悖于法律法规的行为,如:非法生产、不正当竞争、假冒伪劣、破坏稀有野生资源、擅自转让“产品专利技术成果”等等,主管部门对此熟视无睹,听之任之,或者感到是问题却又束手无策,缺乏应对。不注意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当地资源优势和产品优势,没有运用知识产权来保护当地药品的市场竞争力。
(六)管理体制不适应产业发展需要。产业化中的生产、加工、销售之间有着内在比例和平衡关系。供过于求或者供不应求都会打破平衡带来问题。加强计划性和协调性不可或缺。产业发展的现状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缺少协调,比例失衡,造成产业运转不灵,不是停工待料,就是原料过剩。最近,安康市委市政府决定“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个规划、一抓到底”,已开始着手解决管理体制上的问题。
四、做大做强安康中药产业的建议
利用资源优势,抢抓国家实施中药现代化历史机遇,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核心,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为支撑,大力推进中药材种植基地规范化、制药企业现代化、中药产品名牌化和市场销售国际化,着力打造“安康药业”品牌应是安康市中药产业发展方向。为实现市委市政府确定力争到2010年全市中药材产值20亿元、中药工业产值30亿元,总产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上升到13%的目标,当前亟须抓好以下工作任务的落实。
(一)把提升产品质量、创名牌产品放在首位。发展产业靠龙头,壮大龙头靠产品。要从药品“质量稳定、疗效确切”上下功夫,将质量提升到符合国家标准乃至国际标准上来。依法申请专利保护和质量认证,创“国家级名牌产品”,以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政府要有分管领导专抓“创名牌、保质量”工作,并把名牌创立作为考核企业业绩的首要指标。加强原产地产品保护标准体系建设,鼓励专利产品开发,注册专用商标。大力推行和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保健食品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规范中药材生产和流通过程,不断提高行业标准化水平。改变中药材以原料及初级加工产品为主的局面,提高保健品和药品的比例,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为亚健康人群服务的能力,拓展市场占有率。
(二)加大对骨干制药企业的信贷扶持力度,确保资金链产业链市场链环环相扣。对主导产品有市场、科技含量高、出口创汇潜力大、对区域经济带动作用明显的龙头制药企业,要从项目建设和贷款贴息上进行扶持,金融部门要从地方经济发展中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在促进社会和谐中实现银政企农多赢格局。管理层要做好联股联利、联利联心,建立起长效激励机制工作,克服企业短期行为。扶持企业搞好精深加工和技术改造,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尽快从粗放经营转向集约经营。从家族管理、经验管理进化到现代管理,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成为省级乃至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以期获得更大更多的信贷资金扶持。一是建立起银行、政府、企业相互沟通交流平台,合理布局银企项目,优化信贷和产业结构,控制同类企业数量及规模,提高企业生存质量。二是积极开展项目融资,大力发展直接投资,鼓励企业以市场方式兼并重组,进行股份制改造,支持一至两户中药企业优先通过发行股票、公司债券或可转换债券到资本市场吸纳资金,做大做强中药产业。三是采取政府或企业与商业银行合作,由商业银行吸收民间闲散资金,集中向政府或企业发放大额委托贷款。支持产品有市场、有效益、能增加就业以及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市场潜力大的中药企业稳步发展。
