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条 与王泽钊结伴同行
王泽钊老师是个名人,一个“另类”的名人。
可在我眼中,王泽钊并不是一个另类,他之所以成名,并不是因为有人在刻意炒作,炒作一个教师有多大收益呢?也不是因为他自己在那里哗众取宠,王泽钊身上有一股文人特有的傲气和呆气,是绝不会自己“经营”自己的一类人。他带着梦想教育着他的学生,如今又带着梦想来到上海,来到北交郊学校,来到我们身边,令我们惊讶于这样真实的一个人,他是一个名人,一个被称为另类的名人。他是梦想的化身。
我尊敬他,是因为文人的那种惺惺相惜,随着做校长愈久,愈感觉有丧失文人气的危险,怕自己失了文人气而沾染了“官气”,对王泽钊的特立独行便更生羡慕,一个身处目前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却完整保留自己的人格,也保留作为知识分子秉性的人,实在令人尊重和向往。
尊敬他的第二条理由是因为他是我理想中的好老师。任何校长都希望学校的老师师德好、业务精、能创新,而王泽钊恰恰是这样的老师。他受着学生们的爱戴与崇拜,并不完全是因为他的博学与才华,更是他的德性;他的教学业绩通过他自编的教材和他连续18年的高考升学率证明,即使再功利主义的校长,看到有如此业绩,也该对学校拥有这样的老师心满意足了吧;他的创新是他作为一名好老师的标志,他的语文课与绝大多数语文老师的课相区别,是他凭着智慧、勇敢创造出来的,他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语文课也可以这样上。而正是王泽钊式的语文课,也许更逼近了语文本身。
尊敬他的第三条理由是他的主动辞职,那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勇敢和执著,他要当一名“自由教育者”,而他做到了,他做得到,我做不到,故此格外地尊敬他。
当我得知王泽钊,一个从抽象意义上能被所有校长接受的好老师,却事实上不见容于一所省重点中学时,我的心中起了波澜。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呢?出于对王泽钊老师的尊敬和向往,以及对校长工作的沉重的反思,我写了一篇长文《何处能容王泽钊》,文章挂在了我的网上。王泽钊激发我沉思:我们号称的“现代学校”,假如居然不能容忍这样一位老师,那么我们简直是在撒一个弥天大谎了。(www.xing528.com)
也是偶然,王老师在网上搜索到了我的这篇文章,之后,我和他一起感激网络,让两个“另类”能在一个校园里工作。也许像我和他这样的文人,一方面酷爱着孤独、享受着独自一个人的清静以显示作为独立自由人格的巨大力量,另一方面又不会轻易放弃任何一次寻找知己者的努力,而当两个人终于可以一起共事,被安慰的绝对不是肉身,而是彼此的灵魂。
从此,北郊学校多了一位“编外”的员工——王泽钊。其实,任何一种人事制度都不能阻止真正的同道者一起共事、一起思索前行的。在北郊学校不是还有一位王老师吗?那位瘦瘦小小的语文老师王抗美,她是劳动模范,一位优秀教师的楷模,她放弃了湖北黄石的种种待遇,连特级教师的职衔都不要,年近50岁了却来到了北郊学校,做着普普通通的班主任和初中语文老师。和王泽钊一样,她的课和她的品性征服了那么多学生,她的选修课,学生在大教室里坐得满满的。
两位老师都背井离乡,来到条件艰苦的北郊学校,我相信会有更多的有梦想的教师聚集到这15亩土地上,所有的阻碍也许都不是阻碍,是因为有梦想的人是最坚定的追随者,不是追随我这个校长郑杰,而是追随着自己,追随着真理,只要有一处可以让梦想实现,他们便可以义无反顾追随到那里。相形之下,我以及“我们”,或许怯懦得多。更可敬的是,他们不仅追随,而且更以自己的智慧、勇气和节制,与这里的教师一起,创造着更理想的未来。
王泽钊老师来了以后,给这里的老师开过讲座,为初三的孩子上过课,和这里的好多位老师成了朋友。此刻,下着雨的星期天,他正免费为虹口区各高中推荐来的学生上语文课。我因为身体不适,没有亲历,却可以想见他的慷慨激昂……
而当我沉浸于此时,脑海中忽然迸出另一个念头来,就是,当我们北郊学校能容下了王泽钊之后,我们如何能培养出更多的王泽钊?
于是有了一条给我师们的新建议:与王泽钊结伴同行,那么,我们将都是幸福的王泽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