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型纪录片《中华古诗词》:古风二首之二

大型纪录片《中华古诗词》:古风二首之二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风二首之二 李 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和最早的实践家。这首古风在千百年的流传中对构筑中华民族的传统人格起到过积极重要的作用。诗作起句“锄禾日当午”,表现了农民劳作的无比艰辛。这种精神和创造是人类的本能精神和创造,因此,这种尊重也是对人类自身的尊重。他与元稹同为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乐府诗坛先驱。

大型纪录片《中华古诗词》:古风二首之二

古风二首之二 【唐】李 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绅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和最早的实践家。强调诗歌要反映现实生活,要针砭时弊。他的诗歌创作实践了这种“文以载道诗以采风”的美学主张。这首古风在千百年的流传中对构筑中华民族的传统人格起到过积极重要的作用。 

诗作起句“锄禾日当午”,表现了农民劳作的无比艰辛。正午时分,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地上的植物也快被烤焦了,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农民们仍在顶着酷暑、流着汗水为禾苗锄草松土。诗作承句“汗滴禾下土”描写烈日炎炎下,农民们还在挥汗如雨地劳作着,他们以自己的辛劳、青春与生命滋润着大地的绿色,滋润着明日的希望,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支撑着一个以农耕文明为主的民族生生不息、繁衍壮大,得以创造光照千秋的璀璨文明。

诗作转句“谁知盘中餐”笔锋突转,一个“谁”字震人心魄,描写对象由诗歌前两句的农民转到世人,诗句语气也由称述转为反问,抒情笔调由赞美变为警醒。(www.xing528.com)

合句“粒粒皆辛苦”紧承上句,巧妙地用反问结束全诗,收束有力,余韵无穷。当人们为美酒佳肴而沉醉,当人们以为自己有资格,居高临下地俯视那些创造了财富却没有资格安享财富的卑下者时,有谁知道,餐桌上的一棵菜、一粒米都是农民点点滴滴的汗水与心血换来的呢!

纵观全诗,诗人没有写具体人、具体事,而是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揭示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警世箴言,体现着一种悲天悯人的大情怀。 

这首诗作在千百年的流传中,诗人的现实愤激早已凝聚为构筑一个民族传统人格的经典,成为一个民族现实而又美丽的传统操守。不止一个父母谆谆告诫过自己的儿女,不止一个儿女继续告诫着自己的儿女,不要暴殄(TIAN三声)天物,要学会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因为这种尊重不仅仅是对某一具体人,某一具体行当的尊重,乃是对一种坚韧、无私的创造精神和来之不易的创造成果的尊重。这种精神和创造是人类的本能精神和创造,因此,这种尊重也是对人类自身的尊重。一首千年之前的诗作能够超越时空世代相传,对现代人仍然有着极其现实而又迫切的意义,这样的诗作当然是传世之作。 

李绅(772——846),字垂公,祖籍今安徽亳(BO二声)县,寓居无锡。穆宗时入翰林院,与李德裕元稹(ZHEN三声)合称“三俊”。他与元稹同为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乐府诗坛先驱。有《新题乐府》二十篇,可惜都已失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