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条 再多带点东西进课堂
我们到底喜欢听什么课?什么样的课令我们难忘?
记得有一天和太太一起逛街买衣服,商铺里塑料模特身上穿着的一件夏衣吸引了她的目光,款式不错,可又不完美,她在犹豫,我也反对。正举棋不定,从试衣室走出一位女士,她正试穿着这件上衣,看上去典雅又不失热烈,与夏天的风韵不谋而和!我为之心中一动,怂恿太太买下了这件衣服。出了店门,我心中琢磨着,同一件衣服,为何在模特身上不那么令人心仪,换了人却别有韵致?原来,模特不缺容貌和身材,但你不会对模特印像深刻,因为它们有人的“形”,却无人的“神”。
同样,一堂课看似什么都已齐备,却乏味无聊,这是为什么?是因为这堂课没有“精、气、神”。什么是“精、气、神”,这是用科学无法确切定义,也无法复制的东西,这种东西弥漫在课堂之中,将所有人的心紧紧地抓在了一起,直到下课,尚意犹未尽。古人所云“得意忘形”,西方人之所谓“场”或“气氛”,我以为非“精、气、神”莫属了。而一名好教师,自踏入课堂的一刻起,带到学生面前的不仅仅是知识,也不仅是课堂的组织程序,同时还有精神气质,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每一个亮相,每一个细微的神态,每一句话语,其背后的神妙的东西,都是那么重要,以至于决定了一堂课的吸引力。教师带给课堂“精、气、神”,说是玄妙,其实亦未是。如果日常练好两个功夫,则经年必成。(www.xing528.com)
一是每堂课不仅带着“智力”“体力”去,还得带着“心”去,尽力忘“我”,忘了我的躯壳,忘了我的身份,忘了年龄,忘了功与利,你“思无邪”,你的“心”就那么真切地坦荡在孩子们面前,去了尘埃的一颗心啊,是那么富有魅力,它使你的语言、举止都超凡脱俗起来,由不得学生不随你遨游天外。
二是平日里的学习与体悟,学习与体悟如果是自觉的超功利的行为,那么就会成为你人生的修养的“法门”,你会非常通畅。学问的通达与为人的练达会让你非常的厚实,在你身上个性化地聚集了“真、善、美”,你便“神形兼备”,浑身闪耀出魅力的光彩来。教育需要科学,但教育仅靠科学是没有力量的。如果有我们本土化的教育原创性贡献,我想,其源头也将取之于奇妙的“精、气、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