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条 教师要理解学生的苦衷
可能在社会转型期,谁都有苦衷——
校长有苦衷。优质师资引进困难是苦衷;要抓好素质教育又要保持高升学率是苦衷;生源不足,师资剩余是苦衷。
干部有苦衷。管理要规范化、现代化、科学化、科学化,又要参照ISO9000国际质量认证标准,追求质量管理零缺陷,是何其的困难;学校实行分级管理,干部拥有比以往更大的职权,同时也承受着更大的压力。
教师的苦衷更多。学生难教是最大的苦衷,教师总有一种学生“一代不如一代”的感觉。每次考试,与其说是考学生还不如说是考教师,教师担心学生考不好,要砸了自己的饭碗,或许还有下岗之虞。教师的工作量越来越大、工作目标越来越高、工作时间越来越长、工作节奏越来越快,真有身心疲惫之感。
在人人都有苦衷的情况下,学生的苦衷往往容易被忽视。其实,现在的学生比我们做学生的时候要苦得多呢!
家长把所有希望压在孩子瘦小的肩膀上,这沉重的希望挤占了孩子几乎所有的自由时间与空间。学校要提高升学率,希望也在他们身上,教师在瓜分着学生的课间、午餐、放学的几乎所有能瓜分的时间。(www.xing528.com)
早上7:00点至下午6:00点,几乎十二个小时,十几亩土地上,两千多生灵,就被限制在了方寸之间。他们想玩,却不能,想做白日梦,也不行,想伸伸懒腰,还不行。他是孩子呀,成人也受不了的,却让他受着。
初中学生,进入青春期,他的苦恼更多了,却没有成人可以当他的知心朋友、像个大哥哥或大姐姐,在需要的时候能帮帮他。他们经常遇到失败或挫折,有时很迷茫,有时有些发狂,可有多少人能体谅他们呢?即使能体谅,在平时,我们又有多少人愿意去体谅呢?当我们做老师的自己都在苦恼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到底有多少角落真正安置学生呢?
体谅不体谅学生苦衷,是一个讲不讲人道的问题,是一个教师职业道德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教育观念问题,也可以是一个教育方法的问题。
说是一个教育观念问题,是说你只有去体谅学生,以他们的苦为苦,你才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将他们作为提高你教学业绩的工具。说是一个教育方法问题,是说你体谅他的苦衷,你就会尽力放弃那些导致他们苦衷的不当的方式方法,这些方法因为让学生极不舒服,所以一定是不科学或不艺术的。你就会去尽力想一些方法,让学生喜欢读书,而且巧读书。
你体谅学生的苦衷,你就会更有同情心,你更善良了,你就被学生从心底里接受了,你就握着一把钥匙,一把让学生学业成功,也同时让你事业成功的钥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