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条 为沉重的负担找到良好理由
人的痛苦来自于“轻”与“重”两极,假如生命中绝无负担,人会有漂泊感,变得无所事事、无所寄托,那是一大痛。米兰?昆德拉的小说名为《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光这个书名就值得玩味半天,失去信仰、追求和目标的日子是难以承受的;同样难以承受的是,生命也不能承受太重,承受太重,使身心受到摧压,幸福便无所寄生。人有自己无法估量的潜能,可以承受连我们自己都无法想像的巨大压力,虽然在承受压力时看似痛苦,却是一种幸福的快感。
为什么在同样的痛苦面前,有人感觉痛苦是一种幸福,而有人却将痛苦视为灾难?我想主要并不是由痛苦的强度、维持时间和发出者的差异引起的,而是这种痛苦出于是否他本人的自愿。也就是说,哪怕一点点细微的压力,如果不是出于自愿而是出自外部强制,那么人都会感觉到痛苦,反之则可能是痛苦而深刻的幸福。如果是自愿自发的行为,那么他的痛苦因为有了良好的理由而成为幸福,反之则是苦难。
我们用这个观点来看学生的课业负担,就会发现,课业负担总是伴随着课业重与轻的量的区别。学生学习居然没有负担?我想这是不可想像的,关键问题在于我们有没有让学生感觉这种负担有意义,也就是说,我们有没有为学生的课业负担提供良好的理由。除了个别孩子,大部分学生都需要教师为他们提供承担负担的理由。
教师的工作负担同样如此,当你从你的工作中发现了价值,将工作与自己的生命建立了意义连接,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而如果经常抱怨,表明工作可能令你不幸福。有两种可能导致无法承受工作的负担:
一是你没有从工作中找到生命的影子,你的个性、创造力、才华可能不能从工作中表现出来,或者你现在的工作岗位根本无法使你的个性、才华和创造力充分展现。
二是你有可能过于追求外在价值而不是内在价值,也就是说,你可能需要通过别人或领导对你的价值的承认,才能最终做出自我承认,而如果你不能获得外部的积极评价时,你就会游移或者失落,如果你依赖于别人对你的评价,那么可能说明你需要先学会做一个独立的人而不是依附的人,要学会认识自我,发现自我,要学会肯定自己,为自己活着而不是为别的人活着。
总之感觉不幸福首先因为负担太重,给自己减负之关键在于为自己沉重的工作负担找到良好的理由。
感 悟:同样的工作量,在不同的观念下,一个看成负担,一个看成幸福。其实,它们的区别在于是自愿的还是别人强加的。是我要学还是要我学,这二者的区别很大。如何才能使学生心甘情愿地学呢?一个是要培养兴趣,有兴趣了,就不感觉累了,所谓“乐此不疲”是也,如果是他感兴趣的事情,比如打电子游戏,有些人通宵也不说累。其二是让其感觉有用,有用了他自然会自愿去学,而不必督促。数学,在学生的生活中有哪些可以感知的应用,这一点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在课堂教学中。(www.xing528.com)
当然,兴趣只是其中一方面,同时要有毅力,不能够坚持肯定不行。
请看:
1965年,一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专业。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些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他们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时间长了,这名韩国学生发现,在国内时,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也就是说,他们在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
作为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他认为很有必要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1970年,他把《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读后,大为惊喜,他认为这是个新发现,这种现象虽然在东方甚至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还没有一个人大胆地把它提出来并加以研究。惊喜之余,布雷登教授写信给他的剑桥校友——当时的韩国总统朴正熙,布雷登教授在信中写道,“我不敢说这部著作对你有多大的帮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个政令都能产生震动。”
后来这本书果然鼓舞了许多韩国人,也伴随着韩国经济的起飞与发展。因为这本书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因为世界赋予你的时间和智慧足够你圆满做完一件事情。后来,这名青年也获得了成功,他成了韩国泛业汽车公司的总裁。
在很多人看来,成功的人一定整天愁眉苦脸,头悬梁,锥刺股,像个苦行僧,其实不然,故事中的青年取得了事业的成功,一靠兴趣,二靠持久。
如果在成为名师的道路上,我们也能一靠兴趣,二靠每天坚持,那么成功一定会到来的。只要一个人还在朴实而饶有兴致地生活着,他终究会发现,成功的产生,都是水到渠成的。
那么,成为名师,为什么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