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 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古人写梅多有寄托,因有寄托而格调高古。人有多少寄托,梅就有多少风韵。
宋以后,韵味、意境、情趣的讲究成了美学的中心。由于禅的渗入,诗人在创作中强调“一味妙悟”山水、树石、花鸟也当作独立的审美对象而被抒写赞颂,反映了人们要求自身与自然合为一体,希望从自然中吮吸灵感或了悟 来摆脱人事的羁縻,获取心灵解放的时代要求及时代品格。
王安石的咏梅诗就是这种时代品格的美学呈现。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诗作开篇即涉品格,人在江南,岁岁可见梅花开放,一点也不稀奇,诗人却偏偏撷取几枝被人遗忘在墙角的疏梅来品味孤高。严冬时节,群芳尽谢,独有这几枝疏梅凌寒开放,最寂寞的花儿开在最寂寞的时节,却预示着万紫千红的到来,不由得人不佩服梅花的风骨也不由人不心中一动。
心动时刻,诗人由凌寒自开的梅花,悟到了人的风骨、美的境界:“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洁白,又开在冬季。自古诗人咏梅,多自然联系到雪,唐宋以来,数不胜数。而王安石写雪、写梅既不是以雪映梅,也不是以梅拟雪。虽然繁花似雪却绝不为写雪或梅的形色,也不想雪与梅互相比拟,而更执着于梅的精神、品格,诗的韵味、意境。 (www.xing528.com)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不说梅花如雪,偏说远远的一瞥就知道那一树洁白不是雪。不说雪不具备梅的品格,而说因为有一丝馨香幽幽而来,方显梅之“凌寒”傲骨。
诗读到这儿,岂止梅花,已经是满纸馨香了,沁人心脾,撩人情思。
王安石不愧为文学大家,他总能从一味妙悟中翻出无尽的韵味!诗永远是审美的情感体验。如果说诗作前两句尚未脱写景、写实,读过后两句,诗人的主观意兴就跃然纸上了。
那一缕馨香是写实的,更是心绪的。充满空灵、含蓄、冲淡、自然之美,比之于“梅花香自苦寒来”立即觉出后者毕竟苦相太重,俗气太浓,这是典型的“有我之境”,不执着于描摹客观物体本身,或者说对客观物体本身的描摹意境的营造都为了主观的意兴心绪,突出的是诗人的个性特征:一切外物——梅的凌寒自开,雪一样高洁的形色,都成为内在情感的表达。
明清文人画:形似被进一步抛弃、主观的意兴心绪压倒了一切,艺术家的个性特征空前地突出。这种个性,元画只有萌芽,宋人基本没有,要到明清和近代才有了充分的分化和发展。然而的确肇端于两宋,肇端于王安石们的神余言外。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晚号半山,今江西临川人。北宋庆历二年进士,积极主张革新整治。中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诗人。诗作清俊高古,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