(三)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多途径解决融资难题。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走合作共赢之路。鼓励市内药源基地或者制药企业继续开展与麦迪森集团、步长制药公司、常州科威制药企业的合作,走合资合作双赢之路。安康要以西安为依托,尽快创建陕南中药产业技术创新西安基地,通过科技资源的有效整合,加速向优势产业倾斜,实现两地产业互动发展。据调查,陕西九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2.71亿元,在西安高新区按GLP、GMP、GSP标准建设的“陕西九州生物医药科技园”正在按国家建设科技创新技术平台的部署,构建一个集中药、天然药物科研开发、示范生产、医药产业孵化、新药评价研究、医药成果产业化、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功能为一体的“西安陕南中药现代化技术创新基地”。该基地的建设对提高安康中药产业创新能力有重要拉动作用,对加速安康中药产业由农业种植型经济向中药工业经济型转变有积极促进作用。支持省内大型医药企业集团或省外资本投资中药材产业,推进企业联合、兼并重组,逐步形成一批产品新颖、技术先进、装备精良、管理有素、具有开拓精神的核心企业或企业集团(或行业协会)。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引导从事中药材生产的企业走向招商引资的主战场,吸引大量国内外资金投入到安康中药材产业中来。
(四)多形式、多渠道、多途径建设中药材基地。建议由市科技局牵头,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中药材资源调查,从1299种中药材中筛选出二三十种真正的地道药材,向国家申报“原产地域保护”。继续抓好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县、中药现代化科技示范县的建设。重视良种繁育,保护野生中药材资源。在基地建设上,采取企业经营、集约生产、市场运作、信息引导、理性销售的市场化手段,营造产、供、销链条。一是引导制药企业建基地,鼓励社会各界牵线搭桥,跟全国的大药市、大药厂挂钩,把他们引进到安康来建立符合GAP认证的药源基地。二是创办一批民营的中药饮片厂,把中药材种植与初加工结合起来,以此带动药材基地的发展。三是吸引药商到农村租赁土地使用权,种植药材。四是鼓励乡镇干部离职创办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或者协会,跑市场、拿订单,为入社药农提供资金和技术服务,组织药材的生产和销售。五是放手发展药材经销大户,以扩大购销刺激农民种植药材。六是结合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在适生区大种木瓜、银杏、杜仲、黄柏、厚朴等木本药材。建立健全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推广体系,组建中药材生产技术工程中心,继续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生产(GAP)基地建设,建立数据库和种质资源库,收集各种中药材的生物、化学和药效等相关数据,保存种质资源。同时加强优质种源纯化研究,防止优良品种退化。大力推广中药材林下(或林缘)种植方法,加强仿生态护育研究,实现仿生态种植的产业化生产,扩大绿色(有机)中药材生产面积,加快产业化进程。提升技术与产品创新能力,促进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
(五)切实加强中医药研发工作,不断提升中药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一是在中药材种植环节,一定要着眼市场需求,切实研发好药物的有效成分,为提高市场占有力赢得先机。二是对药材加工环节,要对深层开发和综合利用进行研究。三是对药品研发环节,要以研究现有药品的质量提升为主,把培育优势产品当作重中之重。研究提纯、浓缩、改变剂型或给药途径新工艺,生产中成药。还要发掘本地中草药资源,如缬草、荨麻、青蒿、叶下珠等,研发出疗效独特的新药物。确定的科技研发项目,要通过公开招标,落实科研课题带头人,提供必要的科研经费,力争形成经济增长点和新的生产力。要加快教育结构调整步伐,针对农村建立合作医疗体系实际,解决农村“缺医少药”和农民“看不起病”的问题,大量培养中草药医生。安康教育学院、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应设立中医中药专业。提倡资深技高的中医大夫带徒、传医、授业、解惑。鼓励中医医疗机构办教育、搞科研,走医科教研一体化路子。
(六)以扩大市场销售带动生产大发展。市场决定生产。企业要加强市场开拓工作,招聘营销人员,组建队伍,或者实行代理制,在全国范围内构建营销网络。把营销人员的个人利益与药品销售量密切挂钩,调动扩大销售人员的积极性。文化搭台、企业唱戏,举办或参加各种形式的药品促销活动。还要与国际标准和国际惯例接轨,借梯上楼、借船出海,与有国际营销网络的巨型销售公司结合,把我们的药品销往世界各地。要大力打造和唱响“安康药业”的品牌,坚持“质量第一、诚信第一”,提高安康药业的知名度和信誉度。
(西安分行2008年7月8日采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