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济义玄法嗣中经七世,至石霜楚圆时,分出两派,即黄龙派和杨岐派。黄龙慧南在江西洪州黄龙山设「三转语」即「黄龙三关」接引参学者,门徒众多,形成一派宗风。
什么是“黄龙三关”?据记载,“师(慧南)室中常问僧‘出家所以,乡关来历’。复扣云:‘人人尽有生缘处,哪个是上座生缘处?’又复当机问答,正驰锋辩,却复伸手云:‘我手何似佛手?’又问诸方参请宗师所得,却复垂脚云:‘我脚何似驴脚?’三十余年,示此三问,往往学者多不凑机,丛林共目为‘三关’。”(《建中靖国续灯录》卷7)
早在怀海时,就曾以“三句”盘问参学者,说:“有大智人,破尘出经卷,若透得三句过,不被三段管教家举,喻如鹿三跳出网,唤作缠外佛。”又说:“但是一句各有三句,个个透过三句外。但是一切照用,任听纵横。但是一切举动施为,语默啼笑,尽是佛慧。”(《古尊宿语录》卷2)怀海这一思想不仅影响了义玄的“三玄三要”说,而且还可以看做慧南“三关”说的渊源。
如何理解“黄龙三关”?
据慧南自己回答说:“已过关者掉臂而径去,安知有关吏;从关吏问可否,此未过关者。”并自作三颂说:“生缘有路人皆委,水母何曾离得虾;但得日头东畔出,谁能更吃赵州茶。”“我手何似佛手,禅人直下荐取;不动干戈道出,当处超佛越祖。”“我脚驴脚并行,步步踏着无生;会得云收月皎,方知此道纵横。”(《人天眼目》卷2)根据这种回答,说明设此三关的用意是在针对当时的文字禅而试图展开一种简易的、令人触机即悟的教学方式,不致让参学者陷于言句之中,重新恢复过去那种明快的禅风。所谓“未过关者”,意为尚未建立自信,没有得悟。一旦内外彻悟,犹如通过关隘,任运自由,“掉臂而去,纵横自在”。这里的关键在确立自信,即所谓“不问关吏”。(www.xing528.com)
慧南自己的偈颂,是对“三关”实质的说明,描述了怎样“悟”、以及“悟”后的境界。所谓“三关”,实指开悟的三个阶段。一是“初关”,二是“重关”,三是“生死牢关”。它们的关系是一“破”,二“透”,三“出”。初关,是要求参学者首先破除世俗“邪见”,立一切皆空的“正见”,建立彻底的唯心主义世界观(“生缘”:佛教认为,人的生命由四大和合而暂存,一旦因缘归尽,即时回复空无,故名。“水母”:海蜇,常浮游于水面,众虾依附以为栖息之所,以此譬喻人生空幻的本质)。重关,是说由于悟得一切皆空的道理,故而明白所见宇宙万有只是一心所现,原来境智一体、融通自在。我手与佛手本质上无所差别,等同佛体,只在于禅僧是否即刻体验到。这时便进入精神上的相对自由境界。它的要点是使禅僧“直下”领悟,当处“超佛越祖”。最后是出“关”即“悟”后的境域,这个境域好比是“鹭鸶立雪非同色”,既与本体契合融会,又有独立的主体。说明已获得绝对的精神上的纵横自由,“步步踏着无生”(“无生”,与涅 、实相、法性等含义相同)、“云收月皎”是这种自由的形象比喻。至此境域,便出“生死牢关”,实现禅僧根本目的。
正如义玄的“三玄三要”过于玄奥,难以为一般禅僧接受,更不易付诸实践一样,慧南的“黄龙三关”后来也成为烦琐玄虚的东西,但通过分析,其中表达的思想我们还是能够有所了解。
佛教故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