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社会环境影响和禅宗思想熏陶,琴棋书画与参禅悟道已成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两个侧面。王维、孟浩然、柳宗元、白居易等诗人的作品表现出受禅熏陶的痕迹,许多诗歌抒发了一种无欲恬淡、脱欲出世、清闲幽居的感情。
禅与诗在唐以后互相影响,联系甚密。这两者都需要内在的感受和体验,都注重启示和象喻,追求一种言外之意,强调一种幽远的境界。明季知空和尚评陈佐才诗说:“今山僧与居士评诗,居士与山僧谈禅,何耶?自古诗情半个禅,以诗为禅,以禅为诗,无可无不可也。”元好问《赠嵩山隽侍者学诗》中说:“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骚人墨客通过参禅体验,在他们的诗词中表达禅理和禅趣,禅僧也通过与文人酬唱,述说他们对宇宙人生的理解。
明 宋旭《松壑云泉图》
宋旭(1525~?),字石门,浙江嘉兴人,后为僧,法名祖玄,又号天池发僧。该画设色清淡,构图空灵而不松散。挺松木桥,相映成趣。
王维的诗饱含了禅的意趣和境界。“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表现的是随遇而安,寄兴自然,不起世虑的超然意境。这一意境出自禅宗“任性”、“无住”之旨。他的《鹿砦》一诗云:“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鸟鸣涧》一诗云:“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日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也都描绘了难以言说的意境,这种意境只有通过禅的体验才能加以表现,只有在人与大自然的水乳交融中才能获得。与此类似,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一诗也充满了画意。韦应物《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同样是幅极妙的写意画。它们虽然没有直接谈禅,但在笔墨之中或笔墨之外深寓禅意,意象丰富,境界高远。此外,也有直接以禅入诗的,但往往反而缺乏意境的情趣。(www.xing528.com)
士大夫们既不放弃世俗的物质享受,又要追求高雅、清幽的精神乐趣。通过参禅生活,丰富了诗词的题材和意境,寄托了作者对世事变幻、人生苦痛的感受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苏轼说:“暂借好诗消永夜,每逢佳处辄参禅。”在他看来,好诗应当与禅学联系在一起,其原因便是意境上相互沟通。他的《题西林壁》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把宇宙人生融为一体,耐人寻味,充分体现了作者对禅的深刻体验。黄庭坚为首的江西诗派不用陈词滥调,喜欢从佛经、语录中寻觅典故,形成独特风格。吕居仁曾说,黄诗之佳处就在“禅家所谓死蛇弄得活”,不是生硬搬运。南渡后,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尤袤等所谓“中兴四大诗人”,也都与禅有种种因缘。明代公安派中坚袁宏道主张抒写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他自称对禅有独特的见解,他的诗以描写山林泉石为主,从中寄托禅的意境,表现得清新流畅。
鱼篮观音图
观世音菩萨大约在汉晋前后从印度传入中国,是佛教诸神中在中国民间影响最大、信仰最众的一尊菩萨。随着佛教在中国的深入传播,中国人塑造出了多种观音法身。其中鱼篮观音是民间十分熟悉的一种观音造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