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位于河南登封西北13千米少室山北的五乳峰下。少林寺于公元495年(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由印度僧人跋陀(也称佛陀)所创建。
少林寺山门
跋陀是禅学大家,于此结徒定念。若干年后,菩提达摩也来到此寺,实践和传授“南天竺一乘宗”,被视为禅宗“初祖”,少林寺也因此得到“禅宗祖庭”之称。据传,达摩弟子慧可为求法而“立雪断臂”也在此寺。
北周武帝废佛时,少林寺也在被废之列。至静帝大象年间(579 ~580),得到重建,并改名为陟岵寺。隋文帝开皇年间(581~588),敕复原名,并赐田100顷。唐初,因寺僧昙宗、志操等人助李世民生擒王仁则,击败王世充有功,少林寺受到唐太宗、武则天等人的崇敬,其后发展迅速,僧徒最多曾达到2000余人,获得“天下第一名刹”的荣称。唐末、五代,伴随北方佛教的衰落,少林寺也一度萧条冷落。南宋淳祐五年(1245),获得中兴。清雍正十三年(1735),予以重修,康熙帝又为其山门题写了匾额。
少林寺名闻遐迩的另一原因是少林武术的传播。少林寺历代僧众,在漫长的岁月中,创造了以拳术棒法为主的武术。宋初,该寺福居和尚把全国各派武术高手招入寺内,经过前后三年的切磋,取各派之长,补少林之短,使少林武术臻于完善。少林武术是中国众多武术流派之一,它不仅在中国武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早已越出国界,在世界武坛上享有盛誉。(www.xing528.com)
少林寺塔林雪景
少林寺规模宏大,包括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达摩亭、毗卢殿等建筑,以及寺西北的初祖庵、寺西南的二祖庵等。塔林是少林寺的一大奇观。它是该寺历代和尚的墓地。凡去世的知名和尚都有自己的墓塔,现存自唐至清末的墓塔有220余座。墓塔样式种类繁多,造型各具特色,其形制及工艺往往视塔主在寺院内的地位或当时寺院经济条件而定。寺中保存了许多石刻,著名的如“秦王告少林寺主教碑”、“武后诗书碑”、“灵运禅师功德塔铭”、“嵩岳少林寺碑”、“息庵禅师碑”等。
按佛教古规,寺院只有上座、寺主、维那等职事僧,没有住持之称。少林寺第一任寺主为跋陀,继跋陀为寺主者是僧稠。迄于唐末五代,少林寺名义上仍属律寺,知事僧仍名寺主,但此时的寺主已具禅院住持之实。从现有资料看,少林寺“革律为禅”即转为禅寺当在北宋后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