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智者说:“有理也要让三分,得饶人处且饶人。”男人40岁,凡事都应该适可而止,要给别人留有余地。要知道,这样做正是为自己将来的生活和事业添砖加瓦。
一个人经历一次忍让,就会获得一次人生的亮丽;经历一次宽容,就会打开一道爱的大门。
一位高僧受邀参加素宴,席间,发现在满桌精致的素食中,有一盘菜里竟然有一块猪肉,高僧的随从徒弟故意用筷子把肉翻出来,打算让主人看到,没想到高僧却立刻用自己的筷子把肉掩盖起来。一会儿,徒弟又把猪肉翻出来,高僧再度把肉遮盖起来,并在徒弟的耳畔轻声说:“如果你再把肉翻出来,我就把它吃掉!”徒弟听到后再也不敢把肉翻出来。
宴后高僧辞别了主人。归途中,徒弟不解地问:“师傅,刚才那厨子明明知道我们不吃荤的,为什么把猪肉放在素菜中?徒弟只是要让主人知道,处罚处罚他。”
高僧说:“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无论是有心还是无心。如果让主人看到了菜中的猪肉,盛怒之下他很有可能当众处罚厨师,甚至会把厨师辞退,这都不是我愿意看见的,所以我宁愿把肉吃下去。”
40岁的男人在为人处事时,固然需“得理”,但绝对不可以“不饶人”。留一点余地给得罪你的人,不但不会吃亏,反而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与感动。
在18世纪,法国科学家普鲁斯特和贝索勒是一对论敌。他们围绕定比定律争论了有9年之久。他们都坚持自己的观点,互不相让。最后的结果是普鲁斯特获得了胜利,成了定比这一科学定律的发明者。(www.xing528.com)
但是,普鲁斯特并未因此而得意忘形,得理不饶人。他真诚地对与他激烈争论的对手贝索勒说:“要不是你一次次的责难,我是很难进一步将定比定律研究下去的。”同时,普鲁斯特还特别向众人宣告,定比定律的发现,有一半功劳是属于贝索勒的。
在普鲁斯特看来,贝索勒的责怪和激烈的批评,对他的研究是一种难得的激励,是贝索勒在帮助他完善自己。这与自然中“只是因为有了狼,鹿才跑得更快”的道理是一样的。
普鲁斯特的宽容是博大而明智的,他允许别人的反对,不计较他人的态度,充分看到他人的长处,善于从他人身上吸取营养,肯定和承认他人对自己的帮助。正是由于他善于包容和吸纳他人的意见,才使自己走向了成功。
40岁的男人一定要懂得留一点余地给得罪自己的人,给对方一个台阶下,少讲两句,得理饶人。否则,不但消灭不了眼前的“敌人”,反而还会使身边更多的朋友疏远自己。俗话说,“得饶人处且饶人”。放对方一条生路,为对方留点面子和立足之地,也是为自己留点面子和立足之地。
如果我们得理不饶人,让对方走投无路,就有可能激起对方“求生”的意志,而既然是“求生”,就有可能不择手段,不顾后果。即使在别人理亏时,在理已明了的情况下,放他一条生路,他也会心存感激,产生敬佩之情。就算不如此,也不太可能与自己为敌。
40岁的男人不能得理不饶人,抓住别人的一点弱处就穷追猛打,要知道兔子急了也咬人。若是把事情做过做绝,不依不饶,定会给自己埋下祸根。得理也饶人,不仅是为了眼前自保,也是为生活和事业长久的平安和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